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428819
票卡是韩国的 漆料是日本的…台湾高铁要提高国产化
2017-04-27 12:38联合报 记者侯俐安╱即时报导
台湾高铁营运长陈强指出,高铁车辆维修物料大约有10%是国内制造、90%来自国外,希
望可以扩大本土化的规模比例。。 联合报系资料照
台湾高铁的涂料来自日本、票卡来自韩国,台湾高铁董事长江耀宗指出,台湾高铁要全面
提升国产化,从现在高铁物料在国内制造比例10%往上提升,近期将召开说明会整合所有
车辆及机电设备全面盘点。
台湾高铁今天首度带媒体参访“全面性检修”及“转向架检修”过程,台湾高铁营运长陈
强指出,高铁车辆维修物料大约有10%是国内制造、90%来自国外,因此希望可以扩大本
土化的规模比例。
陈强指出,过一段时间将召开说明会,要整合所有高铁车辆、机电设备等全面盘点后,请
国内厂商参加,鼓励与原厂合作或自行研发,扩大本土规模,全面提升国产化,成为国内
轨道工业领头羊,也将找台铁、北捷、高捷参加。
江耀宗昨天就指出,台湾高铁现在国内制造比例只有10%,高铁票卡来自韩国、漆料来自
日本,更多机电设备也都来自其他国家,但台湾不能自己做吗?从技术来看,国内应该早
就可以自己做,将扩大国产比例。
不过陈强也坦言,由于高铁速度快,许多零件需要更精准的验证,但目前国内厂商制造后
要如何经过认证,将是未来面临的大问题。
延伸阅读
台湾高铁拼零组件国产化 启动全面盘点
高铁赚钱了 回馈金31亿6月底入国库
高铁赚连假财 营运吃补
高铁10年新任务 认养台糖集集线
作者:
Odakyu (青蛙骑士 瀬戸幸助)
2017-05-07 23:51:00先弄个宇进产电蹲20年吧
作者: furukawa (furukawa) 2017-05-08 06:47:00
零组件扩大国产化...怎么有点抖的感觉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7-05-08 09:53:00......
作者:
marzuka (马祖卡)
2017-05-08 10:31:00票卡台湾不会自己做吗
作者:
bigbo (知识即力量®)
2017-05-08 10:34:00冷气可以跟台铁供应商合作...(误)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8 10:51:00
没有技术自主,国产的零件要如何验证?原厂能认可吗?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8 11:25:00
改用原供应厂商以外来源的备品,通常原厂商都不会认可,这和有没有技术自主是两回事。就好像除非有具有一定层度合作关系,否则原厂也通常不会认可你们技术自主后自行生产的零件与备品。
作者:
mackywei (唔嗯...)
2017-05-08 11:34:00那个延伸阅读....我笑了。"认养台糖集集线" XDDD嗯700T当初说是部分500部分700部分新造....当日本逐渐淘汰500/700之后(尚未发生但应该不会太久),日本原本的零件厂可能都不再生产,到时候就只能土砲啦。跟着原厂脚步换车的话....就是等著给削囉?没有自己的造车工业就这样啊,但是就因为这样要自己搞?好像也不对吧。
作者:
misson (绿色九层)
2017-05-08 14:16:00票卡是国内厂商包下之后转包的吧,我猜
台湾可以自己做, 但能否取得原厂认证是个大问题XDD..
