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想过,电子票证禁止搭乘的车种,
为啥不开放树林、板桥、台北区间可让电子票证使用者上车,
起点站若是树林的方向,也会在台北站开车后,车厢才会满,
也不会影响树林、板桥上车的长途乘客舒适度,
终点站若是树林的方向,抵达台北站后,车厢都已经空荡荡了,
规定僵化,但是变通后,也不会增加营运成本,
又可以舒缓区间车的树林、板桥、台北区间的乘客人潮,
五、六班的区间车之间夹一部对号快车,纾解尖峰时间的都会区短途搭乘人潮,
对区间车的车厢负载和准点度都是有帮助的,
当桃园北上的误点区间车,
在树林、板桥站停靠,而乘客被前几分钟的对号车运走大半人潮时,
可以缩短区间车停站等候乘客上下车,
降低树林、板桥月台上不死心努力挤上车的北上乘客情形,
或者说,车厢空间已可供月台不多的人数快速顺利上车。
追回误点时间多少有帮助。
当松山南下的误点区间车,
台北站月台上因前几分钟的对号车运走树林、板桥站下车的人潮时,
也可以缩短停靠月台上下客的时间。
以上诸多效益,尤其对区间车准点这个好处,
应该凌驾乘客持电子票证搭乘普、太、新自强少收的票价成本吧,
看到西部干线的pp自强在树林、板桥塞爆了,
然后普、太、新自强惬意的开过去,
真的列车准点和加速纾解月台候车人潮,比没赚到的票价成本还要重要吧。
开放到松山,就会影响到长途旅客的车厢舒适度,所以我就没讲到松山。
会问这个问题,当然我属于树林、板桥、台北区间通勤者。
每天都看着起点是树林和终点是树林的普、太、新自强空荡荡的离开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