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8 Hood To Coast 山海长征接力赛

楼主: chieher ("Be all you can be")   2018-08-29 13:00:08
https://goo.gl/3DQbTG
Hood To Coast 从 1982 年设立以来,美其名为接力赛之母 (Mother of All Relays)
在路跑接力赛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它限制 1050 队的名额在最近 22 年,年年爆满。
想要参加的队伍必须透过抽签,而中签率一般在 10% 上下。
Hood To Coast 的简介如下
“天涯海角接力赛(Hood To Coast)是每年一度在美国奥勒冈州举办的接力赛跑,活动的
时间大约劳动节前的周末,也就是八月的下旬左右,传统来说都会挑选周五和周六两天
举行。这是世界上最长也是规模最大的慢跑马拉松接力赛(估计每一年会有12600跑者,
总参与人数超过18000人,当中包括步行接力挑战者和高中接力挑战者)。这个马拉松接
力赛,被许多跑者认为是“一生中必要完成的赛事”,所以此活动同时连续在过去的22年
当中,都报名额满。该马拉松接力赛总里程约为320公里(200英里),实际的长度每年
会有1到5公里左右不等的变化,因为地形或火灾之类种种的意外发生,比赛单位会适度
的调整接力的路线,但原则上是从俄勒冈州的最高峰的胡德山上的Timberline Lodge起跑
,通过波特兰都会区,最后会抵达俄勒冈州海岸山脉上海滨小镇的海边。”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Hood_to_coast )
湾区 BURN 队的成立
这次 BURN 透过波特兰华人队的帮忙,取得了一张入场券,再次谢谢他们。搞定了最难
的一关后,接下来就是怎么组起一支队伍。
在一个以马拉松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跑团之中,要找到 12 个人跑一场接力赛理应很简单,
但实际组起队来却是困难重重。八月底是美国暑假的尾巴,很多人都有家庭活动和旅游
安排。相较起我家只有两个人没有小孩,要考虑的比较少。不过在此之前我已经报名了
七月底的旧金山半马、八月初的 Skyline 50K 越野超马,同时还在备战 10 月初的芝加
哥马拉松,实在是有点密集。
如果要参加周五开赛的 HTC, 那势必周四就得出发、周日才能回来。花四天的舟车劳顿
跑一场接力赛,当时 HTC 队长白老大问我:“Jay, 你要不要跑 HTC 接力?”我的意愿
其实并不太高。与其说是 “毫不考虑的答应”,更像是 “找不到理由拒绝”。当时我
给了模棱两可的回复:“如果真找不到人的话...好。”
我就这么拖着拖着,也不真觉得自己要去跑 HTC。同时队里来来去去,有人答应了又反悔
、有人受伤,还听说有人想拉不认识的人加入。外人不清楚,但其实当时组队的状况并不
好。包含我在内,几个人都没有真正 commit 要参赛,而暗自企盼著谁能够顶上自己的
位置。
直到白老大说了一句“你们太过分了!”当时真是一阵当头棒喝,也觉得自己这么拖拖拉
拉很不好意思。于是直接在正式队员名单上签下了名字,同时队伍也在白老大发威后一两
天组出来了。
BURN 参加接力赛已经行之有年,或者说跑团的起源就是因为当初的老前辈们 (2B Bugs)
组队参加了 Ragnar, Golden Gate Relay 等等接力赛才逐渐成形。所以这次终于以 BURN
的队名踏上了波特兰 “接力赛之母” 的起跑线,也是有点致敬的意味。
接力赛名单确定了,接下来赛前规划准备,相对就容易多了。队长白老大已经是参加接力
赛多达 10 次的老司机,剩下的 11 名队员,除了 1 名还没跑过马拉松的博士生小朋友
外,其余 11 名都是早已 BQ (Boston Qualified 波士顿马拉松合格) 的老练跑者。
实际棒次如下
Van 1: 1. Vickie 2. Bob 3. 白老大 4. Yike 5. Jay 6. 亮亮
Van 2: 7. 王雯 8. Tingtong 9. Aibing 10. 苗菁 11. 晓颖 12. 万大哥
全队 12 人横跨 25 岁到 59 岁,7 男 5 女,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的总数大于 12 次。
如您所见,组队时,真的是以有空的就来为号召,而这么拼凑出来的阵容,却跟我心目中
的 BURN 一模一样。
总结一句话:BURN 随便找 12 个有空的人来,就很强。
HTC 2018 Start Line
就如同很多接力赛的模式一样,HTC 的起跑时间是由预估完赛时间定的。在报名时大家
会填上 12 棒各自的 10K 最佳时间,然后由组委会预测全队完赛时间。时间越快的、出
发越晚,这样可以避免跑慢的落在最后面,而把赛事时间拖得很长,同时也比较热闹。
以下是当初自填的 10K 完赛时间,搭配上官方提供的难度系数,就可以预估每一棒的
交棒时间,还有目前超前 / 落后多少等等。
嗯,专业的接力赛是这么玩的,这在 BURN 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我们的队伍被安排在 11:30 AM 出发,算是很礼遇的出发时间了。远渡重洋来的 Toyo
University Ekiden Team 也仅仅是 02:00 PM 出发,落后我们 2 个半小时。
Toyo University 是谁?
