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参加了同事的婚礼,新人太太今年 24 岁,大家都不可思议这么年轻就步入礼堂,
我却隐约能明白新娘的心情。
24 岁,我会形容这是跟爱情结婚的年纪。
我 24~26 岁时也疯狂想结婚,无暇考虑务实的经济层面、融入新家庭、婆媳问题、生
育压力,只是对“结婚”这件事有近乎信仰的盲目崇拜,理性知道自己只是喜欢“婚礼”
的感觉,而不是喜欢婚姻,但感性还不懂事,才会如此。
不懂事的时候没有顺着梦想结婚,懂事之后就很难结婚。
这是近年的简短心得。XD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跟心爱的人结婚,然后生三个小孩,当一个好太太、好妈妈,每天
为心爱的家人准备餐点、做家事,无论他们何时回头,都有一个温柔的太太/妈妈为他
们开灯。
这个梦想其实持续了好一阵子,至少到大学为止,我都还愿意相信寻找真爱,然后结婚
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
时间转到现在,年近30,来到了所谓的适婚年龄,任何人问起“什么时候要结婚生小孩
啊?”我都会回以一个“矮额”的表情,仿佛被问了很失礼的问题(我确实认为问别人
婚姻跟生育计画很失礼,但在台湾好像会被默许这种事情),然后告诉对方“不生小孩,
暂时也没有结婚规划”。
通常大部分人都会说:
“你现在还年轻不会想,等以后想通了就会后悔。”
“不生小孩,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
他们不知道的是,我曾经那么渴望结婚,还梦想生三个!我学会了所有“好媳妇”“好
太太”“好妈妈”的技能,家事、厨艺、理财、与长辈相处之道,全部认认真真的学过,
然而我终究在人们说最该结婚的年龄,作个单纯的旁观者,为步入礼堂的新人们鼓掌,
眼角有泪、有欣羡、有感动,脑袋里没有自己成为主角的殷切期盼。
怎么没有人说,我就是想通了,才会觉得不结婚更轻松、不生更不后悔?
从把婚育当梦想到不想生育、不想结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总有那么关键的时刻让
我美梦碎裂的,源自于我以失败告终的求婚,说求婚也不尽然正式,没有仪式,只是我
个人单方带着期盼的慎重询问。
第一次感到受伤的回复是:“现在讲这个不切实际。”
其实这个回应一点都没有错,当年感到心碎,现在则是很感谢当时被拒绝的这段过去,
在作梦的年纪,确实需要当头棒喝,提醒我现实人生的艰困。
第二次的痛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对方想买房却犹豫的时候,我翻开存摺,非常认真的开
口,我说:“我们结婚好吗?两个人一起努力,一起买我们的家。”
他沉默了,半晌后告诉我:“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扯上双方家庭就会有一堆死人骨头的
事。”
当下我明了,人生方向的不同,如果我还抱着结婚的梦想,应该要离开,选择一个跟我
有相同目标的对象。
身为一个高自尊不愿服输的人,这两次深刻的拒绝使我伤痕累累,脑袋虽知不是对错问题
,内心终归会流血,我可是从小就被教育着要成为“好太太”的女性,深信着自己绝对会
成为一个家最好、最不可或缺的女主人。我以为自己够好,就可以达成的梦想,原来不是
真正构成结婚的条件啊。
流血,令我重新思考结婚对人生究竟有什意义?
十年、二十年后的人生,我想要怎么生活?结婚或单身,各自可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终豁然开朗,婚姻不是必需品,没有它过得很好,是人活好自己的基础;若有了婚姻
,仍然能预见两个人都过得好、甚至更好,才有结婚的价值。
而且我发现了自己始终是孤独活着的,即使在感情中,也总是维持着各自独立的关系,
并没有真的把自己交出去贴著对方的心,本质上可能我并不适合婚姻,有太多的自我需
要呼吸,更遑论育儿这件事,我要放下自己的需求去倾听一个孩子的需要,喂养他、教
育他、照护他,在把结婚当梦想时的我,对此充满向往,但出社会工作了几年,我想自
己其实更喜欢的是追求工作成就,而不是家庭成就。
从被打碎的梦想里面痊愈,一点都不容易,但打碎之后重新拼凑,拼凑出新的自己;
发现自己似乎有更喜欢的生活模式,像现在这样,保持距离的感情模式,保持距离的
单人生活。当年那颗玻璃心,重新拼完之后,裂痕犹在,却黏得非常牢固。
一向不爱拍照的我,安排了今年年底要自己拍婚纱照!跟自己结婚的纪念。
跟自己好好相处也是一种婚姻啊,我们总是有自我厌恶的缺点,即使讨厌还是要学习跟自
己共处,安忍于与自己的关系中,要疼惜自己、也要有督促自己的时刻,要看着自己成长
、年华老去,还是不抛下自己。
这不就是婚姻的型态吗?
许多步入婚姻的女性前辈们告诉我,他们曾和我一样,打定主意自己买房度过余生,最
后仍然遇到一位让他们心甘情愿放下自我,安心走入婚姻的另一半。我为他们开心,我
不排斥自己未来有这样的结局,无论婚与不婚,必然是我愿意之下的审慎决定。
即使将来有天遇上能说服我一起步入婚姻的对象,我可能还是更爱这本自己独拍的婚纱。
婚与不婚,都要为自己骄傲: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