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12203001.aspx
党国特务眼线下 那一段台湾意识在美国萌芽的历史
一张44年前泛黄的黑白照片,20几个台湾留学生的笑容穿越了时空,凝结在一本2023年出
版专书封面,作者郑昕是照片里两岁幼儿。她花12年时间写成这本书,要为父母一代“最
独特的一群台湾人”留下历史。
中央社驻洛杉矶特派员林宏翰
2023/12/20 19:26(12/21 16:57 更新)
https://i.imgur.com/pPeYuOm.png
1970年代台湾留学生在美国受到国民党政府海外特务的监控,因此发展出一套紧密的社交
关系,“政治活动与社交活动经常融合在一起”。(郑昕提供)中央社记者林宏翰洛杉矶
传真 112年12月20日
这本书名是“X岛屿:台湾留学生、校园间谍与冷战行动主义”(Island X: Taiwanese
Student Migrants, Campus Spies, and Cold War Activism)11月21日由华盛顿大学出
版社(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出版。
在美国书店里,台湾相关出版品不多,这一本学术研究更是罕见。
作者郑昕颇有使命感,认为这是一个开端,把台裔美国人打造身分认同的历史放进美国研
究的领域内。书中针对1960年代到1980年代,台湾戒严时期到美国留学的理工、医学和科
学领域的学生,呈现他们在美国校园如何受到国民党政府的特务监视,同时发展出怀抱理
想又富有创意的政治行动。
https://i.imgur.com/do209yD.png
加州克雷蒙特(Claremont)斯克里普斯学院( Scripps College)教授郑昕(Wendy
Cheng)父母来自台湾。她出书研究父母一辈的台湾留学生在美国发展“台湾意识”、积
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历史。中央社记者林宏翰洛杉矶摄 112年12月20日
47岁的郑昕(Wendy Cheng)任职于加州克雷蒙特(Claremont)斯克里普斯学院(
Scripps College)亚美研究系,拥有哈佛大学英语学系、柏克莱大学地理学硕士、南加
州大学美国研究博士学位,专长是批判地理学、种族及族群研究。
在大片落地窗与书墙围绕的办公室里,与郑昕的访谈从书本封面那一张黑白照片聊起。照
片里还是2岁幼儿的她在母亲的怀抱里,照片一角手写标记着拍摄日期1979年5月6日。
郑昕说:“那段历史在美国仍然很少有人知道,我想至少我可以当这个起头的人,趁著很
多走过那个时代的人还在,他们可以讲述他们的历史,因为很多只是被当成他们个人的历
史。”
郑昕的父亲郑德昌、母亲赖淑卿正是1970年代留学美国的台湾学生。她的童年就在这样的
台湾人聚会中长大,也促使她学成之后,在她专长的人文社会领域,把父母这一代台湾人
在美国的独特经验写成一本学术研究。她花了12年时间,访谈超过30名当年的留学生。
这本书从冷战的背景写起,当时美国正在打造世界强权的地位,地缘政治上支持在台湾的
中华民国政府,使台湾的工程、科学、医疗领域的学生有机会到美国留学。当时台湾仍然
属于戒严时期,这群学生来到了自由的美国,校园反战、黑人民权运动的气氛浓厚,很多
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政治意识。
郑昕说,这个世代的留学生虽然多是理工领域,但到了美国之后感受到校园的自由风气,
接触到许多原本在台湾无法碰触的书籍。
她以台湾革命党创办人洪哲胜为例,他到美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50美元买一张灰狗巴士
的车票,搭著巴士到各个美国大学里的亚洲图书馆,阅读所有可能吸收得到的资讯,不管
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关于台湾的历史。
郑昕说:“这样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政治觉醒,他们更加了解台湾在戒严下遭受的压迫,他
们想要为了台湾人的身分认同而奋斗,想要追求台湾独立。”
这个世代的台湾留学生,许多人投入政治运动,除了思想受到美国自由学风的启发,另一
方面,戒严时期的国民党政府在海外的监控与压迫,也让很多人原本对政治没有特别的热
衷,后来为了反抗压迫,意外成了政治活动家(Accidental Activist)。
郑昕从访谈与美国与台湾大学收藏的档案资料中发现,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之下,1970年代
国民党政府几乎在美国每一所大学的校园都布有眼线,专门监控台湾留学生,每个人的交
友情形、参与社团都留下档案纪录。
郑昕认为,国民党政府对海外留学生的监控,使这一群留学生对政府不满,发展出更强的
