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因老师讲到重点:口白是全剧的中心。更进一步说,全剧的主角,就是口
白。
而且,传统上,担任口白的人,就是这个剧团的老板。老板站第一线来跟你
观众搏感情,把我们拉到他的故事里,这先天在气氛上就有加成。这大约从四百
多年前,发明了布袋戏的那个秀才,就是这样的。
口白也同时具有指示操偶师的功用,这在古早没有导播的时代很重要。多一
个人进来配,那就是多一个主角,单口变双口,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再多几个
,这台戏在本质上给人的感觉,或许就不一样了。
然而拍成电视剧,变成录制的影像作品,古早时的那些做法,似乎就没有必
要坚持。不过,几十年来的黄家和别家拍的布袋戏,绝大多数也都还是老板站第
一线当口白,即便才刚出道,或者老了病了,配得不好,也要硬撑。除了习惯以
外,这有什么不得不如此的理由呢?
无论有什么理由,我感觉到的,就是跟你搏感情的心意。戏偶不是真人,人
声再能变也有限,但这个心意一摆出来,我们自然就愿意接受各种比较简约、简
陋的表现手法,然后,投入其中得到的感动,兴许还有甚于大作。
这和同人志、同人游戏、手书、自制影片是一个道理:演出者和观众,在第
一时间建立一个共识--无须刻求逼真,只要表情、达意、传神;大家一起来看
看,我们在这些条件限制下,可以做到些什么。于是我们可以接受男配女声,可
以接受怪腔怪调,而且不是忍受,而是带着乐趣来看。虽然会有外人吃不下,然
而也顾不了那么多。
然后为了好看,为了吸引观众,除了口白和戏偶、操作这些核心,大家也开
始加外挂,加特效。适度的外挂可以让人看更爽,但过份了就会令人倒弹,因为
感觉你原始的心意减了。
再然后到现在,日语版采用多人配音,效果是很好,可是这在本质上,就把
这戏从野生的表演艺术,转换成精致的正剧了。其实这些年,霹雳、金光早就在
走这路,这样一来,观众的要求、期待会变很高,剧组要顾的东西也会变得非常
多,然而专业的声优除了正常发挥以外,能不能像“哑子的哭声”这些经典段落
,给我们灵魂上的震撼呢?大概很难,因为他们只是在工作,不是身兼艺术家和
经营者的老板。
去年一部讲空军的纪录片《冲天》,张钊维导演,也请学生团队做了动画,
配音请了金士杰、张艾嘉、蔡健雅等人,其中金士杰配得最好,除了他本身的功
底之外,还有一点:他父亲就是空军的教官,他配这部片,也是在讲自己家的故
事。同人的感觉,就建立起来了。《冲天》的手绘动画,张数很少,甚至可以说
只是连环静画,画面也比较简约,但我觉得很传神,很感人。他们在资源限制之
下,尽到了自己的心意,而不是像之前一些纪录片,花了几十万请人做一两段3D
动画,结果都很难看,我宁愿你放照片或静画就算了。顺便推荐《冲天》,现在
各通路都有售。
工笔有工笔的画法,写意有写意的画法,可以揉合,但本质不能乱,否则作
者和观众的期望都会出问题。我认为东离的主要问题就在此。这部精心制作,显
然是工笔的路数,然而习惯了写意、习惯了老板站第一线跟你搏感情的老戏迷,
听到田中敦子的旁白会觉得怪;在台配方面,黄汇峰除了经验尚少,更重要的问
题是他有没有作为一个“老板”的自觉与意志。这个老板,和戏曲界的“梅老板
”、“尚老板”是一个意思:他是他艺业的主人,各种意义上都要是master。
在这方面,相对于他的父祖,黄汇峰是严重不利的。首先这就不是他自己带
的团,他只是这次制作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再来,身为富二代(黄俊雄那一代都
不算富有),他打拼的意志也不免被怀疑。黄立纲出道作是1999年的《射雕英雄
传》,当年不少人第一时间想的也是“这个公子哥扛得起来吗?还不是要老爸带
?”后来他确实很拼,开了新金光,这样十几年下来才得到认同。
东离的物质条件和运作制度,在布袋戏史上,应该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好了
,这是霹雳和观众之幸,却也是黄汇峰的不幸。再者,今人惯看的是工笔式的美
国大片与日本动漫,黄汇峰虽然也应该看过不少写意式的老戏,可是在这一档,
他要用哪个模式?剧本上的台词、旁白又是哪个模式?这依违取舍之间,怎样才
能做到对劲、对味?如果根本的方向是乱的,他和女性口白没能和观众建起一个
共识,那么,以尚未到家的写意工夫,却要画工笔,必然是事倍功半。而观众也
只会拿他和一流专业配音员比较,不会当他是一个或许值得交心的“老板”。
制作方面,今后必定能有一大票各国的新观众了,再开戏又要怎么开呢?不
可能每家都像东离这样大手笔大制作,如果你想延续简约的、写意的做法,又可
以怎样做到感人呢?回到单人或多人配音的问题,如果要继续单人,那么“老板
”可以给人的感受仍是必须;如果要改多人,那可能就要从根本的制作思维上全
改,剧本的写法都要从头来过,才能仍然有它身为布袋戏这个剧种的独特灵魂,
不至于变成只是用木偶来演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