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这文章,熊熊想到以前看过跟别人聊过
台湾科技股常常劳赛的几个原因
1.对产业趋势太过乐观
例 :
DRAM + Vista、触控面板、低价电脑 - OLPC、NetBook、EeePc
GPS、数位相框 ...
这些产业常常会引用很多来源的预估
像是工研院、拓墣、DisplaySearch ...
可是常常让我感觉预估成长率是拿尺画出来的
老话一句,很多时候不需要靠他们的预估
彼得林区告诉我们要多去观察市场
比如说电脑展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很多数位相框
这玩意儿值3,000~6,000 ?....问问自己中了乐透的话会买几个
2.公司对本身成长太过膨风
当市场成长的时候,所有厂商都是保持原市占率的等幅成长吗 ?
甚至是超越整体成长率...
要知道当市占率从 0% ~ 1%、从 1% ~ 5% .. 每个阶段的状况都是不同的
另外,市场产值 100亿 跟 1,000亿美金的状况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可是我们的许多老板在法说会都会选择性忽略不提
"凭什么"
EeePC喊08年市占5成、要卖500万台... 凭什么 ?
ASUS的笔电也卖了好几年了,NoteBook跟NetBook有这么不一样吗 ?
这项产品往上比功能有日本工人舍跟一大堆日厂
往下比低价有众多保X总队的台湾同胞
比知名度还有世界大厂...除了HP,听说SONY、联想也想试试看
我们真的要好好的计较,公司某项产品的表现"凭什么"会延续过去的状况
3.公司对市场变化、景气变化难以因应
这里牵涉到的是公司规模、技术能力、产品线
例:
显示卡、主机板、网络IC
当显示卡IC从2D跨到3D时候的SiS
当每个月NV跟ATI都有新型号,公版无敌的时候 - 丽台、青云、宝联...
当无线网络起飞时的瑞昱
跟Intel翻脸的VIA...
可是我们常常把小厂的本益比类比到大厂
把一项产品的成功放大...
巴老说他不买小公司,部分原因我想应该是与此有关
4.同类型产品突然出现一堆
很多产品找不到保护的障碍,突然之间消费者有一堆选择,而且还很类似
就拿低价电脑来说
Wind跟EeePC就没差很多
or
同样23,000,10"EeePC跟14"Acer可能会被摆在一起选
5.奇怪的参数很多
汇损、员工分红,多少公司都要等到股东会、法说会才愿意提一提...
更别提库存状况、子公司、孙公司、境外公司这些奇怪的游戏
6.老板、经理人
台积电 VS 联电 -> 张忠谋 VS 曹兴诚。我还是不懂曹老的古董怎么能买这么多
还有 国巨、力晶...
其实这个应该放在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