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先让英雄救猫咪》八条超受用的编剧指南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12-17 15:25:44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7013
文/布莱克.史奈德(Blake Snyder)
节录自《先让英雄救猫咪》(云梦千里出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9803
好莱坞出现了一个让我很不舒服的现象,虽然从商业角度来说相当聪明。这个现象叫做“
力拼首周票房,其他都不重要”,而且已经蔚为风尚。电影公司为此目标撒下大把钞票,
使出浑身解数,排片时争取全美超过三千家戏院上映,然后靠首周周末的票房红盘就可以
回本了。之后谁会在乎那部片因为口碑很烂,所以第二周的票房立刻掉了七、八成?
这个现象让我困惑的地方在于,电影公司花大钱在明星片酬、特效、广告和行销(别忘了
还有各种平面文宣),但只要他们肯花美金四块钱买些纸笔,照着这八条规矩好好写剧本
,很多钱都可以省下来,而且电影还会更好看。
就以《古墓奇兵2:风起云涌》(Lara Croft Tomb Raider: The Cradle of Life)这部
时髦电影来说,他们敢花钱,却搞不清楚这部片怎么了,为什么吸引不了原先设定的男性
观众族群?我对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惊讶。它出了什么问题?导演、制片哪里错了?答案再
简单不过:我不喜欢女主角萝拉.卡芙特,她冷若冰霜又不苟言笑。这样的角色设定在电
玩世界和漫画里都没问题,但是不会让我想出门去看电影。
制作团队以为只要让主角“耍酷”你就会喜欢她了,所以让萝拉开一辆酷炫的吉普车,就
是他们认为的“角色设定”,觉得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受欢迎的英雄主角。呃,各位,
我才不管酷不酷,这样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
因为,若要吸引观众进到电影的世界里,唯有先让他们喜欢上这趟英雄之旅的主角,除此
以外别无他法。
这就叫“先让英雄救猫咪!”。
救什么来着?
救猫咪!这只是比喻,讲的却是很基本的道理。在主角首度登场时,会有一场我称之为“
救猫咪”的戏,主角除了亮相还会做点什么──像是去救猫咪之类的──来让观众认识他
是怎样的人,并因此而喜欢上他。
在惊悚片《激情刽子手》(Sea of Love)里,艾尔.帕西诺(Al Pacino)饰演一名警探
。电影的开头有一场诱捕行动,有一群违反规定的假释犯遭到设计,来参加纽约洋基队的
球迷活动。他们原以为可以和球员见面,没想到却是艾尔和他的警察弟兄们在现场等著,
准备将他们逮捕。
在这场戏艾尔看起来很酷(因为他的诱捕计画很酷),不过他临走前还做了一件更加分的
事。有另一个罪犯带着儿子也来参加活动,但却迟到了,艾尔看到那个爸爸带了小孩,于
是只故意亮了亮警徽,对方便会意地点点头,快速离开。艾尔放他走,是因为那家伙身边
还带着年幼的孩子。但是为了让你知道他并不是妇人之仁,他又趁机向对方撂下了一句台
词:“晚点再来抓你......”
