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自身对工作的期待到劳资赛局 (下)

楼主: gdwn (laceration)   2019-01-13 09:53:32
自文转载,原文刊登于《女科技人电子报》第129期。
网页版:http://www.twepress.net/new/seminar/item/645-seminar-129-1
写此文时的目标读者是较年轻的社会新鲜人,尤其是有着还可以的学历、家中财务状况没
有特别困窘的人。希望大家能够以更健康的心态认识“资方”以及当前的就业环境,进而
更有建设性地找到彼此适合的雇主。全文转载分两截。 (文长,手机排版希望正常 orz)
========================
>> 编按:打开各大求职网站,常见以“面议”来叙述工作待遇,受雇者似乎成为刀俎上
的肉,任俗称的“惯老板”宰割。然而,真的如此吗?本篇以市场竞争的观念提供不同角
度的分析。
从自身对工作的期待到就业市场的劳资赛局 (下)
个人规划:什么是你对工作的期待?人生中的价值优先级?
劳雇互动:你知道自己的卖点是什么吗?雇主的核心需求又是什么?
(承上篇)
市场机制:是“奥客”、“惯老板”,还是买方的合理要求?
既是市场,就存在多元的商品、多元的需求,什么是好的商品、值得的价格,都会因个人
价值观而异、甚至因时间、地点而异。员工是卖方、雇主是劳务的买方。作为消费者的时
候我们都很熟悉“CP值”(性价比)的概念,如果我们以较低的价格(成本)买到了超乎
期待的好东西,就会觉得是好交易。若雇主也是如此考量,代表着他也与我们一样重视成
本观念,是个好的经营者。当出现严重不合理的倾斜,才会萌生所谓“奥客”、“惯老板
”的说法。假设“惯老板就是会尽量开出最坏的条件,你离职了他就找别人”,然而,若
更多员工有勇气离开现职,去寻找更好的就业环境,剩下谁来继续“惯”这些老板呢?一
层意义上,也就是最适合这份工作、这份工作是他们自我认知的最好选项的人了。只要求
职者的职能(能销售的劳务本质)没有提升,他就难以触及更好的职场选择。反之,除非
有着沉重的经济压力或者没有其他专长与就业可能,其实多数员工是有谈判空间的。这是
台湾的教育服从的环境与社会舆论很少讨论的认知,在美国与欧洲许多国家却是健康的劳
雇互动实务,这种意识也是推动劳动环境进步的原动力。也因此,与多数长辈看法不同,
我认为健康就业市场的职场来去,其实不需要太过执著,用心经营关系是必要的,但若真
正不适合,分手各自寻找幸福,未必是坏事。
因工作接触,有过财务成本与报价上的实务经验之后,对于什么是“合理的薪资”的成因
,我才有了更务实的观点。也理解到价格决定的多重性:劳雇之间议定待遇、消费者选择
商品、乃至于一间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其实皆是环环相扣、道理相通的。过去欧美日地区
的客户订单常与“高利润”的想像连结,现在即便这些客户也对于身处亚洲/台湾的供应
商,要求越来越严苛,压缩了利润空间。一层成因是大环境来说,欧美日的经济环境比过
去严峻,这些企业的生存压力变大。另一层是由于资讯透明,全球消费者的选择多元,所
有的商业都被鞭策要以合理的价格递交更优秀的产品。加以欧美日的大企业也累积多年的
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在国际竞争下,过去凭借著区域价格差异可以赚取的巨额利润,现
在也都被透过管理手法压缩。过去台湾在亚洲来说相对早进入全球供应链的优势,已经所
剩无几。这就是残酷的业界现实。第一线见识到在微利时代经营企业的困难,才了解到在
的国际竞争与永续经营的前提下,要优待员工是多么大的挑战。
基于成本考量,雇主自然不会无故“溢价收购”,而是打算给你“刚刚好愿意继续做下去
”的薪水就好。这并非是雇主无良的证据,而是就如同你不会愿意平白花更多的钱、买类
似的东西一样合理。唯有当求职者有着让人无法放弃的独特贡献、有专业上或职务上的“
不可取代性”,雇主才会祭出更好的条件留下你,换个角度观察,这就构成一个人在就业
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区隔”。
如何用运用自己的选择,回应变动的大环境?
