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采、制茶过程,避免涩感的方法

楼主: heavybird (重鸟)   2020-09-29 05:31:03
※ 引述《chuan780920 (元太)》之铭言:
: ※ 引述《minings (minings)》之铭言:
: : 最近在找可信赖的茶农,
: : 或是认识的朋友,
: : 要找台湾采,台湾制的茶。
: : 刚好一个蛮聊的来的朋友,
: : 他在松柏岭有三分地自己种的茶,
: : 喝过后,
: : 我觉得的缺点只有涩,
: : 其他的优点蛮多的,
: : 比如我冲泡量是平常的两倍,
: : 我喝了心脏不会痛,不会亢奋,
: : 肠胃没事,
: : 会回甘生津,还能稍微化痰,
: : 茶叶大小跟鹿谷比赛茶差不多大小。
: : 很好奇的想探讨,
: : 在制茶的几个环节里:
: : 采茶,制茶过程,
: : 避免了哪些环节,可以尽量减少涩感呢,
: : 谢谢。
: : 版上各种不同角度的分析,我都很喜欢。
: : 如果刚好有旧台中市区的茶叶专业,
: : 能否稍微喊声一下,
: : 谢谢。
: :
作者: chuan780920 (元太)   2020-09-29 05:57:00
想认识你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29 06:03:00
红茶要怎么走水阿?
作者: king13723 (怒风的子嗣/老K)   2020-09-29 06:18:00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29 06:47:00
我并不觉得走水就等于氧化,这是有因果关系没错,但不等于
作者: r7544007 (007)   2020-09-29 06:49:00
虽然没有很懂还是推一个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29 06:49:00
还有另一个部分可以探讨,就是走水过程中,其他物质成分的变化,因为所谓的“涩”的形成,并不是单就单一物质成分而造成的,有些物质的形成会让涩感降低
作者: vuncent (萌~)   2020-09-29 07:13:00
很好的观点!茶叶化学这个领域如果能和实务品饮有密切的结合会有更多火花
作者: chuan780920 (元太)   2020-09-28 21:57:00
想认识你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28 22:03:00
红茶要怎么走水阿?
作者: king13723 (怒风的子嗣/老K)   2020-09-28 22:18:00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28 22:47:00
我并不觉得走水就等于氧化,这是有因果关系没错,但不等于
作者: r7544007 (007)   2020-09-28 22:49:00
虽然没有很懂还是推一个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28 22:49:00
还有另一个部分可以探讨,就是走水过程中,其他物质成分的变化,因为所谓的“涩”的形成,并不是单就单一物质成分而造成的,有些物质的形成会让涩感降低
作者: vuncent (萌~)   2020-09-28 23:13:00
很好的观点!茶叶化学这个领域如果能和实务品饮有密切的结合会有更多火花
作者: jonathan912 (GB)   2020-09-29 10:36:00
推高质量讨论! 另推a大提出的观点!涩可以分感官上(主观)的以及内含物质上的(客观)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29 12:04:00
与其说是主客观,不如说是综合物质的表现造成感官的感受,一样是因果关系。你闻的跟我闻的其实有87%像,只是闻完后认知不同而有不同描述罢了
楼主: heavybird (重鸟)   2020-09-29 13:28:00
走水的过程其实就在氧化,这也是我后来被我师傅扭转过来地概念。如果走水过程没有进行氧化,那为什么茶放著也会香?应该说,走水过程中,作用的酵素就是PPO,反应速度慢搅拌或是大浪,会启动POD的作用,所以反应速度快所以,静置走水如果要花8小时,搅拌浪菁只要半小时茶叶可以出现差不多的味道,也可以说PPO作用速度慢另一个我以前很混淆的概念是,静置走水到底算物理作用还是生化反应?答案是,都有。水分的散失是为了创造后面POD与PPO作用的良好条件,但不是说静置走水时,PPO就不作用这里还牵涉到一个最容易搞不清楚的概念,叫氧化程度与氧化匀度。氧化程度就是我们目前用来判断茶叶发酵度的概念,比方说绿茶是不发酵,高山茶15-20%发酵,乌龙30%发酵,红茶100%发酵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29 13:41:00
茶不用放置也会香阿
楼主: heavybird (重鸟)   2020-09-29 13:42:00
但氧化匀度是指,一片叶子中有多少细胞的多元酚有被作用,例如:一片叶子有10万个细胞,如果有9万个细胞内的多元酚被氧化,那这片叶子的氧化度是90%实际制茶时,这两个概念会交互使用,通常学术研究者会用前者,也就是氧化程度;但制茶师傅会用后者,氧化匀度,要听得懂这两个概念不太一样。Y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觉得走水不是在氧化,因为以前我也这么认为,所以一直很想搅拌,多搅一点。但自己做坏很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29 13:55:00
制茶师傅以往都不太鸟氧化程度吧,都靠身体感官在抓
楼主: heavybird (重鸟)   2020-09-29 13:56:00
多茶以后,才承认师傅讲得对,走水不仅是为了创造大浪酵素氧化的条件,走水本身也在氧化!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29 14:10:00
对啊,走水过程有在氧化,但不等于也不只有氧化,还有很重要的水解。另外,POD在萎凋时也有在作用所以你说的氧化程度跟氧化匀度差在哪..是有人这样教吗?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29 15:51:00
都是良心建议 听到有人跟自己学的不一样就觉得很火大拜托要花时间精进佛学 读读佛书 听听讲经