嗯,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但我开始喜欢艾尔了,我会愿意跟着他去任何地方打击犯罪。
而且你知道吗?我会想看他赢得胜利。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艾尔跟那位带着棒球迷儿子的父
亲,他们之间短短两秒的互动。
如果《古墓奇兵2》的制作团队省下帮安洁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设计超弹性紧
身服的两百五十万美金,但是多花四块美金加写一场很棒的“救猫咪”戏码,结果会怎样
呢?电影应该会好看很多。
“先让英雄救猫咪”象征了所有我希望你能懂的编剧常识,对某些电影人来说,这也是所
有好故事必须遵守的定律。这些都是我和我的编剧伙伴常年在好莱坞的严酷环境里学到的
宝贵功课。
编剧物理学的八个不变法则
对我来说,编剧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可以量化的。所有的好剧本都遵循了
固定的法则,它们有些甚至是永恒不变的定律。(去看看乔瑟夫.坎伯的书就知道了。)
当你电影一部接着一部看,这些真理会逐渐变得清晰明朗。每当你清楚看透某一条编剧法
则时,你总会忍不住大喊:“我发现了!”你恨不得可以插一支旗子,宣示这个重大发现
是属于你的。然而,它并不是你的。这些法则并不是任何人“发明”的,它们早在你我发
现之前就存在了。
一、先让英雄救猫咪
“先让英雄救猫咪”法则是这么说的:“主角在登场的时候必须做点什么,好让观众喜欢
他并希望他赢得胜利。”意思是每部电影都要安排一个让主角捐钱给盲人之类的桥段,才
能搏得我们的好感和认同吗?不是的,那不过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容我做个补充说明,“
先让英雄救猫咪”真正的涵义是:编剧必须要让观众打从一开始就对主角的困境感同身受

为了更进一步解释,让我们来看一部绝不是为了讨好观众而拍的电影:《黑色追缉令》。
基本上,我们在第一场戏就初次见到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和山缪.杰克森(
Samuel L. Jackson),他们是这部电影的“英雄”,也是染上毒瘾的杀手(还留着很丑
的发型)。编导昆汀.塔伦提诺在我们见到这两个可能不大讨喜的家伙时,做了一件很聪
明的事──他把他们塑造成好笑又有点天真的角色。
他们讨论法国麦当劳卖的各式汉堡的名字,很无厘头又有点孩子气,让我们一开始就喜欢
上他们;即使他们就要去杀人,我们还是会站在他们那一边。就某种程度来说,塔伦提诺
绝对遵守了“救猫咪”法则。他知道他面对了一个问题:这两个人要去干坏事,但是就屈
伏塔来说,他是这部片的主要角色之一,必须要让观众喜欢他并且认同他才行。
就连适合阖家观赏的电影,也会遇到主角不太讨喜的情况。我最喜欢也经常拿出来讲的“
救猫咪”范例,是迪士尼的《阿拉丁》。当这部卖座片在开发剧本的阶段,迪士尼发现他
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主角真的不讨人喜欢。回过头看原著的设定,你会发现阿拉丁原
来是个小混混,游手好闲又任意妄为,而且还是个扒手。幸好迪士尼的制作团队有泰瑞.
罗西欧(Terry Rossio)和泰德.艾略特(Ted Elliott),我认为他们是当今好莱坞最
厉害的电影编剧。
这两位鬼才编剧不但找到了介绍阿拉丁出场的好办法,还因此缔造了“先让英雄救猫咪”
的经典范例:在这部票房超过一亿美金的超级卖座片中,我们看到阿拉丁一出场就先
调皮地偷东西吃,因为,呃,他肚子饿了。接下来,他在市集广场里被拿着弯刀的宫廷
警卫追着到处跑(顺带一提,这也是向观众介绍背景环境的高招),最后总算摆脱了他们
,安全躲进一条小巷子里。就在他正要咬下第一口刚偷来的面包时,不经意瞥见两个饥饿
难耐的小孩,阿拉丁于是把面包让给了他们,真让人拍手叫好啊!这下子,我们开始认同
他了。他虽然是个扒手,但已经不完全是原著里那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我们开始站在
他那一边了。这全都要归功于罗西欧和艾略特,他们花时间引导观众对阿拉丁的处境感同
身受,而我们也想看到这个非典型英雄在最后获得胜利。
二、把教宗丢进泳池里
你在编剧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是:该如何向观众做背景说明?所谓的“背景说明”包含
了必要的背景故事介绍及剧情里的技术性细节,许多时候观众必须先了解这些东西,才能
看懂接下来发生的事。但是谁想浪费时间看这些繁琐的东西?它们不但无聊,有时还会毁
掉整场戏,这是所有复杂情节最难搞的部分。
所以,一个称职又体贴观众的编剧该怎么做?
麦克.切达告诉我,有一次他读了乔治.英格隆(George Englund)的剧本《教宗谋杀案
》(The Plot to Kill the Pope)。这是一部惊悚片,为了向观众介绍背景故事的重要
细节,编剧做了一个绝妙的安排。在这场戏里,众议员前往梵蒂冈拜见教宗,猜猜他们在
哪里会面?答案是:梵蒂冈的游泳池。只见教宗穿着泳衣,来来回回踢著腿游泳,而所有
背景细节也在这个过程中交代完毕了。不过我猜,身为观众的我们应该也没在专心听吧,
因为我们心里都在想:“原来梵蒂冈还有一座游泳池啊!而且,教宗竟然没穿他的法袍,
而是穿着泳衣!”就在你正想要问:“教宗的头冠哪里去了?”这场戏就结束了。
这就是“把教宗丢进泳池里”。
像这类“把教宗丢进泳池里”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你懂了这个技巧,也可以自行发明方
法来交代背景。无论它是《神鬼奇航:鬼盗船魔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里的两名守卫士兵,用彼此斗嘴的方式告诉我们关于杰克.
