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ikk33 (陈V)
2020-08-24 11:17:57【转录来源】
voicetank
【文章标题】
无标题亦可略过
全球化是否会带来自由民主?要看政府答不答应
【文章时间】
Sunday, August 23, 2020
【完整内文】
美国国务卿庞毕欧上个月23日在位于加州的尼克森总统纪念图书馆发表演说,提到过去五
十年来美国对中政策可说是定调于尼克森总统时期。1967年尼克森在《外交事务》所发表
的著名文章〈越南之后的亚洲〉(Asia After Viet Nam)中论述:“长远看来,我们无
法把中国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因此中国若不改变,这个世界就不会安全。……因此接
下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促成(中国的)改变。”
自此之后,美国以及西方各国开始对中国采取开放政策,张开双手欢迎中国进入各个国际
组织;中国便宜的劳工与广大的市场,使得全球化浪潮起飞、加速,各国经贸依存来到前
所未有的紧密。各国相信,当中国繁荣之后,中国必会走向开放、必会变得更加友善,国
内也会变得更自由,对于其他国家的威胁将越来越小。然而,故事并没有照着这套剧本走
。因此美国率先发难,对中政策陡然剧变。
全球化是否会带来自由民主?
全球化是否会带来更自由、民主、人权有保障的社会?这个问题在经济、政治等学术领域
早已有大量的讨论,看法充满乐观。
经济学家将全球化定义为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及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趋于一体化的趋
势,主要表现在生产、贸易、投资与金融等领域之全球性的流动。例如现今各国厂商可以
在全球各地选择生产成本最低之地做为生产基地,各国厂商也可以从世界各地筹措到资金
资本,各国劳工可以选择到不同国家工作或发展,各国人民可以透过资讯通信科技而坐在
家中却知天下事,各国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世界各地所生产的产品,各国消费者也可以直接
飞到天涯海角去观光与消费。
如此商品、资金、人员、资讯的流通,是不是有助于人类正面价值的散播,让更好的生活
方式被知晓、被接纳、进而被移植到世界各国?
如同尼克森所相信的,相当多学者对此正面扩散充满信心。不少文献认为全球化下许多国
家逐渐敞开国家大门及扩大对外政策,这些开放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等面向,各
国不同层面间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将使社会向更自由的价值观转变,且能更好地将
人权体现出来。
自由、民主、人权等开放价值,将如同盐分从浓度高的海水往浓度低的淡水扩散一般,感
染全世界。例如,在一个较开放及市场主导的经济体中,政府将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向阻止
独立报纸所刊登的内容,经济上的自由将使人们逐渐希望和期待行使自己的政治与公民权
利。而各国政府为了在全球化中维持其在世界的地位,也将遵守国际规范,进而使得国内
治理受到良性影响。
美国前总统布什2001年曾表示,当美国每天出口给数百万人民生活用品与产品时,自由也
同时在出口,这些自由贸易将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的政治以及个人的自由。
除了理论论述,相关的实证研究亦是不胜枚举,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指向全球化有助于民主
、人权保障的散播。
政体开放程度可能是关键
然而,这样的结果似乎与我们目前观察到的美中关系发展现况不符。
全球化带来产品、资讯、人员、资金的流动,当人民与外界互动越多、累积的财富也越多
,知晓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此时理应形成一种压力,向政府争权要利的压力,大至希望自
身能够对政策有影响力、对国家社会的制度设定有参与的权利,小至希望自己可以自由生
活、自由就业创业、自由说话。
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些国家尽管对外敞开了经济的大门,拥抱全球化,但在国内的政
治与社会管理上,政府反而使用由全球化所累积的财富,投入更大量的预算来维持其威权
地位,以至于自由、人权等价值无法在国内传播。
换言之,全球化是否能够有助于自由、人权保障等价值的散播,可能取决于政府的态度。
为了验证此可能性,笔者在最近的一篇研究中,试着在全球化与其影响力的方程式中,加
入一个不一样的元素:政体开放程度。继而估计全球化对自由、人权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是否受到该国政体开放程度的影响。
笔者使用瑞士经济研究所所发布之各国全球化指数(KOF Globalisation Index),以及
世界银行所发布之世界治理指标(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中之人民话语权
指数(Voice and Accountability),与国际发展与冲突管理中心所发布的政体开放指标
(Polity Index),进行简单的双向固定效果回归分析,检视全球化对于人民话语权之影
响是否受到政体开放程度的限制。
人民话语权衡量一国人民是否拥有参与选择政府的权利,是否拥有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
由,以及是否存在独立媒体。全球化带来的资讯通信科技与资讯数位化普及后,建设完备
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成为各国政府的“生存照顾”义务之一,国家有义务让人民能以合理
价格运用通讯传播科技,作为交流或取得所需资讯。因此,在拓展人民接触网络机会的背
景下,我们预期全球化能够突破以往言论由少数人垄断及控制的情况,任何人皆可以从网
路上知悉国内外公共事务讯息,并透过网络发表个人意见,以此为媒介进而参与公共事务
讨论、对政府形成监督,因此强化人民话语权。
民之所欲,长在我心
回归估计的结果显示全球化对于人民话语权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政体开放程度:在政体越开
放的国家,全球化对于人民话语权存在愈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政体越威权的国家,全球
化对于人民话语权的影响愈不明显。这证实了全球化是否能够促进自由、人权的扩张,取
决于政府的态度。
同时,此结果也显示全球化下资讯流通对于政府威信所可能带来的挑战,各国政府心知肚
明,因此有意维持本身政权威信与稳定的政府,可能决定花费更大量的资源与预算来进行
资讯与言论管制,以消除任何不稳定因子,使得全球化对于人民话语权的本来应有的正向
影响被抵销。
美国过去50年来对中政策的经历,与笔者所做的实证估计,都说明了美好的事物,不一定
总会顺理成章的到来。人性中有向往自由、平等、开放等良善的一面,但也有执念于权力
、物质、欲望等黑暗的一面,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何者不是源自于这
两股力量的对抗?
而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是当黑暗的力量看似已压倒一切,良善的一方虽苟延残喘,但总是
能保留一气、挣脱而出。正面的价值总是能够胜出,这是人类社会所必要的、赖以延续的
希望与信念!
许多在位者汲汲营营所追求的永世基业、千秋万代,从人民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太难的
秘方,不需要花上千亿元进行管控、维稳,仅需要简洁的八个字:民之所欲,长在我心。
如此而已。
【转录连结】
当转录连结过长,请缩短网址,并保留原网址截断后跳行 (此行请CTRL+Y删除)
https://reurl.cc/n00Wad
【转录心得】
转录文章请附上心得70字,以利板友讨论 (此行请按CTRL+Y删除)
其实就是1990年代初期
乐观至极的全球化理论
跟
一开始定义就没搞对的历史终结论
搞出来的迷思
遭到主权国家仍旧在的现实打脸
养出中国这个怪物
改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