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13-12-26 02:08:05在很久很久以前,
法国有个可爱的数学、哲学家,留着Q摸Q摸的长发,
对于眼下现象世界之信心,他觉得不该再那么坚不可破,
而是应该尝试着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世界的一切,
去检验所有范畴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
在这个理路下,
他不再轻易的确信自己所持有的任何信念必然等于真实(即belief=truth),
并以怀疑的态度作为一种批判与减损的工具,
藉以探求‘疑无可疑、破无可破’的事理,
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中,他才认为这能称为真理(truth)。
但实际上在使用怀疑论时,
他发现这世上一切现象都不是那么靠得住的,
‘你无法保证我们认识的一切现象不是纳美克星的龙珠所制造出来的’,
即使这可能性近趋于零,但它仍旧不等于零!
就在他疑东疑西、疑神疑鬼的时候,
他发现似乎这个哲学命题的所有理路都可以被广义的怀疑论所减损其效度,
唯有一样东西似乎模模糊糊的存在,是无法被怀疑论从本体中作减损、去除的。
(本体:哲学用词,最白话讲是最核心、简约的哲理。)
刹那间,他明白那样东西是什么了,
就在他对‘我正在怀疑’一事进行怀疑的时候~
他发现:
A。假使我的怀疑为真,那么我的怀疑必然存在,
而我的怀疑又必须依靠我本身的存在才能实现,
所以正因为假使怀疑成立,我必然存在,
所以我只要能够怀疑(为真),就必然代表我本人的存在。
是的,
这位哲学家便是笛卡儿,这段话就是有名的‘我思、我在’(本人不建议加‘故’字)。
然而难道这句话的内涵完全等同于维基百科所言:
-‘我们不能怀疑“我们的怀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 -吗?
事实上,维基这句话并不精确的~
因为怀疑仍有知觉作用在其中,而知觉的构成常常也经过感觉作用,
故“‘我在’之肯定”到“‘我正在怀疑’之肯定”,
这两者之间并非没有可供怀疑的空间。
照极端(或广义)怀疑论的搞法来看,
我们自然可以讲:
B。‘你怎么知道我的知觉与感觉作用不是被纳美克星人的幻觉所欺骗?
他们让我误以为我自己正在进行怀疑!’,
但即便这中间的路径可以被怀疑所减损,
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我在’难以被此类怀疑由本体中去除,
因为,我们仍旧可以发现:
‘如果我不存在,那么纳美克星人要怎么欺骗不存在的我所拥有的感官知觉?’。
故,将维基的部分稍作修正,
我们可以知道在笛卡儿的哲学命题中,
即使‘我正在怀疑’一事仍能被怀疑,但‘我在’的事实仍旧存在,
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推导,却在怀疑论的洪流中有至为关键的影响,
简言之,
怀疑论是连怀疑论自身都能拿来怀疑的,
但这个推导却给了“怀疑‘自身的怀疑’”一个极限,
这个极限便是‘我在’。
===================================
与落落长的哲学故事不同,
以下简明的表达道家、印度唯心主义所秉持的不同立场。
怀疑论与印度唯心主义,
两者对世事现象的坚信都有很强的破坏力,
能够减损其价值,看似都是相同的解构方式。
但不同的是,
当我们很确信的丢出‘万物皆空’之类的说辞时,
实际上我们欲界定出去的是一个真理:‘一切现象皆不为真’,
而怀疑论却非完全的否定态度,而是更中性、持平的:
‘我怀疑一切现象皆为真、也怀疑一切现象皆为假、
对部分现象为真、部分现象为假的描述,我一样秉持着怀疑’
故由以上简述,
我们可以明白:虽然印度唯心主义跟怀疑论都有减损既有价值体系的能力,
但一个是无惯性、无既定方向的减损(怀疑论);
另一个则是有目的性的减损(印度唯心主义,我解构A,是因为我认为B才是真)。
而在这部分来看,
中国既有的天道思想,常常被称为‘天行有常’,
而释家所谓‘无常’,是否又与天道思想相悖呢?