东洋大 2018 年 箱根駅伝 亚军
这样的队伍由 Nike 赞助大老远跑来 Oregon, 自然不是来玩的。他们的目标,正是 23
年来未曾被打破的赛道纪录 15 小时 44 分 - 由 1995 Nike Mambu Baddu 保持。为了
打破这个纪录,必须在 199 英里的赛道中跑出平均 4:50/mi 的配速,换算为 3:00/km.
是的,世界纪录的三分速!
得知了这个消息,作为当时追着箱根駅伝 Live的小粉丝之一,我还是有点小兴奋的。
既然我们只领先了 2 个半小时出发,那被追上就是迟早的事。会发生在哪一棒?会是谁
有幸被超过?我随即把这个消息传给了其他的队友。
来到了起跑线上,标高约是 6000 ft. 背后就是 Oregon 境内最高的 Mt. Hood (11,000
ft) 即使是八月的酷暑,山上仍有残雪。据说滑雪场开放至 8/31,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线上的气温约是摄氏 15 度。虽然阳光很好,但是冷风仍然阵阵地吹。下车时彼此
提醒多抓几件外套。
以 15 分钟为一档次,同时间起跑的队伍顶多 20 队。报到手续也不复杂,不慌不忙就
拿到了纪念服,穿上并在起跑线上拍了照,此时离起跑尚有 10 分钟。
Leg 1 ~ Leg 6
11:30 AM 一秒不差,随着广播员喊出 ”Get out of here!” 的同时,BURN 队出发!
(我听了许多次,真的是 Get out of here! 也许是 HTC 的特色?)
就在这样的大下坡与阴凉天中,第一到第三棒 Vickie, Bob, 白老大很快就跑完了。
我的第一棒 (Leg 5) 被评级为 Very Hard, 主因是 6 miles 的路段中有着 133 公尺的
爬升。前半段 2 miles 的小下坡我仅仅超越 (Roadkill*) 6 人,有些沮丧。想说我们
都这么晚出发了,应该可以抓到不少跑者才是。
*Roadkill: 一般指动物被车辗死。在美国高速公路上 Roadkill 很常见,而在这里
Roadkill 特指一路上跑者超过的人数。相对于 Roadkill, 如果你被超越了则叫作 Hug
(拥抱),是不是温暖很多 :)
结果最后 2 miles 开始险升路段,看到了长长的人龙。果然大多数跑者的爬坡能力还是
差了一些,我一面超前,一面说著 Good job! 多数人会笑着回应,少数人满脸无奈,
更有一些会尝试跟个几步,不过到头来都没能跟上。
最后我在这个路段超过了 33 个人。
Leg 5: Roadkill 33 Hug 0
把棒子交给了跑团的新生代亮亮,接下来暂时没我的事了。亮亮在第六棒又超过了若干
跑者,然后我们总算在 Exchange 6 跟 Van 2 相会。
这样的会面其实是很珍贵的。因为随即 Van 2 又要开始进行 7-12 棒的比赛,不能久留。
Van 1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提前半小时在 3:30 PM 完成交棒,接下来就是休息时间
啦!