或许由于台湾历来特许产业与裙带资本主义(注1)盛行,媒体或大众的想像停留在“恶
劣的经济环境是由不公平的利益分配造成”的狭隘认知。然而在制造业工作见识过低阶(
取代性高)工作的劳工的辛苦、制造业却仍是不得不移到海外寻求更低廉的生产成本,会
对于自己所领受的待遇,感到更加战战兢兢;见识过供应链报价与成本管理的困难、创业
者所背负的风险与竞争压力,才可以明白“高层尽是肥猫”的想像,并不存在竞争激烈的
产业环境。曾听过“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所有成员的竞争力的总合”,我觉得非常同意。能
够使经济循环投向正向发展的,乃是员工的能力提升、产业的转型。而这些,并非如想像
中由遥远不可掌握的政府政策、产业龙头只手操纵。在现在的市场环境里,多数人都享用
了某些不公义的产业补贴、剥削,所带来的美好廉价产品。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要
认清这样的大环境所隐含的长期影响,在全球化竞争的现实下开辟道路,而不是躲在“社
会上必然有人对不起我”的想像之中卸责。
作为一个员工,如果你认为你的处境只能由其他人来改变,自己却束手无策,怎么能够怪
自己遇上的雇主遇到市场挑战时,企图以最低的报酬榨取最多的贡献、而拿不出办法另思
产业转型的出路呢?换个立场,当你作为一个雇主、消费者甚至投资者,若不会愿意为了
产品的品质、理念与创新,而改变你的消费行为,那又怎么能够抱怨所得到的选择不及理
想呢?我一直相信,“去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内影响力最大的事”是很重要的。即便在台湾
艰难的大环境里,优秀的员工、优秀的经营者、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与设计仍然切实
存在。当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投资者的时候,我选择以消费支持、鼓励我欣赏的价值。当
我作为一个员工的时候,我选择良禽择木而栖,敢于离开充斥人事斗争、没有竞争力的养
老公司。当机会成熟时,我已然培养了这样的能力,去帮助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竞争力
,去与国外伙伴合作开发、争取订单、吸引资金,在国内产业链自然地带动起相关的下游
服务。当有这样的能力时,谁来对我说台湾没有好雇主、好的工作机会呢?这一切后来的
遭遇,让我非常庆幸跟从了自己的心意、选择离开了某份旁人眼中“钱多、事少、离家近
又是铁饭碗”但不吸引我、也无法让我发挥潜能的“好工作”。
最后仍要拉回到实用面的建议:在职场待遇议价的当下,劳雇之间的利害的确是冲突的:
雇主希望少付一些、求职者希望多领一些。然而一旦彼此同意聘雇,利害就是一致的:共
同以公司对外赚取的利益为优先考量。公司要成长其实亟需有力的伙伴,好的经营者其实
求才若渴,而且愿意培养你一起进步、以支持公司的未来。如果作为一个员工你认为自己
所受的待遇是不公义的,要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最快的方法或许是去寻找愿意更善待
你的雇主,因为这样的所在,往往也是更能够发挥你的贡献的环境。如果你总是能够穷尽
在现况前提下能够做的努力,而你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是凭借创造新价值与把握机会展
现更好的竞争能力,你便已然具备能够行遍天下的本事,也就有更好的机会,去逐步实现
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帮助他人。
ꀊ注1:本篇讨论是奠基在自由平等的社会运作下,不公平竞争与裙带资本主义会摧毁本篇
的价值,进一步阅读请见: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188
作者: snsd56 (少时56)   2019-01-13 10:01:00
被断惹 帮QQ
作者: Marycat2280   2019-01-16 01:18:00
认真文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