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到周智勇老师,也是在浙江传媒大学。
那时候被公司派去参加中国编剧论坛的一个大会,奉命要结识一些编剧老师。
刚完成《中国合伙人》的周先生,自然是首要目标。
“哇,你好重的台湾腔啊!”在我30秒自我介绍完之后,周先生如是说。
我不觉得是MBA做过无数次练习的30秒自介教育吸引了他,反倒是诡异的台湾腔才是。
“是吗?我以为我的腔调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我笑答
总而言之,成功的踏出第一步了。
抽著烟的他,十分豪爽。聊没两句,就说一起吃饭去吧。
“咱们边吃边说,交个朋友。”接着,还主动的掏出手机,text我他的号码。
我那时候根本十分菜,文学的东西一无所知。什么人物小传、分集大纲、角色冲突、多重
情节线设置等等,完全是异次元世界。饭桌上的几位同行饭友,一位是卲晓黎老师,一位
是郭俊立老师,不但都是编导界的大腕,还成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小型聚会。我静静的听,
偶而说上一两句。台湾来的朋友,还能说点不一样的事儿。他们谈作品,我就瞎扯些产业
,毕竟,我做过功课的也只有这个。现在想想,我表现根本太差,没把我轰出去,证明了
几位老师的大度。
几个星期之后,我到北京出差,拜访了周智勇老师的十分晴朗工作室,去见了另一位上回
遇到的编剧老师,杨磊。这回得聊的更深入了,我还是用尽全力的接招,并顺道介绍了一
下手头的项目。工作室真的很像一个大型酒吧,有台球桌、泡茶桌,几张大沙发,灯光昏
黄,吞云吐雾。中午拜访,仍有几位专职编剧刚起床,昨晚写东西写得太晚。白板上写着
许多的故事情节,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痕迹。许多有意思的标语挂在墙上、门上,激励著所
有创作者。北方嘛,聊完正事之后,就被拉到小餐馆去喝两杯。我的妈呀,下午还有另一
个会呢!
十分晴朗工作室后来变成我十分喜欢去拜访的地方。环境有独特的艺术氛围,里面的编剧
、制片人也特别有意思。我后来了解到,其实可以谈得东西很多,不一定非得是专业对口
。真诚最重要,不要装逼(假会)。我的确每次聊天都很诚恳,所以也感谢他们没有努力揭
穿我的外行。
大家都用尽全力,才让这个行业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