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曾柏文专栏 - 他们为什么挺柯P ?

楼主: TonyQ (自立而后立人。)   2014-09-11 15:41:15
他们为什么挺柯P ? ──翻转政治的梦
大约在七月底,有两位资讯界的朋友分别跟我透露,
他们加入柯P的竞选团队,想听听我对这次台北市长选战的看法。
我半开玩笑地跟他们说,
“还好我不是台北市民,不然要苦思如何两害取其轻,可能很沮丧。”
讨论焦点,当然是柯P。
我毫无隐瞒地表达对“白色力量”内嵌“医生菁英主义”的不认同,
对柯P欠缺历史人文素养的头痛。
“他话说不漂亮是颇致命的。现代政治领袖很重要的一种角色,
是去扮演某种象征力量,在各种社会情绪间平衡。
柯P现在(选举初期)还受惠于民间对蓝绿恶斗的不满,
但到选举后期,他的发言一定会被仔细检视,也很快会折损他的名望。”
这种说话能力的粗糙,也让我怀疑柯P 在领导大型组织中的协调性。
“小团队可能还好,他还是有他的charisma(克里斯玛),
但我很难想像,以他这样自负急躁、大手大脚的行事风格,
如何能驾驭台北市政府这种尺度的组织?”
意外的是,两位朋友对我的保留看法,竟也大致同意。
其中某位还半戏谑地说
“其实我想过,万一柯P真选上,大概会是个‘暴君’。”
“那你为什么选择加入柯阵营?”我问。
两位的回应,很巧,都非关“柯P选上后能如何”,
而是更聚焦于“在这场选战能做出些什么”。
这种想像的基础,一方面,是柯的“非典型”,
特别是他(至少在谈话当时)逸脱于传统蓝绿格局、肯学习的政治素人气质。
而另一方面,据他们体会到的,是柯文哲对其他专业的充分尊重、充分授权。
“在柯阵营,我看见很大的空间,能去尝试一些梦想。
最少,能借由这次选举,把一些想法抛出来。”
我问了些他们怀抱的梦,
听他们零散地谈到开放式选举、网络民主、智慧城市等愿景。
简略的勾勒中,带有一种“科技阿宅的乌托邦色彩”,
也听的出某些Open Source主义的政治想像基因。
他们诉说时带着动人的热血,而我坚信,
大家都有权去追自己相信的梦,不管梦多远,因此我祝福。
八月后,我的注意力随即被气爆案占据,稍微得闲,
则又回头写关于经贸国事会议的分析,有那么一阵子不大关心连柯的消息。
再次注意到柯,是八月底听到他们分别针对“出租车定点排班”
以及“用big data 重新设计公共汽车路线”,提出两支政见CF。
尤其是后者,提出利用海量资料提升城市设计的构想,颇加分!
而这点,竟不是曾在悠游卡公司任职的连胜文先想到的。
因为这两则CF,我第一次有系统地看了柯阵营提出的十多支“柯P新政”,
虽有不尽同意处(如看似务实的“课后照顾”,反像助长加班文化),
却也可见如线上投票、参与式预算、公办都更等亮点。
差不多同时,我也注意到柯阵营抛出,前所未闻的“野生官网”,
秉持Open Source 理念邀大家改写官网。两边,都能感受到一些新的想像力。
因为这些印象,前几天我又跟其中某位朋友深谈了一次。
这次,他依然不否认先前谈过柯 P 的种种问题,
但他反过来问我,
“为什么政治总是要以候选人/首长为中心?
有没有可能借由柯的当选,推动一种更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型态?”
这个提问,忽然把很多事都串起来了:
一个月前他们提到柯阵营的“授权空间”、竞选中的“野生官网”,
柯P新政中纳入的“参与式预算”或“常态性网络公投”,
都在精神上,带有更分权、赋予民间更多主导性的色彩。
若套用这几年流行的“翻转教室”说法
(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以教学者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我忽然看见,这些朋友眼中的愿景,
其实是“翻转政治”,翻转一切围绕着政治领袖的政治文化。
他们深知柯P的问题,但似乎在竞选过程中,因为柯P的授权,
看见一种“不需要聚焦在候选人本身的、更分散的政治实践可能”。
基于一些说不清楚的理由,
他们也愿意去相信(或期盼)即便在当选后,这种空间还会还会存在。
在我眼中,这几位资讯阿宅政治改革军的热血大梦,
少了对当前公部门运作逻辑的理解,
也忽略了“竞选团队”跟“政府组织”在程序弹性上的差异。
而在更隐微的层次上,也可能低估了,“权力”对当选者人格的转化潜力。
我不愿去预言,现实上这种期盼是否可行。
但至少,在这几天柯P发言引起的几波纷扰中,
我能看懂他们留在柯阵营的理由──
对他们而言,柯只是创造出政治可能性的象征平台,
不再像传统,是政治运作的焦点。
既然他们带着“权力去中心化”的想像,
柯本人怎么想、怎么说,便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致谢:感谢所有对本文初稿提供意见的网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