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廖化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07-23 22:06:55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廖化字符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
:   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
:   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
:   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
:   (1)
:   (1)《汉晋春秋》曰:
: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
                     ^^^^^^^^^^^^^^^^^^^^^^^^^^^^
:        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
                                 ^^^^^^^^^^
: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
上面标记的廖化言行,
出自东晋人习凿齿撰写的《汉晋春秋》。
可以看到:
 在廖化所说的这段话里面,
 引用了两则与儒家经典有关的成语。
“兵不戢”云云,出自《左传》;
不过在《左传》当中,
并未直接出现“兵不戢,必自焚”这样的说法,
这或许是当时人引申《左传》里“兵不戢”的意涵而新造的俗谚。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这两句则是出自《诗经》,
在《诗经》当中,有两篇都用过这组句子,
分别是《诗经‧小雅‧正月》、《诗经‧大雅‧瞻卬》这两篇。
如果从〈廖化传〉的角度来看《汉晋春秋》里习凿齿所记述的廖化,
那么廖化谈吐引经据典,也不是很令人意外的事情,
毕竟〈廖化传〉中就有记载,
廖化早年在关羽麾下之时,
所担任的官职是‘前将军主簿’,
也就是在前将军关羽麾下掌理公文书的幕僚;
即使未必饱学,但廖化的文字能力有一定水准,
这一点是可以想见的。
将〈廖化传〉与裴松之注引用的《汉晋春秋》两者结合以观,
廖化就俨然是个具有儒学修养的将领了。
当然啦,《汉晋春秋》这段关于廖化的记载,
也不无可能是习凿齿以自己的才学来为廖化的言语加工,
原始资料中的廖化,真的有说出过这么文诌诌的句子来批评姜维吗?
会不会这些言语其实是习凿齿的‘创作’呢?~~
今日阅读这些文献的我们,已无法判断这一点了,
心中或许可以存疑,
不过也无须急着对习凿齿《汉晋春秋》的说法加以否定。
演义里的廖化,是“黄巾余党”出身,
光荣三国志系列游戏在加入了黄巾势力之后,
廖化也随之早早登场,而成为游戏中黄巾诸将的一员。
“黄巾余党”与儒学修养,两者之间乍看好似不太搭轧,
不过,演义里头的廖化有说明过自己的情况:
 “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符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
  人,劫掠为生。”
   (见演义第 27 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难道是由于“世乱”而生的不得已与无奈,
才让“少年”廖化不得不放下书卷、聚众江湖~~
话说回来,史籍里面的廖化,
并没有参与过黄巾势力的迹象就是了。
演义编撰者把廖化与黄巾挂上钩,
而不是单纯只让廖化当个普通山贼,
还满有意思的。
不知廖化出自黄巾的情节,
是从什么时候的三国故事中开始出现的呢?
: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   评曰:邓芝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御孙权之严,咸有可称
:      。杨戏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难云。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18-07-24 01:26:00
《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07-24 10:45:00
谢谢补正,原来也是出自《左传》呀!
作者: yzfr6 (扮关二哥!)   2018-07-24 12:46:00
吕布,好像也当过“主簿”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7-24 17:37:00
蜀汉的来敏、尹默、李譔、李密都爱读左传,其中来敏又跟廖化同为南阳郡人,从另为同郡的宗预跟廖化还不错的关系,去推廖化对左传的喜好程度....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08-01 02:56:00
吕布当“主簿”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