[分享] 回头想想十二年国教的初衷

楼主: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14-09-17 14:05:33
文章出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7000487-260109
台北市宣布取消特招,一些明星学校为了省事、也为了减少争议,相继宣布放弃特招后,
吵吵嚷嚷一阵子的12年国教问题,总算暂时尘埃落定。但包括教育部长吴思华在内的不少
人又回头说,特招不该废,毕竟多元入学是12年国教的核心价值。吴思华甚至鼓励所谓的
“第二志愿”学校应办理特招,好抢第一志愿学校的学生。也有家长团体认为教育部用政
治压力强逼名校放弃特招,消灭菁英教育,是追求假性公平,匆促上路的12年国教果然留
下无穷的后遗症。现在招生方式的政治争议终于尘埃落定,应该回头想想:为什么要办理
12年国教?
国民教育的目的在提升国民素质,12年国教标榜免试入学,是希望减轻学子的升学压力,
并让高中均质化成为社区高中,让学生就近就读,免除孩子的升学压力及就学的舟车劳顿
;多元入学则希望鼓励高中办出教学特色,特招是为达成高中特色化目标而产生的招生方
式,期望创造学生适性扬才学习的环境。这么多立意良好的目标最后统统被压缩在“入学
方式”的争执中而变得面目模糊。
今年首次办理高中免试入学,发生非常多争议,到底要“几免”才能让学生找到学校读、
让学校招收到学生,已搞得学校、家长和学生人仰马翻、怨声载道,更残酷的现实是,学
生的升学压力未见减轻,反而滋生出新的压力。根据1111人力银行统计线上家教网的数据
显示,今年1到8月征求家教的案件数超过了1万件,比102年同期大增45%,也同时创下家
教网成立以来的新高纪录。这是因为12年国教的入学方案实在太复杂,家长、学子无所适
从,只得自力救济,寻求家教帮忙量身订做教学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学子的升学压力怎
么会减轻?从前补英数理化,如今补日文、小提琴外加志工服务。多元入学、特色招生走
样,成为补教业或家教老师的另类财源。
特色招生本来是为了让有不同专长的学生有机会借此得到不同的造就,不过,实施的结果
只是让明星学校有个管道,可以招收到比较会考试的学生,更因此搅乱一池春水,让一般
会考的招生程序充满了不确定性,让考生和家长饱受煎熬。
特色招生变相为明星高中开后门,早已违背多元精神,更与所谓的适性扬才无关,只是维
持以学科考试成绩做为招生门槛的掩耳盗铃做法。学校迷信分数、家长迷信名校的价值观
不改,台湾学子要得到适性学习的机会,恐怕还是一条遥远的路。
目前各界纷纷针对12年国教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建言,包括停止特招后,多元性不足的问题
,可以“特色课程”予以补强;将基北区切小;拿到会考成绩单再办特招等,12年国教才
刚刚推出,就必须要补破网,可以预料未来可能愈趋于零碎与混乱;更何况,目前的种种
建议方案,其实都只是在“技术面”打转,12年国教沦为入学方式大车拼,岂是教育的宗
旨与目的?
真要多元、真要适性扬才,恐怕要从尊重个人的差异与特质开始。在《发现我的天才》这
本书里,作者之一的“天赋心理学之父”唐诺.克里夫顿提出一个理念:教育应该“化天
赋为能力,在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所长,更能让享受满足的成就感。” 这个社会不需要十
项全能、每一科都考高分的人,如果一个人能找到并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对个人、
对社会都更有意义与贡献。在《跟TED学表达,让世界记住你》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动人的
例子是《歌剧魅影》编舞家林恩的故事。林恩小时母亲发现她喜欢动来动去、注意力不集
中,于是带她去看医生,结果医生发现林恩热爱舞动,建议母亲,应该把林恩送去舞蹈学
校学舞。如此造就了这位舞蹈界的巨星。试想:如果当初林恩的母亲硬是要她安静念书考
试,结果会如何?
12年国教已是既定的教育政策,如果我们同意延长义务教育的目的在提高国民素质,就不
应该在招生、入学方式上打转,应该回到受教者的主体性来思考。华伦.巴菲特曾说:“
我与其他人的差别,是我每天起床后,有机会作自己想要作的事情。”不论是多元还是特
色,或是什么其他名称,12年国教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做自己的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天
赋,并能够快乐学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