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全部进来之后,我设想的的西部对号车模式:
一、新自强北高全程(山线)
1.直达:北(桃/坜/竹)中(嘉)南高
一天3班(早中晚),使用TEMU,北高3:30内
括号中各选停0~1站,根据时段选停适合车站,例如:
111时段:北桃中南高(时段最好,停最少)
127时段:北坜中嘉南高
143时段:北竹中嘉南高(通勤时段选新竹,规避大量短途通勤客)
板桥西部表现不如桃坜竹嘉,彰化有北半环补足需求,因此不列入。
2.半直达:北板桃坜竹中彰嘉南高
每小时1班,共10班(07~19,有直达的时段不开),使用TEMU,北高3:45
丰原非常偏重往返北部,因此将在北半环中补足丰原的需求。
由于有(半)直达开长编组载空气的先例,改用短编组的TEMU,比起3000/PP更容易满。而
且行车时间还能缩到更短,提升竞争力。
3.标准:北板桃坜竹竹苗丰中彰员斗嘉营南左高
每小时1班,共14班(06~19),使用3000,北高约4:15
如果要定型化,那这样的停站应该是最合理的。早晚时段的中程车也是以标准为模板。
二、新自强北半环
1.北环直达:北板丰中彰员(斗)
一天2班(尖峰时段),使用TEMU,北中约1:36
主要设计给中部跨线及北中旅次。北半环全停丰原,满足丰原往北部的大量需求。
员林实绩也不错,标准站中仅次丰原,因此直达车延驶员林,就如同以前的丰原模式刻意
培养,虽然成长幅度不会像丰原那么大,但仍会有一定的成效。
2.北环半直达:北桃坜竹丰中彰(员斗)
2小时1班,共5班(有其他北半环的时段不开),使用TEMU,北中约1:42
主要设计给跨线旅次,因此也停了跨线旅次前3的桃坜竹。只比直达慢几分钟,因此对于
北中旅次仍然很有吸引力。部分班次延驶理由同上。
为了在增停3站的同时,不至于增加太多行车时间,因此选择减停影响最小的板桥。板桥
本身已经有非常大量的东线车,西部也有北高半直达,而且西部旅次也输桃坜竹,因此相
对其他站而言,减停板桥影响最小。
3.北环标准:北桃坜竹(竹/苗)丰中彰
选停竹南、苗栗其中1站
一天2班(离峰时段),使用TEMU,北中约1:45
功能与北环半直达相同,只是再增停竹南/苗栗,一方面提升离峰时段的利用率,也满足
苗栗地区的快速与跨线需求。
三、自强北高全程(海线)
4.海线标准:北板树桃坜竹竹后通苑甲清沙彰员田斗嘉营善南冈左高
一天2班(早晚,与北半环交错发车),使用3000,北高约4:45
尖峰时段给海线较快的新车,顺便取代多站自强。
5.海线多站:海线标准停站+选停莒光停站
2小时1班,共6班(有海线标准的时段不开,与北半环交错发车),使用E500+PP,北高5:
30内
维持海线对号车基本密度,取代现有龟速自强、莒光、海线区间快,提升服务品质(与票
价)。
由于对号车已经非常多,多站自强可以完全取代长途区间快的功能,因此只开通勤用短途
区间快,中途以上全部交给对号,提高营收。
循环:
1tph:直达/半直达
1tph:标准
1tph:北半环/海线
不过也是很好奇离峰开到3tph,利用率会如何
编组运用规划:
TEMU:西部(半)直达、北半环为主
3000:东部、南回跨线、西部标准
E500+PP:海线自强、东部多站、南回
总编组数量(西部):
TEMU:西部10组+北半环8组=18组
3000:约15组
E500+PP:6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