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大中文系的白色恐怖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6-03-28 14:38:07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bd16bbf-cd84-4477-a81d-d8e52273b88f
杜鹃声里斜阳暮: 台大中文系的白色恐怖
2016-03-27 14:53
李祯祥
战后在台湾昙花一现的“鲁迅帮”,是以许寿裳(如图)为中心而形成,他的惨死应
该与此有关。(图片取自网络)
http://i.imgur.com/d6sHPmm.jpg
有“杜鹃城”之称的台湾大学,有许多影响台湾各领域相当深远的科系,如外文系之
于文学界、哲学系之于思想界、法律系之于政治界。中文系缺乏这种亮点,不是因为
它没有人才,而是它有一段诡异的命运,为全国其他科系所罕见。这段命运以奇特的
方式连结白色恐怖,使该系第一、二、三届的系主任,都在白色恐怖下受惊、受害或
受难。如果没有这段命运,台大中文系可能成为台湾最引领风骚的人文科系之一,至
少具有更强的批判力和创造力。
这一切,要从战后第一位系主任许寿裳说起。许是浙江绍兴人,1883年生,是鲁迅的
同乡兼挚友,又是陈仪的同乡。这三人不仅同乡,而且留日,彼此颇有交情。许寿裳
在思想上受鲁迅影响;在工作上,特别是1946年来台后,则受陈仪重用。这“绍兴三
人组”的发展也各有不同:鲁迅在文学和思想界,陈仪在军界和政界,许寿裳主要在
教育界。
※许寿裳:推动台湾研究,引进鲁迅思想
许寿裳来台之前,已历任教育界要职。战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前
来主政,在教育文化上推动“去日本化、再中国化”政策。这政策需要大量的知识和
论述做基础,乃延聘许寿裳主持“台湾省编译馆”。许寿裳当时在南京,一方面觉得
“南京的政治空气”对他不合适,一方面觉得台湾比较安定,可在工作之余,完成《
鲁迅传》和《蔡元培传》(蔡为许的贵人)的写作,乃应邀赴任。
台湾省编译馆下设学校教材、社会读物、名著编译、台湾研究四组。其中后两组都超
越“去日本化、再中国化”的政策藩篱,引介世界文化和研究台湾文献,由李霁野、
杨云萍分任组长。台湾研究组甚至找来浅井惠伦、国分直一、池田敏雄、立石铁臣等
名家加入团队,开战后“台湾学研究”之先河。这是许寿裳对台湾文化主要贡献之一

其次,所谓的“再中国化”,许寿裳也有他的策略。他要推动的“中国化”,不是拉
回封建守旧的传统,而是以五四精神和鲁迅思想为基础,以“民主、科学、大众”六
字为指导方针,带有一定的理想性和进步性。这是许寿裳对战后台湾文化主要贡献之
二。
然而理想不敌现实。台湾省编译馆成立才7个月,即发生陈仪暴政导致的二二八事件
。清乡过后,1947年5月15日魏道明抵台,接替陈仪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隔天在省
务会议上,就决定裁掉台湾省编译馆,许寿裳事前毫无所悉。李何林(许寿裳的学生
,被许延聘任职编译馆)认为这和政治斗争有关,魏道明从南京带来CC派的指令,因
为许经常批评CC派的法西斯教育政策。台湾省编译馆挂牌不到10个月即匆匆谢幕,留
下20几种已出版的图书和300万字未出版的文稿,成绩不俗,可见在陈仪团队中,许
寿裳算是认真做事的官员。
也由于许寿裳真是人才,编译馆被废同一天,许即接到台大校长陆志鸿的聘书,请他
当文学系主任(1947.06-1948.02)。台大文学系成立于1945年,1947年8月分为中文
系和外文系,许寿裳也当了中文系第一位系主任。原编译馆的人马,有多位被许寿裳
介绍到台大或师院(今台师大)任教。其中,台大外文系教授李霁野、中文系教授李
何林、中文系副教授金溟若(金恒炜之父),都是鲁迅的学生;师院艺术系的黄荣灿
则是鲁迅思想的信徒。
此外,许寿裳又延揽乔大壮当中文系教授。乔大壮与鲁迅为同事兼好友。还有不是许
寿裳延揽,但在台大任职的台静农(鲁迅学生,台大中文系教授)和黎烈文(鲁迅好
友,台大外文系教授),这样算下来,台大文学院至少有七人具有鲁迅关系,他们的
思想多少都有左翼成分,可以笼统称为“鲁迅帮”或“左翼背景者”。用地图观念来
解释,战后台湾的“鲁迅版图”就是以许寿裳为中心而形成,最大的一块就在台大中
文系。
这些教师,如果在各自岗位“顺其自然”发展下去,台大文学院——至少是台大中文
系,必然最迟在1950年代就成为思想自由的重镇,而不是1970年代的台大哲学系。台
大中文系也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具有五四批判精神的科系,而不是长达数十
年古典有余、创新不足,乃至无法产生一位像台大哲学系的殷海光那样,引领人文思
潮的典范人物。
※许寿裳之死,引发学界寒蝉效应
台大中文系的鲁迅思想、批判精神会如此早夭,最主要原因当然是1948年2月18日,
65岁的许寿裳在台大宿舍惨遭杀害。四天后警方宣称找到凶手高万俥,说他是“行窃
被发现转为行凶”,旋即将他枪决。官方说法疑点重重,如果从上述的鲁迅背景、左