台湾认同。
郑昕指出,国民党政府的特务擅长用“杀鸡儆猴”的手法恐吓留学生,陈文成事件就是其
中一例,“这群学生在美国享有更多的自由,对这样的压迫更加反感,很自然发展出台湾
人不想要被外人统治的抵抗心态。”
郑昕的书中提到,国民党政府利用全美各地的领事馆,监控学生的行动,甚至图书馆都有
线民,回报学生借了什么书,在历史档案中发现,当时的特务会监听留学生与家人的通话
,留下文字抄本。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拥有反抗意识的台湾留学生发展出一种非常紧密的社交关系,使用
富有创意的方式互相串连。
如同书本封面的烤肉聚会,郑昕说,那一代留学生的“政治活动与社交活动经常是融合在
一起”,1979年在后院烤肉的这一群人,同时也是全美台湾人权协会的成员,当年底台湾
发生美丽岛事件,他们在美国发声、呼吁救援政治犯。
在社群媒体发明之前的1970年代,在纽约的杨宜宜、张富雄利用电话答录系统,发展出“
台湾之音”(The Voice of Taiwan)做为通讯平台,把台湾或同乡会的消息录成语音,
海外台湾人只要拨打这电话就可以聆听最新的消息。
https://i.imgur.com/omXUZJx.png
1973年留学美国雪城大学的林文政指出,当年台湾留学生面对国民党政府的监控,透过打
垒球这样的体育活动,建立紧密的社交网络。(林文政提供)中央社记者林宏翰洛杉矶传
真 112年12月20日
1973年到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攻读化工硕士的林文政今年78岁,他是郑昕
书中的受访者之一。他接受中央社访问回顾当年,台湾留学生透过体育活动,组成垒球队
,跨州比赛认识了很多朋友,打球之余住在朋友的宿舍当中也是谈论政治的时机。
林文政说,1973年到美国的时候“气氛很恐怖”,只要加入台湾同乡会,就会受到国民党
政府的特务恐吓,很多人因此对政府反感;虽然垒球队没有明显政治目的,但球友都有相
近的理念,相互关系很紧密。
林文政曾任职埃克森美孚(Exxon)石油公司,后来担任台湾人社区报纸“太平洋时报”
社长,致力为台裔美国人社群留下历史,他认为郑昕这本书也在纪录历史,让日后的台湾
人知道“在台湾最封闭、黑暗的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不计自己的生命安危与前途,投入
政治活动,也为台湾日后民主化保存动力。”
郑昕在这本书中,把台裔美国人身分认同的形成,放在更大的历史架构中来看,当时的冷
战背景,美国支持蒋介石的独裁政权,默许了国民党政府对海外学生的监控,那一个世代
的台湾留学生,存在着一种矛盾心态,他们对抗国民党政府,但却不反抗支持国民党政府
的美国。
郑昕把这样的批判意识放在书名上,X岛屿(Island X)来自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军文
件,当时美国一度计画要攻打台湾,为了防止日军窃取计画,所以使用X做为代号。
https://i.imgur.com/PAxWFFT.png
台裔学者郑昕(Wendy Cheng)新书“X岛屿:台湾留学生、校园间谍与冷战行动主义”(
Island X: Taiwanese Student Migrants, Campus Spies, and Cold War Activism)研
究1960年代到1980年代,台湾戒严时期这一批到美国留学的台湾学生如何在国民党政府的
海外监控下发展出政治意识。(郑昕提供)中央社记者林宏翰洛杉矶传真 112年12月20日
郑昕说,在本书开头引用这个史实是为了凸显了美国长期以来,利用台湾来获取自己的政
治、战略利益,上一代的台湾留学生在美国求学、生活、就业、享受自由,但同时遭受国
民党政府的压迫,这源自美国的默许,这样的矛盾关系,也变成台裔美国人历史的一部分
。
不同于“台湾是美国与中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棋子”这般通俗说法,郑昕强调,她对
台湾人身分认同的思考角度不是两极化的选项,不是要去依靠任何一个超级大国。
她认为,透过她对上一代台湾留学生投入政治运动的历史爬梳,揭露台裔美国人身分认同
的形成过程,“我们应该把台湾人的身分认同,理解为更长期的一场反殖民斗争,把台湾
人的历史与拉丁美洲、亚洲等有共同经验的人民串连起来,这些民族也受到超级大国的势
力影响。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台湾人要的是什么?不是去考虑美国或中国的利益是什么。”
(编辑:陈慧萍)1121220
党国眼线下 台湾意识在美萌芽的历史|中央社影音新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UoDiojI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