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近期因报告需要而请托老人家录了段诗词朗读;在整理时对其中两字甚是
不解(可能是我基础太差还直接上进阶专题又或者别的原因):
其一是灯的量词在国语中为"盏",好事家母录的句子是念"葩",而经确认后
外祖父的念的类似"ㄘ欸ん"一字也是可通用。但发音和最接近的"浅"字比对感觉仍有落差
,台湾闽南语常用辞典更不存在该字韵母偏[en]而异于既有[ian]的发声规则。
能否请教这现象是属讲者将字浊音化的表现,还是因过去受日式教育而选择以如同
音读的"千"(せん)一字来发音?(虽然L2水准不确定是否还维持在一定程度)
另外一字为"啁",对应一般直观的"啁"(丢丢铜仔的那个发音),讲者用的是类似"啾"或
"树"的混合体,在两字相连似胡椒发音的转调过程中既可听到两者的特征又无法
明确描绘出确切的IPA。请问这是否也属于和日文相近字借用发音的事例?
无论结果如何,我先去和教授澄清并对表达不清一事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