作者:
yukiss (被缝108针的小球~~~)
2017-05-08 19:25:00票卡全面改用QR CODE界面不就能自制了
作者:
lexar (hot n' cold)
2017-05-08 19:41:00台商标工程很会至于交货交不交得出来再说,台高自己也要有办法验收;重工部分不抱乐观,之前台铁想找pp马达备品,国内没一个能打的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3:19:00
没有技术自主,你自己搞备件,只能指望原厂认证,否则你有什么手段去确定自造的备份放上去就不会出问题?这就是自主和不自主的差别啊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9 13:39:00
谁说没有技术自主,自己搞备件就只能期望原厂认证? 若无自主技术也可找其他会做类似产品的厂商来更新,过程中要求厂商依循各式标准去设计、制造与测试产品即可。不可能没有自主技术就会不能更新设备或零件。德国DB更新ICE车队时,也是不用自主的原厂西门子产品,改用其他国厂商生产的设备。在这中间就算没有自主技术也可以透过与那些厂商合作去培养,你们的自主技术不也是如此培养的?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4:38:00
说到底,还是要找别的有自主技术的产商来做这件事。问题台湾目前有这样的产商,能做这样的事情吗?新闻标题是国产化如果有,那就说明台湾在这部分的技术已经自主了。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9 15:21:00
是啊,这篇本来就是在讲我们的国产化,至于国产化本来就有很多方式,这和有没有你所谓的自主技术本来就不一定会一样。换言之,这篇本来就是在讨论我们的国产化,是您中间一直在插入讨论你们那边所谓的自主技术。然后一直声称没有自主技术就不能怎样...而且我上面也说了,依DB的案例甚至还在设备更新时放弃本国的供应商产品改用他国的,这和您所谓自主技术的有无更是没关系,您应该是没看懂我的推文。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5:56:00
您可能看花眼了,我好象没有提我们这边的自主技术如何吧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9 15:59:00
有啊,你不是说因为你们那边有自主技术所以可以如何如何?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00:00
我的观点无非就是说,如果国内的产商没有自主的技术,配件的国产化就无从谈起。在这篇文章的推文里,好象真的没有这样讲过我想“自主技术”这个词应该不是大陆这边专有的,说日本掌握高铁的自主技术,我想也没有人会有异议吧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7-05-09 16:08:00不一定 也有一种模式叫授权生产 技术(主要是指智慧财产权.专利部分)不一定全部要弄到自己手上 透过与原有技术厂商的技术授权 在本国生产 也一样可以达到国产化提高的目的以台湾市场的规模 不一定所有专利都需要完全自有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10:00
授权生产,其实除了设计过程和专利的部分,很大一部分的技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9 16:11:00
您可真糊涂,您在上面的推文不就说了:“没有技术自主,国产的零件要如何验证?原厂能认可吗?”,言下之意不就表示因为你认为您那边有自主技术,所以可以自我认证? 这不就是在说自己的自我技术如何如何吗?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7-05-09 16:11:00另外就是比较没那么精密的部件 例如台湾高铁后续增购四列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11:00
术细节和Know-How都已经学到了,没有利益,很难推得动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7-05-09 16:12:00列车的座椅就是台湾生产 既然都装上去了也表示原厂认可啦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12:00
cutec你能从我的话里能推广出我讲大陆如何如何,想象力也太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9 16:13:00
ch兄说的没错,所以要实现国产化有很多方式,至于采何种方式就是自己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13:00
跳跃了。原厂是日本,您不觉得把中国替换成日本更合适吗?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16:00
我原话的意思里,不含日本,也不含大陆。是你推而广之想多如果你要推而广之,也应该先想到原厂的日本。而不要因我大陆人的身份,就认我要发表达的是:中国如何如何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7-05-09 16:20:00应该说台湾高铁本来就没有野心要搞"自主技术"这件事:P 而是类似"合格副厂零件"吧 700T可说是独特的系列 未来日本迟早会没有办法完全保修与生产所有零件的 台高必须要这一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9 16:22:00
所以在国产化的过程中要如何认证是我们自己要处理的,至于我们要如何妥善处理就不劳n兄您那一边费心。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22:00
看来我以后在本版发言,最后都要附加一段声明,以免诸兄误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7-05-09 16:22:00刻来临前建立起保修与翻修能量吧 但不代表台高就想自己生
作者: nbysy (nbysy) 2017-05-09 16:23:00
解,浪费了各位的时间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7-05-09 16:23:00产全新的列车系列的 台湾的市场撑不起此等经济规模的自主另外日本也要考虑如何验证 因为如果要输出新干线技术 各国都会提出类似台湾高铁要用欧系号志的特殊需求的 甚至可能还会要求在地生产(如英国) 日本一定得提出认证制度的
作者: cutec (sasaki) 2017-05-09 20:15:00
chewie兄所说的就类似现在台北捷运公司对设备的维护改善方式就。以电联车来说,北捷自己也不会造车但修车改车的能力却不赖,说穿了原厂的零件备品不一定好用却通常价格高昂,而且不一定符合公司的营运维修需求;所以如何找到其他供应商(国内的厂商外都有),以相对实惠的价格取得符合既有技术水准(或更好)且满足自己运维需求的零件备品,就成了他们长久以来一直努力的课题。我觉得他们在这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至于后续是否能有更多国内厂商愿意一起共同研究并加入供应链,就是现在推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