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说家如何唬了你?一句话就拐走大脑的情节制作术》
Wired for Story: The Writer's Guide to Using Brain Science
to Hook Readers from the Very First Sentence
作者:丽莎.克隆 (Lisa Cron)
译者:陈荣彬
出版社:大写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05月08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6316999
装订:平装 (304页)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4063
内容简介
究竟好故事是如何拐走我们的心、让我们目瞪口呆、椎心难忘?
第一本结合“情节制作”与“脑科学”的最新观点!
我们天生对哪一种故事最无法抗拒、最有共鸣?
为什么经典名著、卖座电影能唬住我们的大脑、甚至改变我们的大脑?
究竟故事里的什么情节才能满足我们大脑本能的期望?
是“梗”、是“fu”、还是绝美到不行的文句,脑科学全都有解答!
每一个经典且伟大的故事都拥有“引起大脑渴望知道结局”的特质,且以此紧紧勾住
读者的注意力。绝大部分的写作建议都会告诉创作者:只要文笔优美、情节架构铺陈好,
故事就一定好。真是如此吗?
当听到老人家唠唠叨叨地把自认为波涛汹涌的人生说一遍时,为何我们会感到无聊?
如果能选择的话,人们总是宁愿看故事,而不是阅读非故事类的作品,这不是因为我们懒
得动脑筋,是因为故事里的情节元素与铺陈手法,能勾起大脑神经回路本能的渴望,但你
可能想不到──原来那些好故事“引人入胜”的秘密,其实并不是秘密。比如说:
──《终极警探》一开始就在铺梗,看得出来吗?
──《苏菲的抉择》如何将抽象的情境转化具体、让人身历其境?
──《天才雷普利》只是用了读者已经预期的东西让他们惊讶?
──《迷魂记》是如何正确使用“水落石出”手法增添电影的戏剧张力与悬疑感?
──《乱世佳人》的旧时代爱情如何让现代的我们有感?
为什么马克.吐温会说,小说会比事实“更真实”,因为它得更合理?
资深出版人兼影视制作丽莎.克隆将在本书告诉文字创作者,如何跟地球上最会说故
事的大作家、名导演、好编剧,学学紧扣人心的情节制作手法。本书透过神经科学新知、
小说、剧本、以及短篇故事为例证,以脑科学的革命性角度,呈现“大脑是怎样阅读故事
的”,解开好故事的情节制作秘密!只要懂得人类大脑本能想要的东西、避开自以为是事
实的迷思,即使写的只是“袜子没有成双”的这种小事,都能惨得让人啜泣。到底该如何
拯救无趣的故事呢?请务必要看这一本!
作者简介
丽莎.克隆(Lisa Cron)
丽莎从事出版业超过十年,先后曾任职于诺顿出版社(W. W. Norton)及约翰.缪尔
出版社(John Muir Publications)。之后她进入电视圈,在节目“作秀时间”(
Showtime)与“电视法庭”(Court TV.)担任制片人,同时也在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威廉.摩里斯经纪公司(the William Morris Agency)、乡村巡回演出(
Village Roadshow)、爱康公司(Icon)担任顾问,以及在安吉拉.里纳尔迪文学经纪公
司(Angela Rinaldi Literary Agency)担任经纪人。近几年她与许多作家、制作人与经
纪人进行一对一的合作,参与他们的书籍出版与电影制作计画。目前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校推广教育部写作学程的讲师。
译者简介
陈荣彬
1973年生,辅仁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兴趣为“现代主义城市文学”与“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目前为台湾大学台文所兼任讲师,以英文教授“An
Introduction to Postwar Taiwan Fiction”(战后台湾小说导论)课程,并为清云科技
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著有《当电影遇上爵士》,译作总计二十余本,包括《乔伊斯:永远的都柏林人》、
小说大师费滋杰罗第一本作品《尘世乐园》、间谍小说大师勒卡雷经典力作《谍影行动》
,以及《胖子的脂肪该被抽税吗?》、《你怎么设计几年后的不一样?》、《大学生知道
了没?》。
书籍目录
引言 光有热情,不足以造就一个能立刻吸引读者的故事
第一章:如何抓住读者的心?
