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ikk33 (陈V)
2020-08-25 08:59:22【转录来源】
voicetank
【文章标题】
无标题亦可略过
马英九的“反党改”与毛泽东的“反苏修”
【文章时间】
Monday, August 24, 2020
【完整内文】
一向体谅中国立场的美国民主党,日前已悄悄把“一个中国政策”从党章中去除,以因应
不到三个月的总统大选。虽然在美国的政治场域里,这个小动作淹没在疫情与其他的选举
新闻中,没有引发太多讨论,但对在一中政策中直接受害的台湾人而言,却感觉十分耐人
寻味,意味者不但共和党如此,民主党与美国主流已慢慢对中国利用美国执行扩张主义产
生戒心。
然而正当国人引颈企盼美国能以台湾的存在来调整对中关系的同时,前总统马英九却宛如
国台办发言人一样,高调羞辱国军,说中国如要犯台,首战即终战,美国也不会来救。还
开办了一个“国家不安全研讨会”,集合前朝老臣,紧抱已成历史尘埃的“九二共识”,
真不知今夕是何年?苏起更夸张,断言台湾一天就会投降,且美军老旧,美中开战,美军
必败。
如此言论,甚至比中国军方鹰派将领还嚣张,群情譁然,不但完全失格,事实上已是造谣
生事,混乱军心的叛国行为。然而这种极端言论在台湾有足够的市场来支撑一个主要政党
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国民党如果想在台湾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早该在太阳花学
运之后就放弃一个中国这个紧箍咒。就像所有的国族主义,它或许发自偶然,但是一条不
归路,台湾意识早已是一股沛然不可挡的主流民意,国民党绝不可能再靠对中国原乡的想
像重回执政。
其实马英九未必不知台湾人对中国的负面情结。2008年尽管民进党气弱,马英九为了确保
重返执政,不时在国家立场上做出政治正确的宣示,例如在选举台上大洒狗血,说烧成灰
也是台湾人。当选后人气高时选择尽量少谈两岸关系,政治光环不再时反而狂打高度争议
的“九二共识”,看似矛盾,正常政客不是该往中间靠吗?显然他在意的不是选民的反应
,而是巩固党内地位。透过中国来绑架党内同志,让自己成为共产党核心信仰在台湾的传
道者。事实上他和连战与红极一时的柯文哲都有这样的兢争关系。
我们从马总统八年的国庆文告可看出上述操作的逻辑。2008年就任后,第一次文告两次提
到“九二共识”,首次文告以此宣示他的两岸政策不同于前任,倒也无可厚非。第二年文
告没提“九二共识”,显示他的信心与党内权力稳固。之后两岸政策在国内的争议逐渐升
高,接下来四年的国庆文告反而必提“九二共识”,但只各出现一次。
2014年爆发太阳花学运,“九二共识”已被视为票房毒药,马英九却加强力道,在国庆文
告中提到两次。再过一年,2015年国庆时离大选只剩三个月,任谁也看得出国民党必败,
但马英九在最后的国庆文告中却加大马力亲中,强调“九二共识”达八次之多。如此大暴
冲显然不是为了挽救低迷的选情,事实上国民党提名统派立场鲜明的洪秀柱参选已引发的
选民疑虑,马英九的暴冲演出只是火上加油,绝非理性的助选行为。
之后国民党演出换柱戏码,虽然丑陋不堪,但可视为国民党中生代与基层切割亲中路线的
党内叛变,试图为国民党留下一线生机。然而选举与国民党死活显然不是马英九关心的。
同年三月习近平丢出“地动山摇”说,指定“九二共识”为两岸的基础,“基础不牢,地
动山摇”。马英九毫不避讳在国庆文告中应和,指出两岸政策必须以与“九二共识”相合
,“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
如此声声呼唤“九二共识”,终于感动习近平,同意马习会,这应是马英九自认此生最大
的成就,更胜于当选总统与肩负的责任。马英九洋洋得意,不顾分际,昭告天下已为下任
总统的两岸关系搭好桥梁,继任者只要尊守交通规则就好,相当狂妄。
其实马英九下台的背影并不漂亮,国人对他的讪笑不绝于途,四年还不足以沉淀,而国民
党至今一败涂地,也是马英九执政时种下的因。只是韩流席卷2018地方选举,韩粉的亢奋
有如共产党胜利后的大跃进,真以为能超欧赶美,土法炼钢的结果,是大饥荒收场。
如今国民党一连串的挫败一次比一次难看,中生代苦思突围,成立改革委员会,小心翼翼
提出两岸新论述建议案,稍有要将“九二共识”扫入历史的味道。然而此改革建议一出,
