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SHINJI ()》之铭言:
感谢 ISHINJI大 的文章:
台湾是应该关心“六四”。
昨晚,我在版上故意发一个文章,
因为很明显地,台湾多数人不关心“六四”,
执政党不敢提六四(怕会得罪中共)
台独人士不敢提六四(怕会连结回大中国的想像)
而两岸民间社会的现状是这样的:
大陆新一代的学生,对这件事情很陌生无感。
台湾学生对这件事情也很陌生(所谓的他国事务)。
每年最热切的就是,香港民众,因为大陆的民主化速度,对他们有直接切身的关系。
今天的论述出来了,
不管是 魏扬、林飞帆、陈为廷 意思都很清楚,
把民族国家的想像争议切掉,也就是搁置统独,直接关心活生生的人。
这件事情为什么重要?
不是因为它作为很抽象的普世价值,
然后又是“中性”的无涉统独争议,所以它很安全,必须被拥抱。
坦白说,不管你的立场,走向“统”或“独”,
或者你只要“民主”、只要维持“现状”,
关心“六四”,对你/妳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从民间社会的连结来思考民主,
或者,用林飞帆的话:
“从关心中国底层/弱势的人民的角度切入”
这些话语不是理念,而是行动。
在最激进的后殖民论述里,民族国家的概念被丢掉了,
真正重要的民间社会,也就是活生生的:
我的朋友、我的邻居、和我有交情的人、或者我重视的人........
朋友的概念 大于 国籍、国家、地域.......
如果他们是我真正关心的人,真正被我视为一起生活的人,
我会希望他们过的好,所以愿意为他们发声。
在这种构想底下,国家、政府、机制成为了负面的概念,
因为它常常只是特定人物和少数精英社群把持的东西,
而我们想要的真正民主,是让多数人能够生活的更好的各种机制,
所以“制度”应该为多数人制定,而且随时可以为多数人的需要而更改。
为了完成这种生动的民主构想,或者,我喜欢把它叫作“活着的民主”,
因为它很像某种有生命的东西,细胞越多它就会长成不同的模样。
为了完成这种民主构想,必须厚植民间社会的连结,
实践的方式就是:
对内,走出社群去交朋友,
本省的朋友、外省的朋友、客家的朋友、原住民的朋友、新住民的朋友.......
对外,出台湾去交朋友,
香港的朋友、大陆的朋友、大马的朋友、新加坡的朋友.......
因为要厚植生活经验的连结,交换彼此的故事,
如果这个东西够厚,“民主”还会很远吗?
什么是民主?
不是抽象的改念,而是不断地去制造出一个大家都可以过得不错的环境。
如果,台湾很怕被统一,
或者走过台湾悲情的台独历史经验不被理解,而且很寂寞孤单,
最快的、而且最实质的有效方法是,去交几个大陆朋友,
告诉他们为什么,在台湾有一群人不会理所当然地像他们一样想着两岸一家,
我们有我们的成长经验,
相反地,他们也会有他们的有趣成长经验。
我要说的是,如果大陆民间社会没有一种对台湾历史经验的理解,
怎么可能去奢求大陆金字塔的高干阶层,直接理解台湾社会,甚至尊重台独运动。
再来,即使 国家认同 或 文化认同 是倾向统一的人,
我相信,这个“统一”也是抓在民主化后的统一。
想要让大陆民主化,
除了透过民间社会的链结,输出台湾人特有的人情味和现有的民主经验外,
还有什么更快的方法?
期待中南海的高干,一夜之间改变头脑?
前阵子,有一个陆生拍了一个纪录片:
蔡博艺 《我在台湾,我正青春》
http://goo.gl/f3x11h
她就是很好的民间社会的实例。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台湾还怕被统一,或者不能独立吗?
或者,有了广大的华人民间社会之后,民族国家、民主国家还是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