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之前对于杜琼的“左中郎将”的讨论再来说说。
杜琼在演义中出场的回数共有四回,
在前三个出场回中,杜琼的官职分别是:
益州议曹(从事)
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
这三个官职都与〈杜琼传〉相合,
而杜琼在这三回的言行也和其身分相应,
没什么特别可说的。
唯独在杜琼的第四个出场回,
杜琼突然摇身一变,
成了带兵作战的将领,
与魏延、陈式、张嶷三人一同率兵出阵。
感觉上杜琼就像是天外飞来一将,
不知为何这里要让杜琼充当武将上阵,
而且领兵作战的杜琼在这回也没有什么特出的表现,
说实在,就算换成其他将领(比如说:高翔)也不妨碍情节推进,
突然让杜琼出战,反而让读者心生纳闷,
尤其后来杜琼就再也没有出场了,
想不通为何要在这里安排杜琼作为武将出场。
有没有板友知道这里杜琼突然转职为武将登场的情节渊源呢?
猜想会不会是演义作者看到杜琼在《三国志》中当过“左中郎将”,
所以很想让这位中郎将也出场杀敌一番,
于是乎杜琼就在这回演义中带兵过场?
以下将杜琼带兵的这回演义贴出来供板友参看,
杜琼在这里是什么官职,演义并没有写出来,
只知道他此时是一员蜀汉将领而已:
演义第 100 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却说众将闻孔明不追魏兵,俱入帐告曰:“魏兵苦雨,不能屯扎,因此回去。
正好乘势追之,丞相如何不追?”
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今军退必有埋伏。吾若追之,正中其计。不如纵
他远去,吾却分兵迳出斜谷,而取祁山,使魏人不隄防也。”
众将曰:“取长安之地,别有路途,丞相只取祁山,何也?”
孔明曰:“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
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吾故欲先取此,得地利
也。”
众将皆拜服。孔明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
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
后进发。
却说曹真、司马懿二人在后监督军马,令一军往陈仓古道探视,回报说蜀兵不
来。又行旬日,后面伏兵皆回,说蜀兵全无音耗。
真曰:“连绵秋雨,栈道断绝,蜀人岂知吾等退兵耶?”
懿曰:“蜀兵随后出矣。”
真曰:“何以知之?”
懿曰:“连日晴明,蜀兵不赶,料吾有伏兵也,故纵吾兵远去;待我兵过尽,
他却夺祁山矣。”
曹真不信。懿曰:“子丹如何不信?吾料孔明必从两谷而来。吾与子丹各守一
谷口,十日为期。若无蜀兵来,我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营中伏罪。”
真曰:“若有蜀兵来,我愿将天子所赐玉带一条、御马一匹与你。”
即兵分两路:真引兵屯于祁山之西、斜谷口;懿引军屯于祁山之东、箕谷口。
各下寨已毕。懿先引一枝兵伏于山谷中;其余军马,各于要路安营。懿更换衣
装,杂在众军之内,遍观各营。
忽到一营,有一偏将仰天而怨曰:“大雨淋了许多时,不肯回去,今又在这里
顿住,强要赌赛,却不苦了官军!”
懿闻言,归寨升帐,聚众将皆到帐下,挨出那将来。
懿叱之曰:“朝廷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口出怨言,以慢军心!”
其人不招。懿叫出同伴之人对证,那将不能抵赖。
懿曰:“吾非赌赛;欲胜蜀兵,令汝各人有功回朝。汝乃妄出怨言,自取罪戾
!”
喝令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首帐下。众将悚然。
懿曰:“汝等诸将皆要尽心已防蜀兵。听吾中军炮响,四面皆进。”
众将受命而退。
却说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引二万兵,取箕谷而进。正行之间,忽报参
谋邓芝来,四将问其故。
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
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安
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
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命?”
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
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迳出子午谷,此时休
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
,何其号令不明!”