史派罗船长的传言,或是惊悚片《迫切的危机》(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在打击练
习场的那场戏,“把教宗丢进泳池里”的手法,让我们得以轻松愉快地吸收所有必要的资
讯。
三、双重超自然力量
“双重超自然力量”是你我都不能触犯的编剧禁忌,虽然我们常看到有人犯规!
我的观察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观众在一部电影里只能接受“一种”超自然力量。这是
铁律!你不会看到异形从外太空坐着飞碟降落地球,然后被吸血鬼咬,结果变成死不了的
吸血异形。
各位,这就是所谓的“双重超自然力量”。
可惜的是,尽管这样做会让观众的脑袋难以消化,理论上也行不通,但是大家却经常这样
做。
我最喜欢拿《蜘蛛人》为例,为什么你们大家愿意花钱去看这部电影,让它变成一部卖座
强片,但是当它在电视上重播时,你却不会想再看第二次?
绝不是因为演员不好,我们大家都爱陶比.麦奎尔(Tobey Maguire)、克莉丝汀.邓斯
特(Kirsten Dunst)和威廉.达佛(Willem Dafoe),也不是因为特效不好,用蜘蛛丝
荡过整个城市超酷的啊!我的观察是,大约是到了电影中段,就在绿恶魔首度出现之后,
观众就失去了大半兴致,起码我是这样。
为什么?因为出现了“双重超自然力量”。
《蜘蛛人》的编导要我们相信,一部电影里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超自然力量。在城市
的这一端,一名少年意外被辐射突变蜘蛛咬到,所以拥有了超能力,而核融合与八脚怪是
此超能力的来源。好,这我可以接受,但是再看看城市的另一端,由威廉.达佛饰演的诺
曼.奥斯本也在实验室里发生化学意外,变身成为绿恶魔,从完全不同的来源得到了另一
种迥异的超能力。所以,你的意思是说,这部电影里不只有辐射蜘蛛咬人的意外,还发生
了化学实验意外?而且两场意外分别赋予了主角和反派不同的超能力?我都搞糊涂了!这
样做踩到了我的底线。第二种超自然力量的出现,破坏了制作团队原本一手打造、说服我
去相信的电影世界的真实性。
“双重超自然力量”也出现在另外一部卖座强片里,奈沙马兰(M. Night Shyamalan)编
导的《灵异象限》(Signs)中,我们被要求相信外星人已从外太空入侵地球。先不提那
个烂结局──智商高过地球人的外星人竟然被一支球棒给解决掉了(“莫瑞,用力挥棒!
”是我认为史上最烂的电影台词),这部电影要讲的其实是梅尔.吉勃逊对上帝的信仰危
机。然而当有证据显示太阳系以外有智慧生物存在,所有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讨论都变得
没有意义了,你不觉得吗?但是奈沙马兰偏要兼顾两者,结果就是一团糟。
四、铺陈过了头
电影编剧赖以维生的不变法则:观众只能忍受那么点“枝节”。
枝节是什么?一部电影铺陈了太多枝节会有什么问题?
这个嘛,让我们看看《关键报告》,这部大成本制作是由科幻小说家菲利普.狄克(
Philip K. Dick)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在狄克去世后,他的作品纷纷变成炙手可热的改
编题材,最终成为卖座钜片的有《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和《魔鬼总动员》(
Total Recall, 1990)。
《关键报告》的电影概念是典型狄克式的风格,但是关于前提的布局铺陈却几乎毁掉了整
个故事。这部片的剧情是关于阻止未来犯罪事件的发生,而且我们从电影开场就知道是怎
么一回事:由汤姆.克鲁斯率领的专案小组负责监控未来的犯罪活动,一桩谋杀案即将发
生,我们看到汤姆抢先采取行动,阻止了杀人犯。紧接着在下面几场戏里,我们看到了柯
林.法洛正在调查汤姆.克鲁斯,见到了三位“先知”,他们躺在充满液体的水池里预测
未来,也得以一窥汤姆的私生活,他失去了孩子,还有一些毒瘾问题;而汤姆的导师(由
麦斯.冯西度[Max von Sydow﹞饰演)则是个我们不太能信任的人。很好,一切都交代
得清清楚楚,但是当编剧一一铺陈完所有枝节,我们都累了!它们很有趣,但又怎样?剧
情接下来会怎么发展?
