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此篇没打算发
因为我发现这篇比较像文献回顾
这篇跟上篇为我当初要回答bearching版友时一直写下来
所以文章的开头跟内容有差别
上篇我有做过不小的修改,所以两篇会合不太起来
而blackillida大大提问,如果蜀汉的货币理论那么先进为什么没有留下来
如果做信用货币解,那的确是很先进,毕竟宋代是从盐、茶、酒专卖的榷税与税课
配合交子的出现,从子母相权说建立钱会中半制,到铜钱受格雷欣法则从流通减少
一步步建立会子制度,如果刘巴能把这些步骤全跳过就直接建立,
除了穿越就只有神启了(飞钱是汇票为信用货币的前身但两者有所不同,差别在最后
放款人与信用储备)
但如果是货币价值补偿说(贴水这个名词不够准确,所以用这个名字比较贴近)
那史书上早有例子,跟上面信用货币的子母相权说是同一则记载
内容就跟这篇相关
子母相权跟货币补偿的实例可以详见汉书‧食货志的周景王条
魏晋南北朝的孔觊跟高恭之也有类似的见解,这之后谈魏晋南北朝的货币困境会谈到
刘巴的做法只是更激进,因为他需要短期内就处理刘备军用不足的问题
所以他补偿拉到很大,用高利激发短期物资集中,但其实发行量并不多,对国家来讲
损失有限,之后就逐渐减重到原本该有的水平,还能建立人民对国家货币的信任
对之后政务推广有所助益,孰重孰轻应该不难选择
以下就是第二篇的内容
这些尚未包括从桓帝宽锲薄之禁后大量出土的剪轮五铢,导致东汉后期币制混乱
,到董卓小钱的出现汉代所建立的五铢秩序土崩瓦解,直接影响魏晋南北朝到唐
初的中国货币经济,形成全汉升所谓“中古自然经济”格局
先从宽锲薄之禁谈起,起因是永寿三年的铸钱争论
后汉书‧刘陶传
时有上书言人以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
士。 陶上议曰:.....臣伏读铸钱之诏,平轻重之议,访覃幽微,不遗穷贱,是
以藿食之人,谬延逮及。盖以为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
夫生养之道,先食后民货。是以先王观象育物,敬授民时,使男不逋亩,女不下
机。故君臣之道行,王路之教通。由是言之,食者乃有国之所宝,生民之至贵也
。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柚空于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
靡盬之事,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
有饥,故食为至急也。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或欲因缘行诈,以贾
国利。国利将尽,取者争竞,造铸之端于是乎生。
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
欲铸钱齐货以救其敝,此犹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
,用之不时,必至燋烂。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
虽方尺之钱,何能有救!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
潸焉出涕者也。......帝竟不铸钱。
古人对大钱有两种理解,一是虚增面值,一是钱文相符的精良铸币
虚增面值史书记载很多,就不详叙
做钱文相符的精良铸币解释如汉书‧食货志:
周景王时患钱轻,将更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古者天降灾戾,于是乎量资
币,权轻重,以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有母权子而行,民皆
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
。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民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将厚取于
民;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且绝民以实王府,犹塞川原为潢洿也,竭亡
日矣。王其图之。”弗听,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以劝农澹
不足,百姓蒙利焉。
看背景跟周景王几乎相同,因此在钱文相符的精良铸币解释较合文意
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做虚增面值解释
这时就要看后汉书跟后汉纪同一件事记载差异
后汉纪‧桓帝纪
是时有人上书言人所以贫困者,货轻也,欲更铸钱。事下群臣及太学之士。
两者的差别在后汉纪只有写〝欲更铸钱〞,后汉书却是写〝宜改铸大钱〞
这就要讨论作者意图,后汉书作者范晔为刘宋人,他有碰上宋文帝的四铢改革,
本来四铢钱〝用费损,无利,故百姓不盗铸〞(宋书‧颜竣传),其后减轻〝民间
颇盗铸〞(宋书‧何尚之传),这在元嘉二十四年引发一场论战,两方分别是刘义
恭和何尚之(此时范瞱已死,但在他生前就有此问题,这场论战可以看出刘宋对
大钱的定义)
宋书‧文帝纪:
(元嘉七年)冬十月......戊午,立钱署,铸四铢钱。
宋书‧何尚之传
二十四年,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尚之
议曰:“伏览明命,欲改钱制,不劳采铸,其利自倍,实救弊之弘算,增货之良
术。求之管浅,犹有未譬。夫泉贝之兴,以估货为本,事存交易,岂假数多。数
少则币重,数多则物重,多少虽异,济用不殊。况复以一当两,徒崇虚价者邪。
凡创制改法,宜从民情,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泉布废兴,未容骤议,前代赤
仄白金,俄而罢息,六货愦乱,民泣于市。......
富人赀货自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欲均之意。又钱之形式,大小多品,直
云大钱,则未知其格。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
,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刘宋还是采行一大钱当两政策,但一年之后就废止
宋书‧文帝纪
(元嘉二十四年)六月......是月,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
(元嘉二十五年)五月己卯,罢大钱当两。
回过头看后汉书本身的例子
后汉书‧循吏‧刘宠传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人赍百钱以送宠。
......为人选一大钱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