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yukawayen (鲇川彦)》之铭言:
: 蒋琬是接辅汉将军张裔的长史职,他的抚军将军应该与同年一起迁丞相长史的杨仪的绥军
: 将军同样在征南将军之右比较合理。
: 推 Houei: 看抚军蒋琬没在废李严表中 以此推论镇南刘邕亦复如此的可能 09/23 01:43
刚刚看了建兴九年一带丞相府的情况
建兴元年,参军张裔署丞相府事。
建兴三年,参军杨仪署丞相府事。
建兴五年,诸葛亮住汉中,张裔领留府长史,与参军蒋琬统留府事。杨仪随亮汉中。
建兴八年,张裔卒。蒋琬代张裔为留府长史,加抚军将军。
杨仪迁行军长史,加绥军将军。
同年,李平以骠骑将军中都护署丞相府事。
建兴九年,诸葛亮上废李平书,
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 有署名
领长史抚军将军蒋琬 无署名
则以李平此时署府事,留府长史蒋琬在李平所督之下,故未署名,也有可能。
行军长史杨仪此时随诸葛亮在汉中,无此顾虑。
张裔可能署府事到建兴八年,张裔死后,李平署府事。但李平和张裔的地位差很多,职权范围可能不一样。杨仪那边可能就一直署到诸葛亮死吧...?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4-10-23 16:58:00〈董允传〉引襄阳记 废李平时 董恢"辟为丞相府属" 亦未联名诚然董恢"年少官微" 窃以为是跟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在比
作者:
boman (暴 民)
2024-10-23 18:22:00废李平联署都会是在汉中官员,没有在成都的,张、杨署府事当只是为为参军时,当上长史就没有需要再挂署府事。
作者: TWN56ers (台湾56人) 2024-10-24 02:25:00
还好没留吧 不然周瑜 鲁肃 陆逊这些人评价都要往下掉了
若如此,建兴五年张裔由参军转领长史后不需加署府事,故<蒋琬传>言蒋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而不言共署留府事而蒋琬此时约等同署府事(可能真的有加),这说法通吗?
作者:
Eijidate (烫1锅蛋你会想汽水)
2024-10-25 10:28:00孙权的人才也相当不错,但是否南方人体格较差?老是打输感觉孙吴在孙策之后的胜战往往靠智力赢~很少靠武力赢
若说后来江南富裕后,南北的差异到如今也多少有点相关说法;不过若论当时,各地总的来说仍大有各自的环境优缺,应该没办法评定北方抗寒人士跟南方扛热人士的健壮胜负吧至于吕蒙劝孙权对甘宁的任性睁只眼闭只眼,说斗将如甘宁难得,这点能不能放大到南北兵丁体魄差异就不知道了
作者:
boman (暴 民)
2024-10-26 12:22:00蒋琬的统留府事也就是署府事,用字不同但意思一样。建兴八年相似的丞相参军马忠就是用暑留府事。另如杨仪不在丞相府不属李严,成都留府亦同理不在李严掌握下,这逻辑不通。
了解。蒋琬没署名是因为他不在汉中,这样我觉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