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在台语版转贴对岸其他语言的资讯
第一眼看到有人在做这个尝试 太酷了
小字既可以当注音用 也能在文中与汉字混用而不影响美观
不过下面两个连结发文时间相差一年多
小字的符号似乎还没确定下来
https://mp.weixin.qq.com/s/uN8ez7nlvGB_FxrDJ3ckPA
https://mp.weixin.qq.com/s/3FaJCh6BjOUYFl-Bd5EgUQ
https://i.imgur.com/bx0BC4i.jpg
https://i.imgur.com/MTQeV1X.jpg
https://i.imgur.com/xl8iTYE.jpg
作者:
yuidzeon (yuidzeon)
2019-01-17 19:18:00范例的造字(字型)完成度蛮高的,颇好看确实有点契丹女真味,但笔划源字汉字还是蛮优美的(有些新创台文字母太几何了)另外建议第一句不要简称“台语板”,还是全称“台湾语言板”最后感谢,透过你的介绍,我也关注那个微信帐号了“吴语”微信帐号,做得好精致
↑可能要像谚文吧。但,方块音节字母,怎样标示声调比较美观呢?我还没想到理想的方法。
作者:
yuidzeon (yuidzeon)
2019-01-20 13:09:00一楼的注音字声调是标记在右上 仿照日本假名各位台语先辈发明的台语谚文是标在下方 如同韵尾
19世纪就有过类似的尝试了,可以google“三推成字法不过,无论是三推成字法或是吴语小字,对韵母的处理都没有脱离传统汉语音韵学那一套,还是把韵腹和韵尾一起标示(现在华语注音符号也是一样)这样整套文字系统的符号就会急遽膨胀,尤其是台语这样韵母复杂的语言,问题就会更严重韩语的谚文是如同罗马字母的全音素文字,用有限的元音和辅音符号就能表达汉语所有韵母,跟以上提到的系比起来更为方便、经济,因此不能相提并论虽然今天的谚文没有标示声调,但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有的。做法是在每个音节的左边加点标示平声无点、上声一点、去声两点、入声无点但有韵尾更正:上声两点、去声一点、入声一点且有韵尾可以google训民正音的原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