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 陈瑞光之死

楼主: fantasibear (布谷熊)   2014-09-17 01:38:04
※ 引述《catyang (猫阳)》之铭言:
: 老家在苗栗竹南镇的陈瑞光,现年26岁,目前就读台大法律研究所硕士班3年级,外语能
: 力优异的他,精通英、日、德、法多国语言,于“318太阳花学运”中担任翻译组长一职
: ,每天率领翻译团队,将学运进度与诉求向国际发声,是学运重要领袖人物之一。
在台湾, 会这四项语言的人几乎都是台大生
而且能四项在25岁前达成的, 除了他, 另一个就是我朋友, 也是台大的.
这种能力对欧洲而言, 肯定精英群无误,
甚至能获得更多欧洲人赞勉, 毕竟我们的母语不是拉丁语系.
也不是多数欧洲学生能在硕士前能办到.
何况这也只是他的工具, 他还有专业与行动能力.
虽然我不认识他, 但是看到这件事心有戚戚焉...
特别是八卦板上贴出该新闻网站下的讨论, 心有所感.
台湾人的伪善, 大家也都有所领教, 可是听闻这样的攻击, 即便不是网军
或即便不发表意见, 社会对有高度人的冷漠, 真的会令人相当心寒.
我常常怀疑也沮丧,
到底台湾人甚至是周遭的亲友会不会从人的真谛来辨识一个人.
常看到的是, 只因你的个性风格, 或是成就的价值理想不同,
就把你当成非我族类的人.
我周遭亲人邻居几乎要的就是乖乖听话的孩子, 遵循他们人生观才称为孝顺.
但看着他们那些孩子在求学与出社会的无助, 就从不吭声.
这些亲人邻居聚在一起, 就是讨论他人的功成名就.
回家就是把听到的这些, 去刺激自己的孩子.
但我从没看过有任何一个孩子, 我的晚辈, 头可伸高, 反而是越压越低.
这些长辈, 从来就不是向他人学习.
他们一直活在矛盾中, 却把矛盾一直推向他人, 甚至周遭的人都能接受.
最后, 他们眼中永远就是一种自卑的贪婪在看待这世界.
他们要的不多, 但要别人给他非常多.
他们要名利, 但却是要有成就的你施舍给他.
但他们从来都不知道, 我们这些人走向超越的路途是为了不要和你们一样.
我能说什么? 不只长辈, 周遭不少同侪也是抱着这种心态想从你身上获得东西.
得不到他们所期待的, 那就是嘲笑与冷落.
多么地恶心, 多么地不受教,
让我想起存在主义的沙特
为了存在, 那就是拥有自由, 拥有自由, 我们获得精神上的引导.
不在乎自由的人, 则是要你下来跟他绑在一起. 多么地腐朽.
陈瑞光的死, 反而是唤起我们更应该在乎自由.
早晚都会死, 但是争取精神上的自由, 才会是我活着的价值.
一直以来, 我心底并不抱着任何同情台湾人的心态,
因为很多人的心跟乞丐一样, 无底深渊的要尽一切,
就像张爱玲的金锁记里的母亲与儿子间的无限堕落之循环.
这种中式的伊底帕斯情节, 才是让我们长不大的地方,
也活在井里看不见洞外的真理.
其实我们要的只是大家必须学习认识自己,
才能够了解他人, 再来说关心也才不会变成侵犯.
以前常看法国世界报 Le monde
我最爱看他们的一整页版面的人物描述, 不会是戴益胜那种人物
而是像陈瑞光这类人物肯定会上版面, 及便还没出现太阳花学运就会被报导
内容谈的不是自己怎么成功,
而是如何看自己, 看社会政治文化, 以及思辩性的提问.
甚至他今日的死, 过几天肯定也会再一次上版面:
我们从他身上看见些什么?
台湾其实一直都有不少思想精英/彩的人, 可是社会却是冷落他们.
就像前几天台湾史学者过逝, 即便有小小报导
但没有任何对他存在价值的评论.
这让我感觉活在台湾很不值得,
精英的死, 死刑犯的死, 跟傧仪馆前任何一座花车经过都差不多.
(这时有人会说: 反正又不是我家死人就好)
我们有没有想过,
台湾的存在, 即共同体的存在感, 是和我们对"自己的存在"是有程度关联的呢?
大家要多想一想"存在"是什么
沙特的中短篇小说可以看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