这部分我会这样回应:
‘两者虽不相悖,但聚焦的重点则是完全不同’,
所谓‘无常’的描述,指涉的都是现象界的变化,
他们并不会说‘佛法亦无常’(要真能无常,也是指应用的手段无常,而非本质无常)
而‘有常’的描述,指涉的都是理则界的真理,(但道本身是有机,与康德上帝观不同)
我们并不会说‘因为世事无常,所以天行无常’。
所以这两者经过这样的讨论后,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事理原本只是文字的使用过于相似,并非实际的起源矛盾。
是故,
如果有人跟你说:‘世事无常,你看世事不要那么死’,
那么你认同此论亦无妨,
但若有人跟你说:
‘世事无绝对,所以我们不要去探求真理,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真理’,
这时听到这类说辞,就必须极为小心,
很明显的,发言者已经把“理则面的有常”与“现象面的无常”混为一谈了。
假若他自称为一个佛教徒,你甚至可以立马考考他:
‘那么你所谓的佛法,或佛所讲过的法理,是否是真理?;
你现在所作的描述,又是否为真理?
假使你现在所作的描述不为真理,那你的描述反而佐证了世间有真理,
但你又何德何能能佐证世间真有真理?
假使你现在所作的描述为真理,
你又如何说明这描述跟你所谓“根本没有所谓真理”两者不相矛盾?’
通常碰上这些说辞,不要脑袋含糊的被牵着走,应该就没有太大问题。
===================================
回归实务面来看,
我们清楚以怀疑的态度来检验知识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但凡事都用极端怀疑论的例子来思考、作事,
我们会陷入一种很恐怖的窘境,
‘刚处理完纳美克星人假想假说后,我们又无法再排除赛亚人奇想假说的可能性,
另外M78星云梦想假说也是无可忽视的范畴,到底该怎么办??’
‘过度的“不依赖”现行常识’,会导致我们的行为极度的没有效率,
但‘过度的“依赖”现行常识’又会使我们的思考、科学进步停滞不前。
是故,在“现行常识”的应用范畴上,
我们同时需要有‘解构’与‘建构’的角度来作利用,
解构,就如同许多人对“常识”的批判,
在这批判下,我们重新检验所有信念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进一步更清楚本体所能剔除的那些不必要的部分。
〔释例:
A、我的大脑发出神经电讯号,刺激神经系统,让我产生打字的一连串动作;
B、纳美克星人传递讯号到我的大脑,让我自以为我的大脑发出神经电讯号,
刺激神经系统,并产生打字的一连串动作。
A例即可简明成立的事,你虽然不能说B例必然错误,但由于抱持多一个假定变因,
它的错误机率通常会比A例大得很多。
故,纳美克星人的讯号干扰,是适合减损、剃除、解构的无谓假设。〕
而许多批判“常识”的人,他们却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着“广义的常识”,
最明显的便是‘语言’,
这也是老子会认为
‘名相虽不能完整的代表实质,但有一定的名相大家才能沟通、建立共识。’
(假使有些人坚持:‘谁说一定要有名相才能沟通的?’,
你可以请他....‘别用任何名相跟你解释清楚他怎么想的’)
是故,不论在‘名相’或‘常识’的使用上,
作出‘好的解构’与作出‘好的建构’都是必要的,
故老子会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劣质解构:把神经讯号拿掉,但深信纳美克星讯号说;
劣质建构:我们发现A君信了B教后,原本练的C气功被B教认为是邪灵干扰,
A君久未练习,结果没了气感,这是因为B教神明救赎使然(建构错误),
而非久未练功的自然现象〕
故,总结来说,
道德经中亦肯定‘怀疑’本身的价值,
但怀疑是去寻求真理的手段,
不是给个真理不存在的答案让我们去停止寻求。
在应世、利用面来看,我们除了减损,也必须借由减损,整理、归纳出一些事理,
这些事理有广泛的适用性,便能够利益百姓,而使生活的效率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