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董家军
http://blog.udn.com/Kea0111/130539929
六月某日午后,洛阳皇城内暑气蒸腾,内书斋内十数名大臣依序而坐,额间颈后冒汗
却不敢擦拭,专心应付皇帝说话;皇帝曹丕今日心情似乎不错,与众臣嘘寒问暖好一阵子
,这才打了手势,示意讲席开始。
七十七岁的太尉贾诩也在众臣之列,他身子已不行了,暑天仍抖得厉害,曹丕特降荣
宠,赐暖座,并允许儿子贾穆、贾访随侍。贾诩心中苦笑,典论讲席啊!当初为争太子之
位做做样子的玩意儿,而今已成为“入席求之不得,缺席万万不可”的仪典,若不是为子
孙求福荫,他这一脚踏入棺材的老头早不该来了,更何况今日讲的是那篇最没啥可讲的<
自序>。
曹丕在书案后坐定,一旁侍立的郎官朗诵道:“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
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曹丕转头看了贾诩一眼,众臣亦跟着看来。
“…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
。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曹丕又看了贾诩一眼,众臣同样跟着转头。
贾诩苦笑。是啊,三十五年过去了,关东士人可没忘他是董卓麾下出身,没忘记他曾
在孟津大杀河内将士,没忘记他曾随牛辅军大掠他们在陈留颍川的故乡,更没忘记他一句
话引发了李傕、郭汜之乱。而后宛城数战,曹昂、曹安民以及无数曹军将士之死,自然也
都算在他的头上。
但那又怎么样呢?
贾诩知道曹丕是不会对他怎么样的,毕竟这皇位有他贾文和的一份心血,若不是当初
他做出“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的建议,曹丕那副鸟肚鸡肠,迟
早要与父亲正面冲突;又若不是他回给曹操那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只怕现
在“醉酒悖慢”的就是他曹子桓了。
曹丕自是懂规矩,以他这个天下罪人为三公,一则酬庸,二则压压那些关东大族的气
燄;三则安关西人之心,一举数得;据说孙权讥笑此事,也难怪孙权打合淝总打不下来,
盖其蠢如猪矣!
然而贾诩知道,升官是一回事,曹丕骨子里并不信他;曹丕从没向他咨询过什么要紧
事务,只有前阵子曹丕企图南征,才意思意思问了他这个太尉的意见,他斩钉截铁地说不
能打,曹丕也就当马耳东风;而今江陵、濡须两地战事不顺,曹丕也没对他说什么。嘿,
君王的脸皮比美人薄啊!
说到脸皮,贾诩感到些许惭赧,他贾文和聪明一世,竟险些栽在那个厚颜曹阿瞒嘴上
,当初他与张绣归降,曹操拉着他说什么“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还让他当执金
吾、冀州牧、参司空军事,他还真以为遭逢明主,乃至与曹家班一同挺过了官渡之战最艰
难痛苦的时刻,当“偷袭乌巢”之策成功时,他甚至以为,从今得与二荀一郭相比肩了。
蠢人的错觉。
官渡战后,曹操便很少再征求他的军事建议了。南征刘表时,他主动上言不宜下江东
,曹操不听,待赤壁战败,曹操没有任何表示就算了,竟还痛哭郭嘉,诚不将他贾文和放
在眼里。在潼关前,曹操终究是问了他这个老关西人一句,但战胜马超、韩遂,也不见任
何奖赏。
在曹操麾下将近二十年,贾诩很清楚,曹操的自己人是幕府里的人,司空府、丞相府
,乃至后来的魏国公府、王府,而他贾诩却在帝国的“太中大夫”一职上一待十三年,当
初还是曹操杀了孔融才将这缺拨给他的,这是个公认的闲职,没有职掌,没有属员,用来
安置像他这样的外人再合适不过。
但那又怎么呢?