在波特兰市区找了一家日式拉面店。Vickie 姐说她的拉面还行,我则觉得我的咖哩饭加
炸鸡实在惊为天人!不过凭良心来讲,要比日式料理,湾区没理由输给波特兰,所以不
排除是肚子饿加成...无论如何是个美好的回忆就是了。
吃饱饭距离交棒时间仍有 2 个钟头。虽然天色尚早,但为了接下来的夜晚棒次,还是决定
SWAG个午觉 (同车的跑友应该在这两天被我洗脑到爆,每次轮到我开车都是大听台湾
饶舌..)
Leg 13 ~ Leg 18
休息的那两小时内,Van 2 各种捷报传来。包括原本说要跑 9:00/mi 的晓颖跑了 7:50,
还有没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 25 岁小女生苗菁跑了 6:20,相当于全马 250 的配速!我们
还来不及抱怨,就急急忙忙赶到了 Exchange 12 的交换点。
就在我陪着 Vickie 姐热身的同时,身旁一个穿着嫩绿色外套的小哥,像只轻巧的羚羊般
来回穿梭。外套下透著纤细的骨架、结实又有力的双腿、流畅自然的跑姿,再加上决定性
的证据:还没上市的亮橘色 Nike Flyknit 4%
当下没有其他人认出来,我试探性地对他说了一句:”Toyo?”
他立刻停了下来向我这走来,微微欠身说了一句“是”。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立刻要
了一张合照。你猜得没错,这是东洋大二年级生冈里彰大选手,半马成绩 1 小时 6 分。
冈里彰大 (东洋大の駅伝メンバー) https://ekidenreki.com/runner/?id=1952
虽然东洋大慢了我们大约两分钟接棒,在第 13 棒冈里选手全力奔驰下,随即在傍晚七点
半超越了 BURN 的 Vickie 选手。
我们恭喜冈里选手,同时表扬 Vickie 选手的奋战精神!
追星的部分结束了,回到比赛本身。从傍晚 7 点半起跑以来,13~18 棒预期会进入夜晚
棒次。由于天色昏暗,所有人都被要求要配戴头灯、反光背心、以及闪光装置。另外在
Leg 19 之后,手机讯号全面断讯,每个人对自己的路线要更加清楚,同时两车之间的交棒
就变成了大问题。
因为参赛队伍太多,在 Exchange 会塞成一团,大约在抵达交棒点的前 500 公尺就会
完全无法移动。如果上一棒跑者跑得比较快,车会赶不上交换时间。(Well, 我们每一棒
都很快...)
还好,这个情况早有先前参加的队伍警告过我们并且经验传授。我们会提前让下一棒的
跑者步行前往交棒地点,同时接力车就在车阵中慢慢移动,直到前一棒跑者完成交棒回来
,有时候甚至连进停车场都不必。
注意:规则书上写在交换点 500 ft 以内让跑者上下车视为失格,请格外小心。
我在 9:57 PM 交过了棒,下一段是我的三棒中最容易的一段:7.83 Miles 几乎没有起伏
也没有转弯,难度被评为 Moderate 而非 Easy, 单纯就是考虑到距离比较长。
晚上 10 点起跑,对我来说还是有一点不习惯,毕竟这时间我不是在洗澡、就是已经在
床上了...不过无论如何都比在大半夜跑好。我接过了 Yike 辛苦接来的棒子,开始这段
长达 48 分钟的夜跑。
头几步刚跨出去,就明显能感觉到疲劳。上一棒 6 [email protected]:03 (or [email protected]:46) 的配速,在
那样的上坡应该是大于 MP 的努力程度。而相隔不到 8 小时,又要跑一个 Tempo.
