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想要把讨论中这个关于《世说新语》的话题拉出来讨论看看。
一般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但很多内容史书也有采用同样的内容,所以有时候它也被
当成一种史料。但是,不只它的真实性常常因为年代和年龄与史书记载不符合而被质疑,
有时候还会出现一模一样的事件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比如以下几则关于钟会的篇章: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
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
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
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以上两则都出自在《世说新语 言语》。
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
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
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钟毓为黄门郎,有机警,在景王坐燕饮。时陈群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同在坐,共嘲毓。景
王曰:“皋繇何如人?”对曰:“古之懿士。”顾谓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群
而不党。”
以上两则都出自《世说新语 排调》。
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
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用裴。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以上两则都出自《世说新语 赏誉》。
因此我觉得,除了在抄录的时候有以讹传讹的可能,也不能排除《世说新语》有文学作品
杜撰的成分,而且《世说新语》的作者/编者并列相似篇章的作法也令我很好奇他们的意
图。之前获得版友回应如下:
推 khara: 互以名讳开玩笑那是显亲近而不是显恶意冒犯(普通人不可犯)05/21 13:38
→ khara: 放在排调,是开玩笑的意思。 05/21 13:38
→ khara: 一方面示钟会之敏捷,应答如流且快,(钟毓是加的 他无此才)05/21 13:39
→ khara: 另一方面他与司马昭关系好到可以随口开玩笑都不妨。05/21 13:39
→ khara: 可对照的是吴国的诸葛恪,也是与孙权各种互嘲。05/21 13:39
→ khara: 我有多年前的旧文可参考 https://reurl.cc/OArb5A 05/21 13:40
→ khara: 但孙家家风轻佻,而礼教大族的司马家与钟家那就关系匪浅。 05/21 13:40
→ khara: 钟会与司马昭早期的亲暱,仇鹿鸣也是举此例。05/21 13:48
→ khara: 觉得他们根本是通家之好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就是。05/21 13:48
推 chordate: 的确那是钟会是跟司马家超熟的表现05/21 13:53
Google了仇鹿鸣文章。如果我找到的文章是对的,我感觉他讲得也不是很实在。不只是引
用之前直接先立了结论说司马家和钟家就是通家之好,之后还擅自解读裴松之的话说他们
两家是通家之好不可能不相识。但裴松之并不是这样说,他反而是比较客观的以职务和身
分而论,提出钟会拥有显赫的身世、很年轻就获得声名和在朝廷的资历,司马师身为大将
军不认识他未免说不过去。他的解读令我颇为失望!
我认为《世说新语》因为没有前后文,文字又精简,很容易让人任意解读。也因此读起来
有种特殊的美感,甚至令我怀疑里面是否有所隐喻。不知道有没有人就《世说新语》的历
史性和文学性讨论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