作者: tungpayton (改变)   2020-09-29 15:57:00
这篇跟我之前听到制茶师傅说的比较类似
作者: louis31684 (佐藤)   2020-09-29 17:38:00
半认同,我提出几个我比较在意的点。第一,嫩叶比较难走水与植物生理事实不符:嫩叶的叶肉较薄、角质层较薄,理论上比起老叶有利水分蒸散的条件更多,实际上植物在干旱逆境下往往也是新芽先于老叶失水萎凋。第二,PPO活性不随水分降低而增高:甚至有研究指出PPO随茶叶走水而活性降低,走水促进氧化的作用更多时候是增加磷脂膜的通透性,胞内物质的渗出混合使酵素作用而促进氧化。个人认为嫩采的涩味纯粹是比起老叶,多酚含量在嫩叶位置累积较多,此现象有研究证明,也与植物防御害虫啃食嫩部的机制相符总结,我认为原po对萎凋所造成的风味改变描述正确,且符合多数人经验(包含我),但解释上有些瑕疵~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29 17:58:00
楼上讲的跟我理解的差不多,原po讲的变化我也认同
作者: king13723 (怒风的子嗣/老K)   2020-09-29 23:15:00
又看了一遍,厉害
作者: Speeddemon (爱斯)   2020-09-29 23:57:00
您的论点绝大部份我都十分认同,但不太明白的地方是为何不能下重肥?没有肥就没质量,喝起来会没什么滋味,且没肥茶叶本身就不够肥厚,不厚就容易晒伤导致走水不顺,做出来品质也不佳,还请您解答疑惑。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30 07:35:00
不用施肥也可以厚
作者: Speeddemon (爱斯)   2020-09-30 08:55:00
楼上还请赐教,不放肥怎么厚?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30 09:31:00
不人工施肥也可以厚<=这提示已经很多了
作者: bluejames (阿九)   2020-09-30 09:34:00
可能你认的滋味就是肥料味吧 哈哈
作者: Speeddemon (爱斯)   2020-09-30 10:05:00
噢,这位大哥有必要扭曲别人意思再开嘲讽吗?这样有感觉比较高人一等是吗?
作者: bluejames (阿九)   2020-09-30 10:22:00
奇怪 最近玻璃心的特别多......我没有嘲讽的意思 而且我是说可能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啊况且如果真的是 喜欢肥料味就喜欢肥料味 还是你看字面上的肥料味你不开心?我的意思是喜欢肥料味有什么不对/不好吗?市面上的茶应该有9成9都有然后 回到你讲的问题肥料下的多叶子就厚茶就好做 太多面向的点可以讨论植物生长来说 单位产量.气候.修剪...等等茶园管理的条件都会影响以人为例子的话 不会是吃越多就长越高越强壮吧
作者: adrian84216 (龟先生)   2020-09-30 10:30:00
Speed问得挺好的啊
作者: bluejames (阿九)   2020-09-30 10:30:00
吃的不均衡、不睡觉、不运动 这样怎么会好
作者: Speeddemon (爱斯)   2020-09-30 12:09:00
蓝詹姆大哥,你先说喜欢肥料味再加个哈哈,不就好像是你先站在一个至高点鄙视别人的感觉?后来回文又酸说我有玻璃心,然后现在说你没有很懂??我仅针对回文大大提出为什么不需要下重肥提出疑问,想了解更多知识而已,然后你在那扯东扯西是在??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30 12:36:00
我回答你囉,希望你看得懂
作者: bluejames (阿九)   2020-09-30 13:03:00
好啦回答是我不对 我道歉
作者: jiouje (JioUje)   2020-09-30 13:24:00
茶农相轻
作者: balius (爱喝鲜奶茶)   2020-09-30 14:33:00
加肥料就等于肥料味,那草饲牛的肉是草味玉米养的牛肉就是玉米味?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30 14:36:00
草饲牛真的有些人会去分饲料没错阿
作者: jonathan912 (GB)   2020-09-30 14:50:00
那我好奇猪肉是什么味
作者: balius (爱喝鲜奶茶)   2020-09-30 14:59:00
我知道有人说味道不一样,但吃草的牛肉就跟直接塞把草在嘴里是一样的草味吗?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30 15:35:00
一般讲的肥料味是指茶树有下肥的感受吧,但我不知道bluejames 讲的是不是这个就是
作者: lwei781 (nap til morning?)   2020-09-30 17:06:00
草饲牛和谷饲牛的味道差距,油花分布和熟成及料理手法一直都是重点啊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30 17:56:00
这是在讲自然农法类似的东西吗? 我不是茶农 纯聊天
作者: bluejames (阿九)   2020-09-30 18:17:00
这里茶农应该是不多啦我是说有在讨论的
作者: kasegawa (S)   2020-09-30 19:18:00
茶农也都是在学习呀~我也很好奇speed大的问题原po见解如何。有些茶农只顾茶菁都拼量,我们这(高山乌龙)有人平常肥料砸很凶秋茶3甲地就采了1万7台斤,也有一样3甲地采6千斤。人都会希望利益最大化~市场面来说真的懂喝的出差异的人也是少数,多数消费者还是价格取胜、味道能接受就可以。原po提的四季春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者: bluejames (阿九)   2020-09-30 20:19:00
没错~
作者: r7544007 (007)   2020-10-01 10:23:00
一斤3000算还不错的茶吧,一公克也才五元,一次泡3-5公克顶多25元,比手摇杯划算多了,但我认识喜欢喝手摇杯的妹妹是在喝那个疗愈感,跟茶的品质无关
作者: stfang925 (司马铃薯)   2020-10-09 13:44:00
厉害 真的一门学问
作者: beyonder (Non,je ne regrette rien)   2020-11-15 01:28:00
Zzzzzz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