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茶圣陆羽“茶经”导读暨心得感想

楼主: king13723 (怒风的子嗣/老K)   2021-12-01 12:02:57
最近写的
唐陆羽“茶经”导读: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书
也是考证茶起源的重要证据之一
(云贵川交界VS印度北部)
中印为此吵得不可开交过
茶经可以带我们一窥唐以前古人是如何饮茶的
想了解茶叶历史的朋友,
我老王卖瓜,推荐一下我写的两篇文章
一.陆羽“茶经”导读
https://king13723.pixnet.net/blog/post/225689714
二.中日茶叶发展史+中华国粹茶文化
https://king13723.pixnet.net/blog/post/225316959
茶为中华国粹,承先启后五千年
我发现我和中文非常有缘
除了当年在中兴副修大量中文系的课
(周易老庄对联书法等)
平常最喜欢研究周易
我认识几个专门研究周易的中文所博士生
中兴复旦和港中大
坦白说国学式微也是在所难免的
毕竟毕业后工作是个问题
除了国史馆故宫HKMOA等研究机构
似乎也没其他出路
港台相对都算好的了
大陆的情况更为严峻
没钱赚就没人关注没人读
https://imgur.com/kZpcFaa
https://imgur.com/cH8AhGH
https://imgur.com/BQDphiz
https://imgur.com/9V54RT0
https://imgur.com/CxDrL6X
(以下是原文,建议去pixnet看)
https://king13723.pixnet.net/blog/post/225689714
文章取材自:
国立故宫博物院“亚洲茶文化展”
陆羽茶经、吴觉农茶经评述以及茶经相关著作
中国哲学电子书系统(https://ctext.org/zh)
中国大学MMOC(https://www.icourse163.org/)
特别感谢浙大王岳飞教授
读好书,确实受益良多
古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良有
以也。
读茶经,了解汉唐茶“史”外,更可以神交陆羽,学习他“茶人”之魂;三镜得乎其二,
沏茶岂不快哉?
茶经是我国最早之茶学专书
陆羽后,贵族争相饮茶
可以说,没有陆羽,就没有真正的茶学
是谓“茶圣”,和吴觉农先生并列古今双圣。
简单说
上古茶叶大多加各种香料随粥茗而食,是一种食物
最早自周朝开始有晒茶饮茶纪录(诗经,谁为荼苦等)
陆羽茶经一出,引起大量贵族争相饮茶,而后开启茶叶盛世
茶正式从食物变成了饮料
唐有了蒸青烘青和制饼工艺(详见茶经,茶之造等)
并发明了煮茶(煎茶道)等
加强了茶叶的保存与饮用方式
正式将茶与其他嗜好料作物区别出来
宋发明了点茶法(沫茶道)等
并有了斗茶看汤之华“沫饽”(汤花的意思)
宋徽宗尤其爱茶,写下脍炙人口“大观茶论”
同时,开始向外传播饮茶文化
正式将茶升华到文化与艺术的境界
元开始渐渐有了炒青散茶
又以明太祖朱元璋“废团改散”为关键
此后,炒青散茶逐渐取代蒸烘饼茶
成为明清以降主要饮茶方式
茶经一共分成十篇:
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十图
一之源:茶叶起源
章节–
本源
字与名
地与茶园
用途
累(缺点或危害)
二之具:“制茶”器具
(*唐代蒸青饼茶器具)
籝,灶,甑,杵臼,规,承,簷,芘莉,棨,扑,焙,贯,棚,穿,育等15样
三之造:制茶过程
(*唐代蒸青饼茶工艺)
章节–
1.采茶制茶
2.形状
3.等级与鉴别
四之器:“泡茶”器具
(*唐代煎茶器具)
风炉,筥,炭挝,火䇲,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䇲
,鹾簋,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
(陆羽原文24器,可能是不同计算方式所致,如三夹算一者还三者?)
五之煮:“煎茶”器具
(*有别于宋朝点茶法,唐将茶饼磨成末再以鍑煮之)
章节–
炙茶细节
制茶与炙茶
其火
其水
三沸与置茶末
酌与沫饽
煮茶与喝茶诀窍
茶之本性
六之饮:饮茶由来概况与困难
章节–
三灵与饮
饮茶由来
下里巴人VS阳春白雪
茶之九难
待客
七之事:茶叶历史与人物记事
八之出:各地茶叶生产状况
山南
淮南
浙西
剑南
浙东
黔中
江南
岭南
其他
九之略:
制茶与泡茶过程中可省略之器具
造茶具之略
煮茶器之略
王公之茶
十之图:
将茶经做成挂图分放室中,随时可见,则茶之大成矣。
上古繁体和今繁体字大概85%相通(汉朝楷书以降,已用两千多年)
今天繁体字和简体字大概60%相通
所以会繁体字有很多好处,除了能看懂上古文言原文之外,
书法对联等中华传统文化,也会跟着有所精进。
以下对岸文献:
另据国家11个部委(局)组织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对全国阅读繁体字书报困
难程度调查的数据显示,阅读繁体字书报“基本没有困难”和“有些困难但凭猜测能读懂
大概意思”的比例占58.69%;“困难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这表
明,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
我能轻松看懂所有简体字,也希望大陆和新马朋友能学习繁体字,
会繁体字百利而无一害;不论繁简,都是中文,都是中华国粹的一部份。
一之源:茶叶起源
是整个陆羽茶经的重点,清楚交代了我国茶叶来源和其特性,是佐证茶发起于中
华的有力证据之一;同时,也让我们一窥唐时饮茶方式和古人对茶严谨的态度。全篇章节
分为–
本源
字与名
地与茶园
用途
累(缺点或危害)
1.本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
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注】
1.嘉,好也
excellent; joyful; auspicious
2.尺,古代十寸一尺,一寸大概三公分,一尺大概三十公分