我读著自己的心跳,决定保持在 Long ~ MP 之间的体感,配速则在 6:00~6:10/mi
(3:44~3:50/km) 之间。这个配速虽然不算太快,在深夜里还是能不断超人。
就在跑了 4~5 mi 左右,后方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心中暗自觉得不妙。还不及转头,就有
两个跑者鱼贯而过。我强硬地加速了几十公尺,不一会却被拉出更大的距离。
我并不觉得沮丧,反而还有点高兴。刚刚那一阵硬跟,体感佩速至少是 5:40/mi. 这代
表我其实并没有变慢,而是后方的菁英队正在迎头追上,而他们本来就不是现在的我能够
应付的对手。回家看 Strava,他们两个分别是半马 1:03 跟 1:06 的选手。你说,我能
怎办?(摊手)
还好,这段最后就只被这他们 2 名跑者超越,而我反超了 67 名跑者。
Leg 17 Roadkill 67 Hug 2
18 棒出发后,我们赶紧打了电话给 Van 2, 提醒交棒时间快到了。Van 2 的雯接起电话,
背景一阵安静。我急急忙忙地说:“我们的第 18 棒出去了,你们快做好准备!”她只淡
淡回了一句:“嗯,知道了...”
当下马上觉得不妙,她们肯定还在睡觉!还好,Van 2 睡觉的地点离交棒点很近,等到
亮亮抵达,Van 2 一秒钟也没耽搁又接着跑了下去。
而 Van 1 获得的休息时间,大约是 11:30 PM ~ 3:30 AM,不过得扣掉大约 45 分钟的
移动时间。
在前往 Exchange 的过程,总会看到在深夜中奋战的跑者。他们化为黑夜里的点点星光,照耀着前进的道路。现在回想真的很热血,不过当时刚接力完的我们,满脑子只想赶紧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到了 Exchange, 也不打算吃东西了,半夜深更只想睡觉。把副驾驶座椅子摊倒,一下就
睡了一两个钟头,直到被冷醒。
如同前面说的,这一段完全没有讯号。跟 Van 2 分开了三个小时,我们也不知道现在
他们跑到哪,有没有出差错,或者是超前?不过既然有着对队友的绝对信心,相信他们
只会提早。
Leg 25~30
半夜三点,我伴着 Vickie 姐来到了 Leg 25 的起跑线上。天气真天杀地冷,我穿着长衣
长袖裹着披风仍然不断发抖。问问 Vickie 姐冷不冷,她说有一点。再问那你干脆穿着
羽绒衣跑吧,她说没事,一跑就热了。
这也是少数几个有供应热食、咖啡、热可可的补给站。而且价位还很便宜,在半夜三点
能有活人帮你服务,心里除了感激没有第二个字。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我们也越加紧张,无从得知第 24 棒万大哥的状况。同时,因为没有
收讯而错过接棒的跑者越来越多,在接棒区站成了一排。特别是有些人跑着 Sub 6 的
Pace, 卯足全力气喘吁吁到达,却发现下一棒的跑者未能及时出现,那真的很令人沮丧。
幸好比预期提前 7 分钟,万大哥到了!
Vickie 姐二话不说脱下了长裤、羽绒衣,再次奔进了寒夜里...
当初我们打的如意算盘是 Van 1 会在入夜时跑一棒,Van 2 跑深夜,而当 Van 1 我们
再次接棒时,将会是日出时刻。只不过天不从人愿,所有人都跑得比预期快的结果,Van
1 提前在凌晨 3:23 AM 就接到棒子,也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棒,仍会是在夜里进行。
拖着疲惫的身躯与精神状态,大家的气势倒是一点都没有受影响,可能想着跑完这棒就
可以解脱了吧。在深夜中跑步同时会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你分不太清楚上下坡、配速。
只能依靠着心跳和喘气声,勉强辨别目前这个路段是难还是容易。
清晨五点,在我前一棒 Yike 的那段特别短,仅有 3.8 miles. 我暗自觉得这样的棒次
安排实在有够不合理,尤其我最后一棒 Leg 29 又是 Very Hard, 抵达交换点赫然只剩
下 10 分钟不到的准备时间。我站在排厕所的长龙中,看着前进速度,又拉不下脸插队...
遂回头走向交换区,缓缓地摆动手脚。这一棒看来是无法热身了,只好前面稍稍跑慢一
点。嗯,至少当时我是这么想的...