陈式曰:“吾自有五千兵,迳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
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迳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邓芝只得飞报孔明。
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时,魏兵塞满
谷口,围得铁桶相似。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
乃是魏延;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带伤人马。背后魏兵赶
来,却得杜琼、张嶷引兵接应,魏兵方退。陈、魏两人方信孔明先见如神,懊
悔不及。
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
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
正言间,忽流星马报到,说陈式折了四千余人,止有四五百带伤人马,屯在谷
中。孔明令邓芝再来箕谷抚慰陈式,防其生变;一面唤马岱、王平分付曰:“
斜谷若有魏兵把守,汝二人引本部军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祁山之左,举火
为号。”
又唤马忠、张翼分付曰:“汝等亦从山僻小路,昼伏夜行,迳出祁山之右,举
火为号。与马岱、王平会合,共劫曹真营寨。吾自从谷中三面攻之,魏兵可破
也。”
……却说孔明大驱士马,复出祁山。劳军已毕,魏延、陈式、杜琼、张嶷四将
入帐拜伏请罪。
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
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
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
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以违,不必巧说!”
即令武士推出陈式斩之。须臾,悬首于帐前,以示诸将。此时孔明不杀魏延,
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于任安,精究安术。刘璋时辟为从事。
: : 先主定益州,领牧,以琼为议曹从事。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大
: : 鸿胪、太常。
: : 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虽学业入深
: : ,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
: : 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
: : 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征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
: : ?”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
: : 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
: : 来,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 : 琼年八十余,延熙十三年卒。著《韩诗章句》十余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
: : 传业者。
: 我们看〈杜琼传〉中杜琼的官历,包括了下列官职:
: 益州从事(刘璋)、益州议曹从事(刘备)、谏议大夫、
: 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
: 这些官职大部分是文官,只有“左中郎将”比较特别。
: 左中郎将在东汉时期,是“光禄勋”下面的属官。
: 光禄勋执掌各级郎官的宫殿宿卫调度及管理工作,
: 其辖下的各级郎官,其中一部分总称为“三署郎”,
: 分别由“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统率。
: (“三署”是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
: 由于左中郎将的职务牵涉到宫殿宿卫工作,
: 再加上“将”这样的名号用字,
: 因此左中郎将基本上被视为武官。
: 不过,东汉常常将有名的儒士任命为左中郎将之类的官职,
: 从《后汉书》所记载的例子来看,
: 这种任命的目的,大概是便于皇帝就近向其问学及咨询,
: 因为左中郎将的职掌与宫殿宿卫相关,
: 执勤的场所较接近皇帝平常的活动范围。
: 东汉的名儒贾逵(与曹魏贾逵同名)曾任左中郎将,
: 郑玄亦曾被推荐为左中郎将(但他没去当),
: 蔡邕也因董卓的任命而当过左中郎将。
: 还有一些例子,但因为人物不是很知名,这里就不多提了,
: 总之可以看到左中郎将之类的郎官领导官职,
: 有的时候会被拿来作为优礼儒士、以备顾问或是宠待老臣之用。
: 左、右中郎将也有领兵作战的例子,
: 例如皇甫嵩与朱儁分别被任命为左中郎将、右中郎将,
: 率兵讨伐黄巾,虽说这样的任务与“将”的武官属性较相近,
: 但这反而不是左、右中郎将这些官职的典型运用方式了,
: 比较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做法。
: 上面说的是东汉制度,至于蜀汉的左中郎将,
: 猜想大概与东汉性质类似。
: 杜琼被蜀汉任命为“左中郎将”,
: 可说是承袭自东汉有时会任用儒士担任三署中郎将的做法,
: 也是一种依循东汉传统之举。
: : 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春秋传》著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
: : ‘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名
: : 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其后果如服言。及汉灵
: : 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后皆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也。
: : 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
: : 当授与人也;意者甚于穆侯、灵帝之名子。”
: : 后宦人黄皓弄权于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
: : ,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
: : 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
: : 为验。周曰:“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
: : 之异也。”
: : 评曰:杜微脩身隐静,不役当世,庶几夷、皓之概。周群占天有征,杜琼沉默慎
: : 密,诸生之纯也。许、孟、来、李,博涉多闻,尹默精于《左氏》,虽不
: : 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
: : ,郤正文辞灿烂,有张、蔡之风,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二子处晋事少
: : ,在蜀事多,故著于篇。(1)
: : (1)张璠以为:
: : “谯周所陈降魏之策,盖素料刘禅懦弱,心无害戾,故得行也。如遇忿
: : 肆之人,虽无他算,然矜殉鄙耻,或发怒妄诛,以立一时之威,快其
: : 斯须之意者,此亦夷灭之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