好不容易汤姆又接获最新的犯罪情资,剧情终于有了进展,哎哟,下一个杀人犯竟然是他
自己。汤姆知道先知的预言不会错,所以必须调查出事情是如何发生与为何发生,好阻止
他即将犯下的杀人案。他的时间不多了,观众的时间也不多了。我这么说是因为这里有个
小问题,那就是当剧情进展到这里时,我们已经看了四十分钟的电影了!
这等于是编剧花了四十分钟来布局,好向观众解释这故事是怎么一回事。开演过后这么久
悬念才出现:一名警探发现自己就是罪犯。
各位同学,请大家跟我说一遍:枝节实在太多了!
为了铺陈那些枝节,牺牲了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到不耐烦,而且我相信,这也是让电
影变得比较不好看的主要原因。一部电影要用这么多背景故事来建构剧情,反而会让故事
走样,变得头重脚轻。身为编剧的我们必须留意,不要冒险让观众失去耐心。重点是,如
果你发现故事的设定和布局需要花超过二十五页才能介绍清楚,那你就有麻烦了。我们管
它叫做“铺陈过了头”,而观众的说法则是:“还我钱来!”
五、贪多嚼不烂
当编剧在处理创意构想时,有一个附属于“双重超自然力量”的禁忌法则,我称之为“贪
多嚼不烂”。
你常会着迷于一个电影构想中的某些特定元素,紧紧握着它们无法放手。当你发现自己陷
入这种情况时,一定要马上停止。这时候,“贪多嚼不烂”法则能让你后退一步,与你的
电影概念保持一点距离。
好莱坞的疯狂实况是,老是想把十磅的大便塞进五磅容量的袋子里。你会很惊讶地发现,
我们这些搞创意的人常会想把很多自认为很棒的概念,硬塞到同一个剧本里。这就跟吃东
西一样,贪多嚼不烂,在一部电影里放进太多元素也是行不通的。这是一条关于电影编剧
和创意的重要法则:简单就是美。拜托,一次一个概念就够了。你真的无法一次消化那么
多讯息,在剧本里加进太多东西,你会迷失方向。如果你正在这么做,停止吧。
六、冰河来了!
在电影里,我们常看到反派躲在暗处,离主角远远的,然后才逐渐逼近。有时候,他们靠
近的速度过于缓慢,慢条斯理展开行动,让你恨不得想对着银幕大喊:
冰河来了!
是的,我真的会这么做。
尤其是当“危险”用非常、非常慢的速度接近主角,像是一年只移动一寸的冰河。原本应
该要让人提心吊胆的威胁,现在却变得没有丝毫的压迫感了。如果你认为好莱坞大咖和你
我都不会犯这种错误,那你就错了,在很多知名电影里,常可以看到牛步进逼的危机。
看看皮尔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主演的《天崩地裂》(Dante’s Peak),这
是一九九七年上映的两部火山片之一,片商打算趁圣海伦火山(Mt. St. Helen)蠢蠢欲
动时大捞一票。《天崩地裂》的剧情如下:看到那座火山了吗?它随时会爆发!就这样,
整部电影要说的不过如此。火山即将喷发,但是没有人相信那位英俊的科学家(皮尔斯.
布洛斯南饰演)的警告,所以我们等著看好戏,事实将证明他是对的(预告片有演)。好
啦,在等待的同时,我们至少还能盯着布洛斯南想:嗯,还是史恩.康纳莱(Sean
Connery)来演比较好。
同样情形也发生在西部片。在《天地无限》(Open Range)里,凯文.科斯纳(Kevin
Costner)和劳勃.杜瓦(Robert Duvall)的牛仔伙伴在第二十页被坏蛋干掉了,紧接着
,这两个人坐在马背上讨论如何对付这些坏蛋。没错,他们当然应该动身去报仇......
