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讨论串 我提供另一个保险内勤视角好了
自己待过两间国内的寿险内勤
待过的部门有商品、团险、投资、企划,
也曾到业务单位轮调过
其他部门跟同业也有非常要好的朋友
三不五时会聚在一起聊聊近况
有一些长期观察下来的想法,一定会有些人不认同就是
1.别买储蓄险
储蓄险最后你拿回的钱 事实上没比定存多,这个大家上网做功课就知道
也别想说赚到额外的医疗险或伤害险
那都是保额低到可以忽略的赠品
你会因为一台机车的后照镜很漂亮,就毫不犹豫地买这台机车吗?
尤其是年轻人,我都会建议储蓄拿去理财
那怕是丢ETF也好,保险放最后买
2.险种要分先后顺序
像防癌险我就会觉得40岁后再保就好
当然你会说年轻时也有可能会得癌症阿!
嗯... 但癌症发现期的年龄通常不会是年轻
(当然可以拿几个特殊案例来跟我辩拉... 但这是机率问题)
又或者你知道家族有哪些病因,该病因发生率大概在几岁
推估一下自己几岁保可以达到最高效益
这算是有点逆选择的作弊概念
3.别买终身险
考虑通膨 如果家中有十、二十年前的保单,你现在拿出来看
大概都会觉得很可笑...
缴的钱居然才那一点点保额
况且台湾过去几年的通膨已经算是还好了,目前通膨成长率可是越来越高喔
你现在买了二十年期的终身寿险,20年后的医疗费用绝对大于当下
就算超过实支实付的额度我也不意外
不过我想还是一堆人会被业务用几句话说服:
超过75岁,公司就不承保,所以还是早点保终身险比较好,算起来划算。
但真的划算吗?
4.CP值最高的团险
团险这块一直是各寿险公司想放手的一块
获利低又没成长性,又容易被逆选择理赔
但碍于少了团险,公司产品就少了一大块拼图 只好死命撑著
如果你公司有买团险,我建议员工自缴方案都可以买
几乎都很划算
(如果连自缴件都看不懂,有时间内内信我可以帮忙看)
甚至有些方案你觉得很有兴趣,也能上网找几个人一起跟窗口议价
因为团险的基本原理是大数法则分散风险,保费自然就会低
5.投资型商品也别碰
我刚出社会第一年投资报酬率只有少少5%
那时候就傻傻买了一个号称每年7%报酬率的还本外币投资型商品
扣掉手续费和汇差后,完全被套...
也别想说目前有哪个币值汇率很能入场
过了几年,我才意识到为何以前在美国研讨会
一个政治经济学教授跟我说:
连我和一堆投资公司都无法预测汇率了,更何况是你。
6.旅平险是必要的
出国旅游建议还是要买旅平险
其实旅平险的理赔率一直很好,各寿险公司在这块都很赚
那既然出事发生率低,干嘛还要建议你买?
因为在于你在国外出事,往往难找到第一线医疗协助
光要找驻外代表处跟国外医疗就会把你和家人搞到神经虚弱
(台湾当前的国际地位,你也知道驻外代表处能力有限...)
寿险公司在国外急难救助这块CP值挺高的我觉得
反正旅平险也没多贵,该让人家赚的 还是让利一下
7.别问业务员哪个方案最推荐
业务员多数会推荐你他最赚钱的商品,而非最适合你的商品
因为工作长期要做统计资料(因为是公司data,就无法透漏数字)
手上有很多险别、疾病理赔的年龄资料
卖最好的商品,往往是佣金比最高的商品
理赔率差的商品,公司自然会选择更改内容或直接下架
所以我会建议把业务员跟保经都约出来聊,请他们对各商品说明
他们绝对很乐意被你约出来
最后自己做个比较,然后... 自己网络投保(被殴)
千万别妄想有请业务代办 往后售后服务好跟退佣这种东西,
需要理赔时 你自己当窗口对理赔人员还比较能争取权益
自己进行理赔申请其实挺简单的,文件准备齐全就ok
基本上核保人员也不会太刁难,没理赔到通常是自己问题
毕竟理赔规则都写好了,当初投保没看清楚条约能怪谁= =
要知道,保险公司绝对不会做亏钱生意。
建议同样的钱拿来投资,长期下来 复利效果绝对大很多
这也就是寿险业的投资证券部门为何留不住人才
一个月多给一万,然后不能买卖股票
亏大了...
真正的高手要嘛待一阵子就跳槽到外银,普通一点就像我在其他部门自己来
因为在寿险内勤真的挺稳定,也不需要花到太多脑力精力在工作上
至少我待过的两间公司是这样
下班优闲看财报跟跑交易系统,上班躲到厕所下单XD
虽然上班时间有时候被绑的比较死
但自己也蛮庆幸有机会到寿险业,除了能随时更新保险商品资讯
也免于受到不正确的保险资讯干扰
也算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可以自我进修(理财、语言、文学等)
但即使在总公司内勤,保险这产业在台湾给人的观感真的不好
像我弟到现在还是无法理解为何我不用卖保险= =a
大概是这样,大概讲一些原则性的概念
老实说,我自己也有买保险
就团险和员工自缴件而已,预计五年和十年后 我会再多买两个险种
这样自己搭配起来,我每年花不到一万 就买到市值四~五万多的同保额商品
保险是用来做人生理财的风险控管 不是买心安的
其他的钱留着多做功课投资吧
至少我问过周遭每年年化报酬率超过30%的人
有买保险,但都是买基本型低保费而已
大概是这样,有机会可来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