很多人都认为:想要写出成功的故事,必须学会把文字写得漂亮点,但这对作家们可说是
最具杀伤力的观念之一!如果真的很会“说故事”,就算文字差一点,杀伤力其实远比所
想像得还小。
第二章:如何把火力集中在重点上?
别让故事脱离常轨,要聚焦在创作的故事的本质,否则即使文字写得漂亮极了,还是会令
人觉得没有方向,无法投入故事的情境里,就算读者不是神经科学家,也能知道接下来会
发生什么!总之,读者绝对不会继续往下看!
第三章:有fu才是王道
神经科学作家乔纳.雷勒说:“如果没有情感,理性也不会存在。”故事若是没有情感,
创作者将无法写出“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不重要、什么有关系、没有关系”的主角。如果
读者感觉不到“什么有所谓,什么无所谓”,那么有没有把故事看完也就无所谓了。
第四章:故事主角真心企盼的是什么?
当阅读故事时,读者会融入故事角色里,会跟角色们有相同的感觉和体验。读者的感觉全
然是以一个东西为依据:主角的目标。而接下来主角会如何评断与反应其他角色的行为,
也是以此目标为依归。作者应该要制造外在阻碍来为难主角,借此增加戏剧性,让读者对
故事更难以忘怀。
第五章:探掘主角的内心问题
很多作家为了让读者认识故事角色,有时候会出现“资讯过多”的问题,也许这些主角的
相关资讯可能真的很有趣,但往往跟故事没有任何关系。“无所不包”的故事,总是会让
读者觉得:“吼,烦死了!”
第六章:只有具体的细节能呈现故事
把太多细节写进故事里,和提供太少细节一样糟糕。常常有作家以概括的方式写故事,他
们认为光靠概念就能吸引读者,而且更糟的是,他们误认为:读者应该要靠自己的想像去
为故事里未点明的具体细节做脑内补完。
第七章:故事必须追求冲突
冲突是恐惧与欲望之间的交战。自古以来冲突始终被视为构成故事的命脉,所以不论身为
创作者的你,在真实生活中有多爱好和平、多厌恶冲突,写故事时就必须拥抱冲突!
第八章:因果关系
大脑的习惯是把吸收到的大量讯息和记忆组织起来,并用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分析一切,
所以当故事的发展并未遵循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时,大脑就无法理解它──这不只可能会
引发身体上的痛苦,更别说会让人想要把书丢出窗外。
第九章:该让主角吃苦头时,就让他吃吧,多吃个几次也没关系
享受一篇好故事对大脑有什么好处,以至于故事能够把我们从忙乱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
?答案很明显:因为它让我们可以好整以暇地坐下来,由别人(主角)替代我们承担粗暴
命运带来的苦难。故事主角必须要承受苦难,否则他就没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我们
也不会关心他的遭遇了。
第十章:从“梗”通往“相应的结果”
故事的梗让我们想要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接着会有一种我们更爱的感觉出现:
也就是透过本身的“联想”能力,大脑会提出某种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不断分泌
肾上腺素。所以从发现某个梗的那一刻开始,读者会如痴如醉,享受过程中的每一刻,就
算焚膏继晷也要读下去。
第十一章:此时,来看看先前发生了什么事……
每当我们面对当下的问题时,大脑会召唤过去的记忆,从中寻找或许有助于解答问题的任
何东西。在看故事时我们也会如此,所以为了帮助我们了解故事当下发生的事件有何意义
,作者必须在故事里放入一些回顾之类的相关元素,免得在不知情节发展的理由为何之下
,让故事冷掉了。
第十二章:作家的大脑如何影响故事写作?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如何写出符合读者大脑本能期待的故事,那么作者大脑本能期待的
呢?如果想要创造出一个跃然纸上的故事,作者的大脑该扮演什么角色?作者拥有什么大
脑本能具备的优势?
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