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天价维运 高铁南延的难言之隐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4091937
2019-10-08 00:06联合报 本报记者蔡惠萍
高铁南延案以堪比高铁的速度通过,为了掩饰“政治南延”的斧凿痕迹,各部会卯足劲帮
这个早被交通部审查会否定再否定、起码要赔卅年的南延案涂脂抹粉,财长苏建荣更以当
初被认为会赔钱如今赚钱的高铁为例,为南延案背书。
持平地说,高铁这几年经营绩效确实不错,高铁董事长江耀宗也普遍受到肯定。只是,高
铁“转亏为盈”是发生在二○一二年,但不是因为载客量大增或土地开发,而是拜当时马
政府一连串的财改所赐。
高铁当初以“政府零出资”采民间兴建的模式,但在头重脚轻、财务杠杆失衡下,导致负
债高达三千九百亿;加上在签订融资合约时,高铁仍在兴建期,导致银行借款利率高。通
车后,营运收入一转手就全进了银行付利息钱。当时高铁通车不过两年,就已亏损六七五
亿,赔掉了三分之二的资本额,濒临破产。
马政府一上台,当时交通部长毛治国就把高铁财改列为第一要务,历经上百次的协商会议
,终于在二○一○年通过高铁财改案,除了将折旧摊提的直线法改为运量百分比法,载客
量未达目标,折旧费用打折计算。并由台银领军的八大公股银行签订新的高铁融资重组方
案,采“前低后高”付息,这几大措施帮高铁一年至少省下两百亿支出。
也因为当时马政府努力拆弹,高铁才得以在两年后“赚钱”,当时一位交通部高层就曾直
白地说,“找颗石头来当高铁董事长都会赚钱”;其后更将公股银行认购的高铁特别股转
为普通股,在泛公股持股过半下,高铁形同由民营公司变为国营公司,并在二○一六年股
票上市,营运也逐渐上轨道。
换言之,高铁转亏为盈绝大多数是归功于高铁财改,但某个程度也是全民为三千多亿的负
债担保。如今为了兑现蔡政府开出高铁南延的政治支票,就算政府出资兴建,但对轨道建
设有基本认知的人都知道,轨道建设不仅造价昂贵,后续营运维管经费才是惊人,绝对不
是“打平”二字如此简单。
且交通部说高铁只负责营运,不计折旧摊提,政府不会补助高铁营运成本。请问,高铁不
必负担的折旧摊提费用难道会凭空消失吗?不就是政府编列预算支付吗?这不就是变相补
贴吗?
想想,如果今天高铁还是一家民营公司,基于公司永续经营与投资大众权益考量,经营者
会对高铁南延怎么说?这恐怕才是高铁南延的“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