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okita (黝其塔)
2015-12-12 15:26:23※ 引述《lady012266 (学测就是要上成大啊)》之铭言:
: 在Y2看到成大文学院院长
: 用台语吟唱李白的将进酒
: 不知不觉就对用台语吟诗
: 感到十分向往
: “终日寻春不见春,
: 芒鞋踏破岭头云。
: 归来笑拈梅花嗅,
: 春在枝头已十分。”
: 听说读诗的音会和一般口语台语的音不同,
: 这是我很爱的诗,有没有人可以协助我翻译成台语呢?
:
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5-12-12 16:29:00这篇太神了大推为什么‘笑 tshiau3’是‘近代汉语层次的新文读’而不是‘白话声母特征文读’另外,请问大大能否提供更多关于闽南语传统文读的资料呢
楼主:
Yokita (黝其塔)
2015-12-12 17:04:00象/笑,也属有白话声母特征(6),放在(7)不放在(6),只因这二字从固有漳州话文读siang7/siau3,发展出取代性新文读。闽南语传统文读资料…太模糊,看讨论什么? (5)这类文读音就是明知该音不合中古切韵,但传统上却扎扎实实当文读用。欣/汇/食[切文]是hin1/(h)ui7/sik8,但若非韵脚,闽南语传统仍常采[白文]:him1/lui7/sit8。【但都仍符合音韵理论】
作者:
njnjy (邱若男我要干死妳)
2015-12-12 17:36:00日jit这口音 我尝试发音 真是无好讲平常较常讲git或lit
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5-12-12 20:16:00日的git和lit应该都是从jit发展而来的
作者:
njnjy (邱若男我要干死妳)
2015-12-12 22:25:00gio变jio还可以 jit舌头感觉很怪 变成tsitZ硬要用正确发音 会变成tsí
作者:
takenzo (Vietnam War)
2015-12-12 22:41:00推"相对文白",这也是台语的魅力所在
推! 汇lui7 有人认为是上古汉语遗留,满多地方都有这念法的,似乎也可归类在[8]?
楼主:
Yokita (黝其塔)
2015-12-13 14:10:00舰/汇(lam7/lui7)都带上古汉语kr/gr/Gr声符特征,但舰传统漳泉读lam7,潮州话lam2,粤语也是lam6,不同汉语间有共同的上古汉语痕迹。而汇在闽语区读lui7,但在粤语及客语区非普遍性l-声母字,故可能是 (8)上古汉语特征遗留,也可能是古代把“汇”训读“类lui7”,如同“打/菸/这(ㄉㄚˇ/ㄧㄢ/ㄓㄜˋ)”这种训读、流通音或制定音取代本音的状况。
打菸这骰就是Mandarin的非本字凑字借字再规范化
“打菸骰”三字是训读,有借字的关系,可说本音不流行“这”ㄧㄢˋ/ㄓㄜˋ是另一类,只是偶然凑巧的同形字是在不同时空各自造出本字,并没有借字的关系亦即ㄧㄢˋ并非 指示词“这”的本音,两者为不同的字
作者:
muter (疼你赢过通世间)
2015-12-14 06:15:00最难的不是字的读音,而是变调点
如果知道本调断点 倒也还好 怕的是轻声 不知道老汉学仔会不会在唐诗读轻声 汉文是有很多 尤其在虚词
楼主:
Yokita (黝其塔)
2015-12-14 14:45:00以#表本调。以(#)表本变调均可,因口语习惯会变调,但吟诗常会持本调。“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轻声在唐诗/宋词较少用,在乐府诗/古诗/其他韵文/汉文则较常运用。例如“归来笑拈梅花嗅”、“高处不胜寒”若出现在其他古韵文,可唐诗读法“归来#…”,也可“归--来…”;后者可宋词读法“高处#…”,也可“高--处…”。
作者:
Lhanas (穷奇太子)
2015-12-14 23:15:00我老板发过 paper,台语口语与吟诗/成语的 prosodicstructure 不同,大致上说,后者受句法的牵制更小所以两者变调会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