这边指的应为茶树树高,也有一说是树干圆周径。
3.巴山峡川,很高的山和很险峻的溪谷
此处大体来说是指西南地区喀斯特破碎地貌,川贵滇之交界。
4.伐而掇之,砍下来采摘收集其叶
掇collect, gather up, pick up
5.瓜芦,又名皋芦,南方一种似茶很苦的植物
最早在广东发现,南人煮以饮之,药用以降火气
6.栟榈,即棕梠树。
7.丁香,药用作物的一种
8.胡桃,核桃科,和茶一样都是深根作物。
2.字与名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注】
1.从草,“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
2.从木,“木茶”字,出自“神农本草经”
3.草木并,“荼”字,出自“尔雅”
4.槚,周公谓之苦茶也。
5.蔎,杨执戟,即杨雄,说是西南川蜀地区对茶的称呼
6.茗,荈也;早采者曰茶,晚采者曰茗也。
3.地与茶园:主旨在介绍茶园的生长环境与其优劣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
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注】
1.烂石,山石间积聚之土,茶性喜温湿,最宜丘陵台地山石间。
2.栎壤,砂质土壤,排水良好也是适种茶之一大指标。多在华南
3.黄土,土质较黏,排水不易。
*世界主要土壤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灌淤土、水稻土、
湿土、盐碱土、岩性土等。
*一般来说,土壤和气候呈高度正相关,有什么气候就有什么土壤。土壤五要素:母岩,
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气候是关键因素。
*据考证,红壤砖红壤和黄壤较适茶树生长,也大致符合现今中国四大茶区土壤概况,陆
羽先生一千多年前就约略有此雏形,尤为难得。
4.艺,种也,plant(v)
5.实,结果实,这边指收成的意思
6.植而罕茂,种了却生长不茂盛;罕,不也,rare
7.法如种瓜,三岁可采:方法和种瓜差不多,三年即可采收
8.阳崖,古谓“山南水北谓之阳”,是为山之南面即向阳面
9.阴林,形容生长很茂盛的茶园
10.紫者上,绿者次;这个和今天的说法不尽相同,本人猜测和制茶工艺有关,因唐代饼
茶为主,紫代表花青素多,内含物质越加丰富,做成饼茶后经后发酵后的滋味转换也更加
明显。
然而,花青素多的茶不适合做成今天之茗优绿,也不适合做成台式乌龙等轻发酵的茶,会
因苦涩而非常难以入口。笔者在台的朋友就有一片紫芽山茶园,做成生乌龙简直难以入口
,涩到口腔发麻,但是做成红茶或是饼茶放个一两年经转换后,内含物质特别丰富,别有
一番滋味。
11.笋者上,牙者次:竹笋是竹子的幼苗,这边用以引申为嫩芽之意。
牙应为对口叶,即已经完全长大的粗老叶,滋味淡薄没有茶味。
12.叶卷上,叶舒次:估计和制茶工艺有关,叶缘卷则内含物质相对丰富,压成饼滋味也
会比较丰富。
13.反之,山南水北的另一边“山北水南谓之阴”不适合茶树生长,也不适合制茶。中医
系统有气和任督二脉之说,山阴之茶喝了容易造成气运行不顺,进而导致生病。
4.用途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
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注】
1.茶之为用,味至寒:中国古代中药和食补系统有凉寒温燥热之别,这里的用指的应为药
用;所以茶在古代是药也是饮料。
2.承上,所以有如果有中暑迹象,胸闷,头晕目眩,眼睛干涩,四肢无力,穴位不畅通等
情况,只要四五口茶,效果和琼浆玉露(酒+晨露)可比拟。百节,此应指中医百穴。
3.醍醐,指经过发酵的液体,可以为酒也可以为酱油等;如醍醐味。
5.茶的缺点或危害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
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
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注】
1.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不合时节的采摘(春为佳),没有依照程序粗造,夹杂杂草
花卉等其他植物。
2.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鲁莽不小心喝下去,容易生病,这时候茶反而就是累赘了。
杂以卉;莽饮之,成疾VS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中国古籍原文多无标点符号,虽然汉朝就有“句读”,到了唐宋进一步完善,但整体来
说依然非常不足,导致很多古籍阅读不易,常常会有误会。标点符号大致要到1919年国民
政府“国语统一筹音会”后才逐渐完善。
(同时也确定今天的中文发音,当年另一选择是广东话,两者为争正统有过好一番争执,
也可以算是中国文化的南北战争)
3.茶的情况很人参类似,好的人参出在山西南,朝鲜古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为朝鲜
三国时代)
4.泽易幽檀都是初唐十道之一,大致上在今天中国北方山西到河北一带。在这些地方生的
人参为药没什么效果,更何况其他地方的呢?
5.荠苨,黄参或是地参的一种,和人参很像。
6.六疾,出自“春秋左传”,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
淫心疾;后代指一切疾病。
淫,最早指大雨久雨,如霪雨霏霏;后指过犹不及“过度”或是非常投入的意思,如浸淫

7.知道服用人参可能有什么危害,则服用茶叶亦然。这边应该省略了用字。
作者: minifat (mini)   2021-12-01 15:20:00
吴觉农的普洱好吗
作者: samsungS30 (景美吴慷仁)   2021-12-02 03:55:00
请问现在买得到宋朝的白色抹茶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