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文创养自己 博物馆变身企业
本文网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905/6/940
记者黄启菱
企业透过基金会或美术馆等组织尽企业社会责任(CSR)已很普遍,近来这些组织如何进
一步降低对企业的依赖度、全方位自主营运,引发不少讨论。
凤甲美术馆自我定位为非营利组织,并无产业化的迫切性;树火纪念纸博物馆则已自负盈
亏五年,赞同社会企业概念,盼朝永续经营的方向努力。
财务自主逾五年的树火纪念纸博物馆,认同社企永续经营的理念。树火纪念纸博物馆执行
长陈瑞惠表示,该馆成立逾廿年,起初也由关系企业固定赞助,但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赞
助不稳定,于是决定从“被企业支持的博物馆”变成“企业”。
陈瑞惠由文创商品、工作坊等着手,并积极布局策展市场,开创出树火的营运模式,达成
损益两平,在博物馆界非常罕见。
陈瑞惠认为,该馆在推展文化、工艺与美学的同时,也赚自己需要的钱,在生存与理想间
找到平衡。
陈瑞惠颇赞同社企理念。她指出,不少人认为“谈钱很俗气”,但企业化经营才能永续,
在寻找营运模式的时候,组织内的成员与其他参与者也都能得到收获,这是个有机的过程
,而非仅是妥协。
成立十余年的凤甲美术馆以举办“国际录像艺术展”闻名,已成民间美术馆中当代艺术与
新媒体艺术的翘楚。凤甲美术馆由幕后支持者、继业企业董事长邱再兴负责,每年逾千万
元;美术馆也以募款、赞助等方式,寻求其他外部资源,如奥图码常包办展出所需的器材
、台新也曾在ATM上秀出凤甲的展览资讯。
凤甲美术馆馆长翁淑英说,凤甲虽已独立营运,但美学教育与艺术推广才是该馆的初衷,
自负盈亏则非重点。
对于社会企业,翁淑英认为,具有公益、理想色彩的组织若能产业化、自给自足固然是好
事,但并非一条必走之路,而只是一种选择。
【2013/01/16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