大约再过一个半小时吧。如果你曾纳闷那些拓荒者是如何拿下西部的,显然那是一段非常
漫长的历程。
看吧!即使是最聪明的编剧也以为缓慢流动、朝我们而来的滚烫熔岩──噢,大概礼拜四
左右才会到吧──会让我们情绪沸腾,但其实并没有。
危机一定要是迫切的危机,灾难必须要危害到我们关心的人,可能降临在角色身上的祸事
一定要一开始就呈现出来,好让我们知道逼近的威胁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没有这样做,
你就犯了“冰河来了”的禁忌。
七、应许蜕变的历程
这条编剧法则是这样的: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必须依故事发展而有所改变;主角和他的伙
伴们都要有明显的改变,而唯一不变的只有反派。
这是一条不变法则,一个真理。
虽然我讨厌“历程”(arc)这个词──它已经被很多剧本开发部门的人和编剧书作者用
烂了──但我仍喜欢其中的涵义。“历程”指的是“任何一个角色从开始、中途到结束的
整段旅程”(旅程又是一个被用到烂的词)。如果处理得当,我们可以随着剧情进展清楚
看到每个人物经历的成长和改变,这样的电影会像诗一般耐人寻味,仿佛在说这个故事、
这段历程是多么重要,让牵涉其中的每个人(甚至包括观众)的生命都能有所改变。从远
古时代开始,所有的好故事都会呈现出人物的成长和他们改变的轨迹。
为什么?
因为如果这是一个值得说的故事,它必须对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意义重大。这是为什么你
需要仔细安排每个角色的设定和结局,并且追踪他们的历程。不知道为什么,《麻雀变凤
凰》是我想到的绝佳例子,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从李察.吉尔、茱莉亚.罗勃兹到萝拉
.珊.吉亚科莫(Laura San Giacomo),甚至是担任“导师”的饭店经理赫克特.埃利
桑多(Hector Elizondo),都被爱情的力量打动而有所改变,只有杰森.亚历山大(
Jason Alexander)饰演的反派合伙人是个例外,他什么也没学到,没有任何改变。
《麻雀变凤凰》只是几百部遵守这条法则、精心雕琢并且大为卖座的电影之一。那些会让
你大哭大笑、牢记不忘、想一看再看的电影,一定也会让每个角色都有所成长改变。
这样你了解了吗?
“每个人都需要改变”是我写在黄色便利贴上的座右铭,我在写剧本时总会把它贴在电脑
萤幕上,不时提醒自己。每当我正式动笔之前,我会根据情节板上每个角色的故事,记下
他们的蜕变历程及改变过程中的各个里程碑。
如果你的剧本看起来很平淡,或者如果直觉告诉你有些事该发生却没有发生,不妨试着从
“蜕变历程”的角度来检查你的故事,看看哪里需要补强,让每个角色都经历成长与蜕变

八、媒体止步!