远远看到了八爪鱼般的闪光装置,就知道 Yike 来了。虽然只有 3.8 mi, 大半夜的要一个
小女生在大路上狂奔,也是辛苦她了。我接过了棒子,说声辛苦了,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Leg 5, 17, 29 三棒中有两棒 Very Hard, 我已经懒得吐槽了。不过说实话,我认为在
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角色。就像是白老大就是队长,运筹帷幄。Vickie
姐是大厨、Yike 是团宠、亮亮是 DJ 放各种音乐,他还带了苏打绿的 CD 到车上,以防
手机放不了音乐,能这么细致吗?Bob 大概是名嘴兼摄影师。
至于我,煮饭不太行、开车也开不久。除了当车掌小姐外,能做得最好的也只有跑步了。
“棒次你们随便排,反正最难的给我。”当初是我这么说的。
想到这一点,心里也踏实了。虽然这棒很难,但是没有人能跑得比我更好。
黑暗骑士里有 “It's the darkest before the dawn” 黎明以前的夜最黑,可一点都
不假。5:44 AM 接过棒子,前方的路简直跟我的未来一样黑。没有,我开玩笑的,最多
就跟我的腿一样黑。
跑了一英里左右,听到右后方又来了一阵脚步声...
“不是吧,又来了?”
上一棒被超了两个,这一棒说什么都不想让了。我稍微提高了一点速度,那人就跟在我的
后头两步,也不打算超过我。集中精神应付眼前的上坡,如果真的要发动攻势,那宁愿
选择在擅长的下坡路段再对决。
还在盘算著策略,一面惆怅看着眼前的坡,此时白老大开着接力车经过了身旁,悠悠哉哉
喊了一句:“拉~爆~他~”
然后就开走了。
我真是又惊又喜,又震怒又觉得你在说风凉话。
不过,相较于我还有心思抱怨这抱怨那的,紧跟着我的跑者显然辛苦多了。他的喘气声
越来越粗,甚至不时对自己咒骂。眼看就要到坡顶,我朝后方比了一个大拇指,喊了一
声 Good work! 然后头也不回地越过顶点,开始最擅长的下坡冲刺。
跑下坡这件事,我开窍地比较晚。其实掌握了技巧之后,可以利用重力让自己跑得更快
同时更轻松。加上这一段下坡其实是柏油路,有很好的止滑,二话不说就是放胆冲。
后来我跑出了 Fastest 2 Miles PR (10:50) , 相当于 3000 公尺 10 分 05 秒,这个
纪录我看短期内也没机会打破了。
想学吗?我...我才没有要开班呢!
Roadkill: 35 / Hug: 0
跑完了最后一段,交棒给了亮亮,这同时也是我们 Van 1 的最后一棒。所以除了还在比赛
的亮亮,气氛登时变得很轻松。我们不断停下来帮他拍照、甚至陪跑,直到 Exchange 30
Exchange 30 又是一个汇合的大站。手机讯号仍旧不通,我赶在亮亮到达以前,小跑步
到交棒地点确保雯跟 Van 2 已经准备好,而她们自然早已待着了。
接下来的事就很单纯了。
在 Van 2 进行最后六棒的同时,我们驱车到了 Seaside 的一所中学,美美地洗了个澡...
(两天来的第一次!) 又好好地吃了顿饭...(两天来的第二餐!)
然后到终点线上,等著最后一棒的万大哥跑来。
周四早上 9 点出发
12 个人从湾区开车 10 个小时抵达 Oregon
周五早上 11 点 30 分起跑于 Mt. Hood
经过 199 英里的跑步,36 棒耗时 23 小时 25 分
周六早上 10 点 55 分抵达了终点 Seaside
BURN 完赛时间 23 hr 25 mins, 在 1148 个队伍中排名第 35, 据说是非官方统计 HTC
史上华人最速成绩。而我们 7 男 5 女的阵容,如果把其中 1 个男生换成女生,甚至可以
排到 Mixed Open 组别的第六。(我先举手,就换我吧)
跟众多赞助队、公司组队比起来,这群 12 个来自北加的队友、市民跑者、工程师、博士
生、职业妈妈、59 岁大哥,单纯凭著一股对跑步的热情,排除万难请假两三天,开着租来
的面包车、从南湾来回波特兰 1600 公里的路程,跑了将近 24 小时...
虽然组队时困难重重、虽然花了大把时间、虽然两天睡没两三个小时,但是看着终点线上
队友们的笑容。对比 5 月时组队的磨磨蹭蹭,我真的很庆幸此时此刻是跟他们站在一起。
因为这样的经历,是真的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了。
谢谢你们,成就了一个最美的夏天!
