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曹真伐蜀可能是魏军转向坚守消耗的转捩点,面对翻山越岭来的蜀军,如果魏军也
计画要同样翻山越岭打过去,那趁对方进攻时尽量消灭敌军,冒点险也值得,但曹真伐蜀
失败后,魏军暂时放弃主动进攻,此时再冒险出击蜀军,就意义不大了,不如坚守拼消耗
更为稳妥,我是认为就算指挥官不是司马懿,大概也会是类似情况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曹军战力的确是勇冠诸侯,但乱世淘汰到剩三国时,就没有像袁
术那种弱者可以刷,尤其刘备集团拿到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再加上诸葛亮为首的士族帮忙
规划,可以完整发挥战力,刘备打汉中跟关羽北伐兵力都不占优势,还是压制魏军,连曹
操自己率领的精锐都打不过,可能也使魏军后来在面对蜀军时,比较倾向稳重保守的策略
但是面对燕军时,还是一样的秋风扫落叶
另外还有一点,早期大乱时,各方都是以武人统兵,喜欢下重本进行决战,对于士兵损失
不太在意,也不重视经营,偶尔还屠杀百姓,后期三国疆域逐渐稳固,各方都改用士族领
兵,如司马懿、诸葛亮、陆逊,战争的观念就跟武人出身的将军们不太一样,司马懿跟底
下将军意见相左也不是只发生魏国,应该也不只司马懿威信不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