翼关系切入,政治谋杀呼之欲出。如果确定是政治谋杀,则“鲁迅帮”的领袖许寿裳
之死,可视为台湾白色恐怖的开端。不过“学术界定”和“心理认定”是两回事,许
寿裳之死是不是白色恐怖事件,或许有待学术商榷;但事件造成的心理恐慌,却是白
色恐怖的标准样态。
果然,许寿裳惨死,在学界造成寒蝉效应。4月15日,李何林率先离开台湾,回到中
国。夏天,《国语日报》创办人、台大中文系特约教授魏建功也匆匆走了;接下来,
金溟若、乔大壮、李霁野、袁珂(任职台湾省教育厅,后来成为神话研究专家)等人
,也相继在1948-1949年回到中国。留在台湾的黎烈文、孟十还(政大东方语文学系
第一位主任,鲁迅好友)等,也都明哲保身,避谈鲁迅,在学术圈寻找政治的避风港

这些外省学者之所以如惊弓之鸟,一方面是随着国共内战激化,鲁迅这个“五四”的
神主牌已成为共产党的禁脔和国民党的毒草。当“鲁迅禁忌”形成之际,就是这些“
鲁迅帮”人人自危之时。另一方面,国民党特务暗杀异己早有前例,1933年杀人权运
动者杨杏佛,1934年杀报人史量才,1946年7月接连杀了李公仆和闻一多。特别是闻
一多,当时还是著名的大学教授。因此外省学者自然将许寿裳联想为第二个“闻一多
”,为了避免成为下一个“许寿裳”,这些学者或逃难、或潜隐,那种对死亡的恐惧
,恐怕只有活过二二八的人才能想像。
※乔大壮:天才系主任,投水当波臣
许寿裳被杀之后,台大中文系主任由乔大壮接手(1948.03-07)。乔是成都人,1892
年生。出身翰林之家,本身也是天才兼通才,尤工于词和篆刻。和许寿裳的谦冲慈祥
个性不同,乔大壮比较孤高耿介,像屈原一样忧国忧民,并常借酒浇愁。许寿裳遇害
后,他更是落落寡欢。
根据台静农忆述,有一次乔大壮“在台北古玩舖买了一个琉球烧的彩陶罐子,颇精美
,曾经指著告诉朋友:‘这是装我的骨灰的。’这本是一时戏言,后来才知道他心中
早有了死的阴影。”这种死亡阴影,多少也受白色恐怖的影响。
1948年4月,台大校长变动,由陆志鸿换成庄长恭。乔大壮是陆志鸿延聘来的,担心
不获续聘;加上思乡情切,便在陆志鸿到任前,5月先行离台。然而回到大陆后,在6
月迟迟等不到聘书。当时大学惯例,如果教员在这个月拿不到聘书,等于未来一年都
要失业了。失业阴影,加上罹患喘疾,复以战火动荡,乔大壮死志益坚。1948年7月3
日夜,竟在苏州梅村桥跳河自杀。
打开中国文学史,死于水者不乏其人,屈原、王勃、卢照邻、李白、张志和、王国维
、朱湘、老舍等,或投水明志,或失足千古。56岁的乔大壮也踵继这个“传统”,当
波臣去了。
※台静农:左翼作家三进宫,藏身学术数十年
台大中文系连续两位系主任死于非命,而且都受到白色恐怖影响。这种情势,对继任
的台静农必然产生相当的心理压力。奇特的是,台静农对白色恐怖绝不陌生,甚至他
本身就是三进宫的政治犯,因此不仅能全身而退,而且打破前两位主任8个月、4个月
的短命任期,一做就是20年(1948.08-1968.07),创下该系空前绝后的纪录。乔大
壮和台静农,分别是该系最短命和最长寿的系主任,任期落差高达60倍!
台静农,1902年生,安徽人。早在1920年代就是著名的左翼作家,且与鲁迅、陈独秀
有密切往来。这种左翼身分,让他在1928、1932、1934年,分别入狱50天、10多天、
半年。第三次尤为惊险,他被送进南京著名的政治犯监狱“老虎桥”,这里关过陈独
秀、周作人、丁默邨等左翼人士和“汉奸”。赖蔡元培、许寿裳等人力救,台静农始
得无罪释放。
也许就是三进宫的经验,让台静农打了白色恐怖的免疫针,摸索出一套避祸哲学。简
单来讲,就是躲进故纸堆(学术研究),不碰当代事(创作评论)。他的小说艺术高
超,香港名小说家刘以鬯认为台静农“有些短篇已超越鲁迅达到的水准”。但他在台
湾,长期封笔不再创作;就连应国立编译馆之邀而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终其一生
也不敢出版,直到身后成为“遗稿”才付梓问世。他精于书法、篆刻、文人画;研究
楚辞,考证汉砖;《静农论文集》还拿过两次金鼎奖,但那些都是“安全的”。身为
中国文学史的大家,他太了解文字狱,太清楚多少文人被当局猜忌而人头落地。
台静农虽然明哲保身,但也不乏波浪。曾有右派文学团体在报上公开点名台静农、黎
烈文是“左派同路人”,是时局的“观望派”,如果对反共大业再不表态,就应该送
绿岛管训。这些人知道台静农的底,台为了自保,不落任何口实,甚至连他从大陆带
来的俄国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等,都付之一炬。
从许寿裳、乔大壮到台静农,白色恐怖有不同的影响轨迹:被杀、自杀、隐遁,这恰
好是中国史上,知识分子在乱世的三大处遇,因此又产生嵇康、屈原、陶渊明三大命
运类型。不幸的是,在数千年帝王政治恩威并施的控制下,中国知识分子最缺乏抗争
性格,无法形成反抗传统,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困境。台湾的民主政治,最后还是要
从西方的自由主义来启蒙,中国文化纵令博大,毕竟开不出民主人权的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