立刻引来中国抨击,透过《人民日报》批判所谓的新论述没有坚持“九二共识”,没有反
对“台独”,国民党已和民进党没两样云云。
在这样的氛围下,马英九才加大动作搬出重新拥抱“九二共识”的教条,反对国民党改革
,自己则兴冲冲地整装再发(精确地说,整容再发),目的当然也不是救国民党,而是重
出江湖,夺回权力。有趣的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系出同门,斗争的方法大同小异,马英九
以“反党改”重回教条主义,一方面抑制党内新生代,一方面与敌国唱和,企图通敌为国
民党注入他们过去认为最邪恶的力量。这一妖术的手法竟和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反苏
修”如出一辙。
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很多地区都出现进步主义的浪潮,苏联与东欧在史达林死后吹了十
几年的自由风,连中国共产党在60年代初期也短暂出现改革的契机。那时共产主义的天堂
已在50年代破灭,中国的“大跃进”转为大饥荒,饿死了数千万人。面对这样的大失败,
1960年毛泽东以《海瑞罢官》演了一出戏外戏,对党谏言改革一时之间蔚为风气。原本要
继续骗下去的“三面红旗”也因此无疾而终,党内的路线检讨渐渐将责任指向毛泽东,第
二代领导人如刘少奇蠢蠢欲动,而苏联赫鲁雪夫的修正路线成为改革派模仿的对象。
跟着苏联老大哥走本来是很政治正确的路,但赫鲁雪夫不但试图修正共产主义,还批判了
史达林的个人崇拜。对毛泽东而言,这是禁忌。1964年苏联布里兹涅夫发动政变,推翻赫
鲁雪夫,重回高压统治的路线,也加强对华沙集团的控制。毛泽东紧接着也在1965年出手
,结合四人帮揭开文革的序幕,一夕之间把原本推崇的《海瑞罢官》打成大毒草。1966年
5月16日,毛泽东向中共干部发出《五一六通知》,点名已倒台的俄共领导人赫鲁雪夫为
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是马列主义的敌人。
这个《五一六通知》就是所谓“反苏修”的起源,原本被列为机密,只有高阶共产党员能
看到,但一年后毛泽东指示在《人民日报》公开,据说毛泽东要求一个标点都不能改。不
要小看这个原本内斗用的通知,中共政权能够维持至今不坠,除了在反右斗争中教条主义
取得胜利外,“反苏修”这部分居功厥伟,不但以“苏修”贴政敌标签,掀起了文革的高
潮,还向死对头美帝发出讯息,原本的苏联老大哥已变成反革命的敌人,而中国反而成为
美国围堵苏联可以合作的对象。
更吊诡的是,搞苏修的是赫鲁雪夫,但赫鲁雪夫已经倒台,布里兹涅夫重回马列主义教条
,照说中苏应该再度友好共同对美帝斗争才对,但毛泽东与美国另有算盘。《五一六通知
》立刻被美国中情局注意到,直接建议华府研究“联中制苏”的可行性,改变战后已维持
了20年的冷战战略,也开启了美中接下来超过半世纪亦敌亦友的“不正常”关系。
《五一六通知》公开后美中暗通款曲,四年后,季辛吉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身分于1971
年7月密访北京。不到一年,1972年2月,总统尼克森在季辛吉的陪同下正式访中。虽然两
年后尼克森因水门案下台,但美中正常化没有因此终止,反而让卡特在越战之后亲中唯恐
不及,仓卒与中国在1979年建交。
毛泽东面对第二代领导人的崛起,用这种既内斗又通敌的手法,稳住了自己最后十年的权
力,也意外打开与西方接触的第一扇门,让美国日后对中国的崛起失去戒心。尽管文革闹
得腥风血雨,但不得不说“反苏修”可算是史上最不可思义的政治特技。
半个世纪后,面对截然不同的国际趋势,马英九起而效尤,反对改革,反对抛弃“九二共
识”教条,在“新冷战”中把台湾推向铁幕的一边。我们不知道苏起有没有如季辛吉密访
中南海,也不确定马英九能否坐上当年尼克森会晤毛泽东的椅子,但在台湾,这个政治特
技必定使国民党粉身碎骨。
【转录连结】
当转录连结过长,请缩短网址,并保留原网址截断后跳行 (此行请CTRL+Y删除)
https://reurl.cc/5qo8LV
【转录心得】
转录文章请附上心得70字,以利板友讨论 (此行请按CTRL+Y删除)
其实
这些人除了乞讨中国统战的残羹剩饭
已经没有别路可走
只能修法
剥夺自由地区户籍
遣送回大陆地区过完余生
已是最人道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