外人有外人的玩法。
讲席结束后,司马懿、陈群等留下与皇帝另议要事,贾诩一如往常,不多做寒暄,迳
行出殿登车,贾穆、贾访想与同僚多聊两句,也被父亲催促得快快离去。
“憨儿、憨儿,”贾诩心想:“事实昭然,凉州人再怎么用力亲热,总是成不了关东
人。而凉州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也正在这里。”
关东士人彼此抬举、联姻,关系密如蛛网,这人脉看似雄伟如高山,连天子都要给三
分面子,但这也是最惹天子疑忌之处。反过来说凉州人不在那网络中,看似势单力薄,却
在某些要紧的事务上,赢得说话的空间。
“这么多年来,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所为何来?不就是搏
曹操父子一点信任吗?否则曹孟德何以问我立储之事?曹子桓何以问我自固之术?只因为
无党无派。世间人谓我善智计,多半是他们太蠢而已,像张泉那个孩子…”
张泉是张绣的儿子,袭了父亲二千户的采邑,镇日在邺城周游,他打不进关东旧士族
的圈子,便另起炉灶,和刘廙的弟弟、王粲的儿子这些曾旅居荆州的第二代结党,最终闹
出个魏讽案,不仅身死国除,还牵连千余人,董家军张家一脉就这样完了。
贾诩又想到张绣,可怜的孩子,同样被曹操唬住,在官渡立功,便一股脑地要再往上
爬,从征乌丸前张绣来见他,看起来是多么兴奋啊!但曹操可不天真,正因出征柳城艰难
,降兵才被摆在第一线,张辽、张郃够猛够硬,张绣没这材调,便该队伍里头求活命,拼
什么呢?柳城未到,便死得不明不白,唉,不够聪明啊。
但那又怎么样呢?
贾诩觉得冷了,他拉紧外袍,重重地喘气。人在乱世,身如浮萍,究竟是活得痛快、
死得其所者聪明?或是如他这般,费尽心思、战战兢兢地活下来,拖得一身老病还得逢迎
应付,才叫聪明呢?他不敢确定。
他想起另一个可怜的孩子,刘协。当初他花了多少心思才将刘协弄出长安,当他向刘
协道别时,刘协脸上的表情他至今还记得。“儍孩子,我和李傕、郭汜、张济才是同一类
的人啊,既然是董家军出身,怎么可能再为汉室纯臣?”
讽刺的是,数年后,他真成了“汉臣”,反倒是不敢再亲近刘协了,在许县那么多年
,他便是在朝会仪典上尽太中大夫的职,不与皇帝私下碰面,曹丕代汉之时,他在劝进表
中可位列前班。
但至少刘协活下来了,还活得不差。
贾诩觉的身子越来越冷,很倦,想困。他想起段颎段纪明,他年少时在姑臧县的老家
远远见过他一眼,原来这边是平羌乱第一人啊!当时他与其他凉州青年士人一般,勤读兵
书,练骑射,盼能走上凉州三明的路子,出将入相,抱效帝国。然而贾诩家世不显,少不
知名,只有个小小的信都令阎忠为他的“良、平之奇”背书,他年过二十五方举孝廉,入
朝为郎官不久因病辞退,返乡路上遇到氐族叛军,他骗氐人说他是段颎外孙,这才逃过一
劫。当时他想,这辈子大概没机会出人头地了吧?
他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加入董卓麾下的?是二十好几、三十或是四十开外之后呢?是
在凉州、长安还是在洛阳呢?他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董卓是真的当他自己人,当上太尉后
任他为太尉掾,随后又派他去镇守洛阳北方的小平津关,从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路走不回
头了。
贾诩缓缓地阖上眼,在最后一刹那,他看见了故乡,凉州武威郡姑臧县,凉州富邑,
四方羌胡商人汇集之地,从早到晚市集不歇,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没关系,他要回去了
。
西元223年、曹魏黄初四年,六月甲申,魏太尉、魏寿乡侯贾诩薨,享寿七十七,谥
曰肃侯。(完)
======================================================
网络后记
《乱世的揭幕者董卓传》一共十四万六千字,我写了差不多三年,连载将近二年。
其实本来没有想要写那么多的;只是落了笔就会有种贪心的念头,想那些有趣的细节
都填上,把想讲的话讲透彻,结果就没完没了。现在回头读,以说故事来说,有些段落太
嫌累赘,应该要以附录方式呈现;此外,由于工作繁忙,写作进度延宕,最后几个章节都
是当周写当周连载,错漏字极多,文字品质也不佳,读来颇为惭愧。
预期接下来会做相当程度的修改,至于出版等等,那是更后期的事了。
我读三国仅为兴趣,写这些东西也只是希望能与更多朋友分享我认为有趣的事情。希
望透过这样的写作,能在趣味与历史知识间取得平衡。
感谢各位在连载期间的回响,有任何意见仍请不吝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