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从薪资冻涨看“台湾接单、海外生产”之害

楼主: noneed2argue (ha)   2014-07-07 15:15:32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84635.shtml
从薪资冻涨看“台湾接单、海外生产”之害
【联合报╱社论】
2014.07.05 02:10 am
中研院人文组院士邀各界专业探讨台湾社会“不公平”的问题,最近就薪资冻涨、所得分
配、居住正义、阶级流动、教育机会等五个面向提出建言。仔细检视其中论点,可以发现
许多不公平的问题主要都肇因于台湾“经济结构”的扭曲,而企业大量外移后形成的“台
湾接单、海外生产”模式,更是留下许多后患,薪资冻涨就是其中之大。
在上述五个“社会不公”的面向中,有的涉及静态的贫富差距,有的涉及中低阶层家庭子
女的动态翻身机会,有的则与年轻世代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有关。其中,有一些是世界各国
共同面对的棘手难题,但也有一些是台湾独有或特别严重的问题。例如,全球都会地区房
价都很高,但台北市与新北市的房价/所得比却是飙到全球之冠。再如,在全球化潮流中
,各国都有降税吸引国外投资的压力,但台湾却是降到租税负担率除了阿拉伯产油国外的
全球最低。
进一步观察,可发现这几个不同面向之间,其实有相当的贯穿性;大致而言,皆与最近十
余年台湾“经济结构的扭曲”有关。简单地说,台湾早就该着手产业的创新转型,但是,
由于邻近地区如中国大陆、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的开放,使得我国较低阶的、代工性的、独
特创新性不强的产业,都能外移至这些新兴国家设厂生产,找到存续的机会。既然只要“
续操旧业”就有赚钱的机会,业主当然不会去做风险高的创新或成本大的转型。于是,几
十年下来,许多传统行业或低创新产业纷纷外移,在台湾只剩下总公司的少数管理阶层。
这种外移企业,生产基地虽在海外,但国际订单仍然下到台湾总公司,遂形成极典型的“
台湾接单、海外生产”模式。统计资料显示,台湾主力的资通讯产品中,有七成左右属于
此类。问题是,尽管这些企业的海外订单持续增加,但当公司有需要增聘劳工的需求时,
却因为工厂皆在海外,完全不会回馈到台湾的劳动市场。也因此,台湾劳工的薪资当然不
会上涨。
过去廿年,台湾的GDP(国内生产毛额)成长,有相当比例反映的都是这类传统型、加
工型工厂已然外移的企业订单之增加;但是,这样的成长果实,绝大部分是由总公司的管
理阶层享受,台湾劳工鲜少有机会参与分润。经营阶层大发其利,劳动阶层薪资冻涨,社
会贫富不均于焉产生。
再说,由于外移资通产业的工厂并不在台湾,他们因应订单增加的产能扩充与投资,创造
的就业机会当然也就不在台湾。企业大老板赚得荷包满满,却因在地投资机会不多,他们
当然就很容易把钱投注到台湾的房地产。于是都会区房价逐渐飙升,又引起了无壳蜗牛族
、都会年轻上班族的相对剥夺感。整体而言,台湾年轻一辈感受到冻薪与房价飙涨的压力
,却感受不到涨薪的预期与未来经济的憧憬,其不公平感是深刻的。
如上所述,年轻人相对剥夺感的源头,主要症结是经济转型受困,然而,要解决此一社会
不公的问题,恐怕不能单看经济面。十年甚至更长的压抑,已使若干年轻人将怪罪的对象
转移到政府、全球化、对岸,也使得问题益趋复杂。三月引爆学运争议的服贸,也许只是
个导火线;背后酝酿的年轻人全面性不公平感受,才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令人不安的是,主政者似乎还未充分意识到当前经济运作之失衡,财经部会对学运背后所
隐藏的“不公平”失落感,不但提不出经济转型的有效策略,甚至还在示范区减税、企业
加薪减税、外国人来台减税、吸引资金回台减税等极传统的“减税拼效率”手段上打转。
事实上,这些已经推了卅年的政策如果有效,今天的局面就不会如此。之所以有今天“G
DP成长、薪资冻涨”达十五年的困境,不就表示需要改弦更张吗?
行政当局必须正视今天台湾社会的种种不公,并且循此重新构思经济转型的策略。那些享
尽优惠、荷包赚饱的企业家,也该看看这个自己直、间接参与了剥削的社会,并想想自己
能弥补些什么!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7-07 15:20:00
作者: xflies   2014-07-07 16:06:00
林浊水也有说这篇社论很难得
作者: gp99000 (gp99000)   2014-07-07 19:22:00
类似的说法 彭明辉也有提过 大概是企业不认为自己需要高级人才 才弄到大家领22k"<-以上简化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