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低薪、工时长!  高市社工夺最佳“铁肝”奖

楼主: mkjay00000 (大只的肥羊)   2018-06-19 01:19:44
工作几年之后,对于社工生态有些心得。文长,不想看可以直接跳最后的结论。
.
有些领悟是工作做一阵子之后再重读社会工作概论才有更深的体会与发想。
.
社工工作现况是“三高”高工时、高案量、高流动,还有低薪,这在报导中跟课本中一直
都被记载着,也同时一直要往“三低”的目标迈进。
.
三高的现象一直以来都在,三高不只是结果,也同时反应着社工圈子里的人的选择。论改
革,那是高高在上的长官的事;论选择,那是结构底下社工圈子里的人的行动。我从功能
论的角度来看目前状况。
.
我想社工正是因为长期附属于政府底下像是影子公司,对上有政府限制薪水,对内有机构
的调整,对下有服务个案的使命,导致薪水上不能比公职,下不能低于基本工资,薪资受
限于这个框架内。正所谓“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
所以薪资的调整与涨幅受限,导致在圈子里的社工当达到机构薪资的天花板时,下个方向
要不卡到组长、督导、主任之管理要职,或资格审核的行政职,要不就是跳下一个机构。
只要下一个机构的薪资高过于目前机构500或1000元,就是跳槽,而在反复跳槽中增加薪
资。而比起去挤管理职的窄门,跳槽的成本更低,形成所谓“高流动”现象。
.
高流动的状况,同时也受工时与案量的影响。在此对内的保健因子,薪水、三节、受训、
个督、团督,其反应的是激励因子的核心问题“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这些课程都
指向社工内心的核心问题“我为何在这里?”、“我为何事社工?”。
.
因为“当我知道自己留下来的理由,才不容易轻易离去。”
.
而社工学校教育的反思与自省正好也回应了这个核心问题,所以一职强调社工价值与使命
感。在圈子内的人时时思考自己留下来的理由,进而更强调个督、团督的重要性。
.
时时思考待在圈内的理由?这反应着圈内的不稳定性。而已经离开的人又不需过度思考离
去的理由,相对着反而比较稳定。留下来比起离开需要更多的理由,我想这部分显示社工
圈内人的自我矛盾性。
.
但在离开与待在圈子之间却有着一个模糊空间。这反应在社工圈子接纳其他学科的理论进
而发展新的社工领域,例如:动物社工、金融社工、引入犯罪学的矫治、引入中国人际关
、引入咖啡、引入灵性治疗。而在社工人的身上,发展第二专长与兴趣成为工作稳定之后
自然而然的发展,或许结合其他学科,或许离开圈子去其他领域,当跌倒了再重回这个圈
子。
.
因为薪资的上限与工作压力,工作的现况形成推力,鼓励走出圈子或尝试其他领域,例如
:心理师、公职。
.
如此社工圈很容易走上长照员的圈子的状况。都是一些无法离开的人只好留在里面,当有
更好的选择就跳槽,这使得职业成为其他更高职业的跳板。差别只在于长照员是中年妇女
为主,社工则以年轻人居多。整个圈子很活泼有弹性,但长久下来因为留不住人,导致工
作经验无法传承。
.
所以我会重新去看所谓的“高流动”状态,这不是单纯的离职,而是结构薪资底下,最低
成本加薪的一条管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