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博馆特展探森林游憩风潮 窥1940年代登山客装备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3-11-27 22:05:15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11270152.aspx
台博馆特展探森林游憩风潮 窥1940年代登山客装备
2023/11/27 15:30(11/27 15:56 更新)
https://i.imgur.com/0a4RMYJ.png
国立台湾博物馆推出“林野:力的交界”特展,以日治时期出现的“林野”一词作为台湾
环境史关键字,将展览聚焦民众熟悉的浅山地区,并爬梳清代时期以来的林野故事,探究
台湾森林游憩风潮。图为1940年代登山客装备,除有照明灯、防护帽还有镰刀。中央社记
者王宝儿摄 112年11月27日
(中央社记者王宝儿台北27日电)阳明山赏樱、合欢山看雪或登百岳,都是现代人不陌生
的休闲活动,但山林却曾是不易走入的禁地,台博馆以“林野”为题推出特展,其中探究
台湾森林游憩风潮,还可见1940年代登山装备。
国立台湾博物馆今天举行“林野:力的交界”特展开幕记者会,策展人、国立台湾大学地
理环境资源学系副教授洪广冀表示,展览希望呈现出“林野”的概念,以他自身学习经验
为例,曾认为百岳才是台湾最后的荒野,阳明山、合欢山等浅山早被破坏殆尽。
洪广冀说,但渐渐认识家乡后,视野有所改变,了解到位于台湾历史核心的地方,不会是
那些距离社会非常遥远的山脉,反而是几百公尺、阔叶树种生养的区域,同时也是原住民
主要生活的区域,这些被高度干扰的地景,才能感受到林野的复杂与多元。
相较于欧美环境史多以荒野、乡间为核心概念,策展团队以日治时期出现的“林野”一词
作为台湾环境史关键字,将展览聚焦民众熟悉的浅山地区,并爬梳清代时期以来的林野故
事。
策展团队运用3幅画标示“林野”历史面貌,以19世纪末清朝钦差大臣沈葆桢督导绘制的
风俗图“番社贸易图”而言,画中背景为山区与平原交界处,且有汉人或平埔族人与原住
民族在交易,彰显地域与族群间的微妙地带。
到了日治时代,日本总督府意识到台湾森林资源丰富,因而透过不同法规开始管理山林,
“林野”一词因此出现于1895年颁布的法规“官有林野及樟脑制造业取缔规则”,展览展
出画家郭雪湖的“圆山附近”,画作左下方有个“第四号”保安林界碑,以笔触见证总督
府保护林地资源的历史。
画家陈澄波在1936年绘制的“满载而归”则反映林业时代样貌,画中有艘驶入港口的轮船
,水面则漂浮着等待加工的原木,背景源自总督府将桧木输向日本同时,也自日本输入松
杉材。
展览中也展出1940年代登山装备,以现代视角回顾,台湾森林游憩风潮可追溯至1920年代
,当时为日治期间,日本兴起国内公园设立论战同时,台湾都市规模成长,也掀起设立国
立公园的呼声,阿里山、太鲁阁与大屯山国立公园因此设立;1930年代起,加上原住民移
住、近代林业等政策推展,山林更为亲人,于是引起登山、健行风潮。
“林野:力的交界”特展即日起于台博馆铁道部展出至2024年10月13日。(编辑:张雅净
)112112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