重要的时刻到了,我想在这里炫耀一下。你看,接下来这个编剧法则是史蒂芬.史匹柏亲
自教我的,很赞吧!我们合作过,那是我编剧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谈到电影编剧的
不变法则,真正该写本书的是他,而我只配在旁边帮忙解释。
“媒体止步”是我从史蒂芬.史匹柏那里学来的,那时我和他正在一起发展《核心家庭》
的剧本。这部剧本是我和吉姆.哈金合写的,后来卖给了史匹柏旗下的安培林娱乐公司(
Amblin Entertainment)。电影的前提是这样的:一家人在一座核废料掩埋场露营过夜,
隔天醒来发现他们得到了超能力。这是一部美梦成真的喜剧片,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运用
超能力来解决各自的烦恼。爸爸是一名广告公司主管,他获得读心术的能力,让他得以打
败职场上的死对头;身为家庭主妇的妈妈得到隔空取物的能力,变成了可以用念力搬东西
的超级妈妈;念高中的儿子得到了瞬间移动的能力,让他一夕之间当上了美式足球校队的
中卫;念高中的女儿原本功课很差,现在变成金头脑,考试成绩开始名列前茅。这是个好
笑又充满特效的奇幻故事,但也有它的寓意。最后他们每个人都选择放弃超能力,因为他
们发现,全家人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比“成功”更重要。
在发展剧本的阶段,我们大胆尝试了各种可能性,我们当中某个人,我想应该就是我吧,
竟然蠢到提议让媒体来发现这家人拥有超能力,因此大批记者将他们团团围住。结果史蒂
芬.史匹柏否决了这项提议,并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行不通。
你会发现在《E.T.外星人》里并没有出现记者。这个故事在讲一个外星生物来到地球,进
入一个快要支离破碎的家庭中。没错,你有了一个很好的新闻题材──他们抓到了一只活
生生的外星生物!证据在此,它就在那里。然而,就当史匹柏与编剧玛莉莎.麦瑟森(
Melissa Mathison)重新改写剧本时,他发现媒体的出现会破坏故事前提的真实感;只有
让E.T.的出现成为这家人和观众之间的祕密,电影的魔力才会存在。你只要想像一下就能
明白,把媒体带进《E.T.》的剧情,真的会毁掉这部电影,那种感觉就像是“打破第四道
墙”,会将观众从剧情中抽离,意识到整个故事只是演出来的戏。把媒体带进电影里,就
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要把媒体扯进来不是不行,但必须谨慎为之。在某些特例情况下你仍然可以把媒体写进剧
本里,比方说,电影的主题就是在讲媒体,或者电影牵涉到某个全球性的麻烦问题,观众
需要看到身处各地的角色发生了什么事,而那些角色也有必要知道彼此的状况。除此以外
,你应该听我的建议(这也是史蒂芬.史匹柏的建议):媒体止步!
作者: winken2004 (新竹肥宅)   2014-12-17 17:05:00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4-12-17 23:36:00
这本推荐买吗?内容好像挺有趣的
作者: nightlight39 (乃赖)   2014-12-18 00:09:00
不可不买
作者: SE4NLN415 (SE4N)   2014-12-18 00:10:00
我靠一本电影的魔力就够了
作者: orisjuice (Juice)   2014-12-18 00:20:00
这本必买
作者: mcbirdy (我为你押韵)   2014-12-18 00:34:00
知识越少越会觉得自己够了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12-18 10:03:00
知识愈多 愈觉得自己的不足先让英雄救猫咪 故事 电影的魔力 UCLA编剧三圣经
作者: kd1523 (雨)   2014-12-18 13:55:00
电影的魔力很耐读,故事太过理论,救猫咪看完不如预期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12-18 17:49:00
救猫迷 其实共有 3集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4-12-19 01:23:00
filmwalker大,想请问这三本推荐先读哪一本呢?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12-19 11:29:00
每个人不同 若按入门程度 1.魔力 2.猫咪 3.故事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4-12-20 00:33:00
感谢推荐!因为最近有一些灵感要写成故事,想买书来学另外我发现这本有再版过,旧版跟再版有差很多吗?平常比较节省想看看能不能买二手的
作者: SKnight (全ては时の中に…)   2014-12-20 01:37:00
建议楼上可先从<实用电影编剧技巧>或<作家之路>两本看起不然直接看<救猫咪>也是可 然后旧版新版我猜不会差太多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4-12-20 02:38:00
好的,感谢推荐!
作者: storyteller (有故事的人)   2014-12-21 11:34:00
旧版错误非常多,另外所谓的“旧版”是先前一家出版在公司结束营业之后才把先前印好的书拿出来卖,本身在适法性和版权上较有疑议,还请大家支持合法授权的版本。另外这次《先让英雄救猫咪》的版本经过全新翻译编校,品质如何应可从Punchline这篇书摘看出端倪。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4-12-21 18:02:00
好的,那我还是买新版的不过楼上大大是否推荐这次中翻版的先让英雄救猫咪呢?我也是从Punchline网站看到才开始对这本书有兴趣的
作者: storyteller (有故事的人)   2014-12-22 11:07:00
哈,我是《先让英雄救猫咪》编辑,就不老王卖瓜了,你可以等上市后去书店翻翻,或者看网络书店的试读章节,看看你喜不喜欢这次的新译版本。
作者: B9560020 (OnLy)   2013-01-07 21:23:00
这本书超赞~新书的翻译+美编+行销拯救了好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