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in firm 经验的重要性

楼主: zhenyuyang (bibby)   2018-07-12 22:07:30
您好: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看法,若有跟前辈们的看法不同,请包涵。
首先,要先想清楚职涯发展,若是想要往智权法务的深度发展,建议去事务所磨练一下。
毕竟,大集团的IH很多都会与法务绑在一起,申请案、构想检索、同业的分析,难以是大
集团老板的不可或缺的人才技能,唯有能够谈判,才能在景气差的时候存活下来。因为,
你不只是花钱,还能够作一些确定有实质贡献的事情。(攻读科法所,也会是思考进修的
方向。)在景气较差的时候,只会花钱的IH容易被检讨,甚至没有存活下来的能力;不是你
差,而是公司营运的政策,若有一些法务事务的经验,会比较好。
另外,也可以朝向偏门的方向行走。个人认同专利带给我的经验价值,但是,不一定要侷
限于专利事务的方向走。所以,选择一条发散且较崎岖的路发展职涯。个人曾任智慧局研
发替代役(机构),曾任跨国集团子公司IH(触控模组),曾任Fintech公司IH,曾任声波软件
公司IH。在一个因缘下,到了一家台湾上市企业,担任DSP声学工程师(兼任智权事务)。
未来,可能会担任声学软件顾问企业与其关系企业市场部的专员,并且兼任智权业务,朝
向斜杠人生迈进。
不是再说自己很强,强者太多,我只是小孬孬。而是,想要分享的是,用职涯的方向将自
己当成一个企业,告诉别人自己的卖点为何。虽然,接过非常多的感谢涵,也获得不少直
接跟总经理与董事长行销自己的机会。告诉别人你的卖点为何,锁定适合行销自己的企业
群,走自己的路,这是一种观点。毕竟,别人的成长背景与际遇,在某个选择下成功,你
也难以用相同的选择复制成功,不是吗?
个人婉拒过台湾上市公司智权的职缺(月薪十多万)、婉拒过马来西亚上市公司DSP声学暨
智权专员(七万多)以及一些营运专员的职缺。厘清自己的职涯发展与人生许多事取舍的顺
序,进而由今日之前的经验,锁定行销自己的职位方向,并加强自己的技能。你能更爱自
己的选择、更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补充:许多中型企业与跨国集团新成立的子公司,由于专利案件量少。因而,由可以担任
的技术工程师兼任,许多之后进入的IH也会让这名技术工程师管。毕竟,专利分析事务,
坊间智权公司只能提供通用版本的分析结果,对于已经投入资源与成本的企业,除非方向
一致,否则知道结果与不知道结果是差不多的。至于,客制化的服务,资金耗费太高,加
上必须实际参与技术职缺,才能更了解关于自己公司的细节,因而,具有企业端智权经验
的技术工程师,以个人的经验有其卖点。
在变动的时代,唯有有价的变动才能不被市场淘汰,永远有更厉害的人与更愿意杀价竞争
的人等著取得你。什么是你的有价变动?请自己思索答案。一位老朋友,专利作了五年,
改行从事直销。一个际遇,让他成为那家直销企业的营运副理,负责市场销售,技术布局
,商业模式策划。(跟您分享)我过去一年多中,被发上百封的感谢函,也因为家庭因素考
量,婉拒过十多个非直接专利的职位,却必须有10~30%左右的时间,专利检索与蒐集先前
技术举发竞争者专利。也有用到过往的经验,但是并不是完整的专利或法务职缺。也曾接
过房仲的检索案件,委托者想了解另一家房仲的软件应用申请。
以上分享供您参考
若有得罪前辈 请包涵
Hugo Pen
引述《bifido831 (bifido)》之铭言:
: 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想请问前辈们的经验,
: 我第一份专利工作在in house, 也做了个几年,
: 开始觉得是不是没有在事务所待过没写过一份完整的稿件, 对于我的履历是不完整的?
: 会这样想是因为多少因为有私下找其他工作,
: 面试时对方难免会有这些考量, 录取的机率也相对低, 但我其实是比较喜欢in house

: 作业模式, 对于问题或数据分析等技能, 我很在行, 单纯写稿又觉得有点苦闷, 怕万一

: 的换工作找事务所, 但却不喜欢写稿的日子, 好像也不太好
: 虽说很常听到in house 转in firm 很少听到, 但如果因为想累积经验甚至去事务所努

: 点考张证照, 是否真的该去尝试? 谢谢大家
作者: PitzMan   2018-07-12 22:24:00
推 强者!!! 很棒的文,感谢分享!!! LoL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7-13 08:06:00
本文写了一堆,看不出到专利事务所"练功"对职涯的好处要强调事务所的专业,那就是写案子,可你一旦离开事务所就是离开这方面的专业前沿。结果就是如果要强调写案子的本事,那职涯规划就是一直待在事务所。这其实和要强调工业技术专业,那就是单纯待在研发部。一旦分心去作专利业务,不管走事务所或公司智财法务,都是分薄技术专业的作法。所以才说,要到哪里练什么功,先想清楚自己职涯规划。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练功。
楼主: zhenyuyang (bibby)   2018-07-13 08:26:00
各位早安,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变动的时代,深耕单一技能,只能祈祷他不会蛋塔效应。例如:某家工业4.0的企业,要求多数工程师要有设备、平台与智权的概念。例如:那时欧菲光追打TPK与台湾触控企业,许多能力强的工程师,因为市场因素,无法找到对应的职缺。许多中年失业的人,不是不厉害,而是市场供需失衡,仅以上述补充。http://www.taifer.com.tw/taifer/tf/050002/47.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