作者: jim60208 (晋)   2018-08-29 13:05:00
头推
作者: syntax123 (群青日和)   2018-08-29 13:06:00
颈推
作者: whatyouwant (寻找幸福的方向)   2018-08-29 13:12:00
真心大推,已在FB专页看过
作者: jay61020 (JJ)   2018-08-29 13:30:00
推啦
作者: jackjan (卷毛)   2018-08-29 13:41:00
这分类~ 新闻>< 真心觉得很强 很狂~哈哈,我也觉得是你累了><
作者: FWade (FW小小)   2018-08-29 14:44:00
Jay大好帅必推
作者: xubpcl (搞笑艺人)   2018-08-29 14:47:00
想不到东洋大会派队跨海参赛,最后有打破记录吗?
作者: Zzen   2018-08-29 14:48:00
脚趾推
作者: mesenchymal (間葉)   2018-08-29 14:58:00
大推心得!
作者: jasonccr (花花)   2018-08-29 15:13:00
推个Jay大
作者: n0029480300 (NicK)   2018-08-29 15:27:00
推jay大的赛报,FB赞过一次这边再看再推一次
作者: windrantis (小浣熊)   2018-08-29 15:56:00
赞,推推
作者: LsVCheN (保守扼杀天才)   2018-08-29 16:17:00
偶像推
作者: nciav   2018-08-29 16:24:00
堆~看了很热血
作者: mida (实况“野球”魂)   2018-08-29 16:50:00
FB按过爱心这边再推,身历其境,超棒!!!!
作者: baker31 (xl)   2018-08-29 16:54:00
作者: s678902003 (科科)   2018-08-29 17:32:00
作者: Touber (谢谢你9527~~)   2018-08-29 17:35:00
大推,为何小苟没参加?
作者: laieating (Tommy)   2018-08-29 17:40:00
好猛!!!
作者: KDaijiro (@____________@)   2018-08-29 17:58:00
推完FB,这边也要在推一次!
作者: antfred (NDS 最高)   2018-08-29 18:09:00
第N推! 热血
作者: yijiunshieh (yijiun)   2018-08-29 19:07:00
推推
作者: morsch (我超帅)   2018-08-29 20:27:00
作者: tifosi512m (电灯)   2018-08-29 21:15:00
超车片段好刺激啊
作者: silentguy (JIM)   2018-08-29 21:29:00
作者: Ryan908 (Ryan)   2018-08-29 22:07:00
看着看着, 都热血起来了!
作者: Ragnarok (肉)   2018-08-29 22:08:00
热血!推!
作者: johnson44 (木瓜)   2018-08-29 22:15:00
参加一次就够说一辈子了
作者: ppsj (PM11:00床上躺平)   2018-08-29 23:17:00
真心佩服
作者: piscesgl (爱的蚵仔面线)   2018-08-29 23:30:00
推推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鸟 )   2018-08-30 01:47:00
真精彩. Jay何不生个孩子就可以推辞这场接力赛?
作者: William8182 (自由羽翼)   2018-08-30 09:37:00
干太帅了!求分享下坡技巧
作者: nevermindlo (...)   2018-08-30 11:13:00
帅成这样,真心不开下坡班吗?(跪
作者: siberia (钉子要打进去啦!!)   2018-08-30 12:38:00
太强
作者: loveyourself (苦工)   2018-08-30 15:23:00
热血文!
作者: xiuyi (Terry the RunningWolf)   2018-08-30 22:09:00
热血!必须推!!
作者: juniorpenny (PENNY)   2018-08-30 22:12:00
看完文章,好想冲出家门跑几圈啊
作者: evanzxcv (左蝦餃.易釩斯)   2018-08-31 07:04:00
热血!推roadkill & hug,碾过别人&被人从后面抱紧处理我也是下坡型跑者,有时候山路半马反而比平路快,不过我肌耐力略不足,全马就无法了,上坡容易爆掉
作者: terryc (terry)   2018-08-31 14:48:00
硅谷大破杰生日快乐~
作者: hoyo (Lust)   2018-08-31 22:12:00
回台湾可以找我们玩接力赛呀XD
作者: louner (louner)   2018-09-02 19:13:00
推 这篇文章超级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