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xdfhbh (bxdfhbh)
2020-05-28 16:53:19以前见过有人分析,在科举制度成熟之前,皇帝和储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危险的。
皇帝立太子之后,太子成为第二中心,立刻会有大批的人聚拢到太子身边,势力会越滚
越大,威胁到皇帝的地位。如果皇帝不解决太子,太子就有可能试图推翻皇帝。历史上
羽翼丰满的太子弑父、或者作乱失败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了,从周平王引犬戎攻杀周幽
王,到李重俊谋反失败,数不胜数。
为了制衡太子,一种常见的办法是再立一个王子来制衡太子,例如孙权,例如唐高宗、
唐太宗都是这样做的。我再立一个王子,和你太子平起平坐,势均力敌。但这样做的话
,往往会玩砸。孙权、唐太宗玩翻船了,唐高宗用来制衡的儿子发动政变掀桌子了。石
勒培植石虎的力量,也未必没有制衡太子一党的考虑在内。
还有一种办法是弱化太子的力量,让太子没办法威胁到自己。但太子太孤弱的话,最后
很可能坐不住,要么被别人整碗端走,要么天下大乱群雄相争。司马炎立傻子太子,再
让各方力量均衡制约,恐怕也是这方面的思路——反正孙子很聪明,将来孙子即位就好
了。
宋朝开始,科举制成熟,士族门阀消亡,这种君主父子猜忌的局面才消失,皇帝从此再
也不需要猜忌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