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探索] 活着没有意义,又不敢自杀的话要怎么办?

楼主: gordianknot (curtis_chang)   2017-09-23 20:49:06
大学时曾和教授谈论生命意义是什么,教授当时跟我说:“不要去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没有答案”,在当时我对这句话半懂不懂,现在我既肯定这句话也否定这句话,否定
是因为,生命的义意不是没有答案的,只是它不是一个答案,即便它不是一个答案,也不
否定追寻义意的历程,因为这是必要的,追寻意义的目的在耗尽一切向外追寻的力量,直
到我们将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回归平静与喜悦。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在追寻意义与成就,
但你很少会看到有人在追寻喜悦平静与自在,因为很无聊没意义,而一个能感到喜悦平
静与自在的人并不会刻意的追寻意义与成就,这是很吊诡的一件事。
WillSmith主演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一整部片Will Smith都一直在问幸褔是什么
,但他为了忙于生计与孩子,完全没有时间休息片刻,就在片尾时,当Will Smith找到工
作,终于停下追逐的脚步,不再追寻以后,然后说道:“这一刻我才知道原来这叫幸福”
,然而现实状况是,当我们落于这样的情境中,我们不会做出“原来这一刻叫做幸福”的
结论,而会想办法再次重现这一幕,因为我们认为这份幸福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没有
想过这是因为当我们追逐的心止息以后,自然而然产生的,这一幕道出了想要追逐意义感
或幸褔的人之所以不断地想再复制这份经验的原因。
然而意义感及无意义感还本身还有另一个层次的意义。
“无意义感”是什么呢?它是一份感受,伴随着能量低落及拒绝当下经验的感受,它的意
义在告诉我们,我们接触不到意义感,所以才需要追寻(看起来像废话,但这是我花了很
久的时候才领会的,这句话对我太重要了),而不是追寻意义感本身有什么了不起,
它是一种指标,它在提醒我一件事,那就是我失衡了,失衡有很多深层的原因在,然而不
管失衡的原因是什么,要达成“无意义感”,必需要有低落的感受及想逃离当下或一直以
来重复性状态的困境,这二个还真的缺一不可,一个人可以很噪动完全静不下不能专注、
完全的与当下失连但是不会有“无意义感”,一个人可以困在逆境很久但仍然能量满满
而不会有无意义感,但是能量多少是浮动的,所以每天能够做一些例行琐事来将自己的心
拉回当下,及适度的运动就变得很重要,这种每天仪式性的作为是达成意义感的重要方法
,但多半都被追寻意义感的人标定为“毫无意义”,所以多半不会去做,甚至内心会
OS:“你们天天干这些事有什么意义?”,事实上一切的问题都出于自己的失衡。但是失
衡本身不是坏事,当一个人长期在机械化的模式中,需要这个失衡来提醒自己,只是有些
人会一直顺着失衡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定课”“仪轨”或“好的习惯”这么重要的原因
正因为有追寻本身才会了解什么是无意义感,也才会知道如何达成,知道他是什么,不是
什么!追寻本身一定导致失败,但它却有它的必要性,然而,意义感的另一个层
次是可以被追寻与达成的!
意义感的另一个层次的确可以透过某些方式达成,苏菲神秘主义称为“内在真相”(
inner Truth),禅宗的云门三句也提到“内在真相”的过程——“顾、`见、疑”,内在
真相在说明某种内在经验在升起的瞬间,伴随着一种“就是这个”的真实感,在这之前会
陷入长期的困惑之中,当内在真相出现时,不但困惑消失,所伴随而来的答案及意义感与
真实感,除了开心与兴奋以外,还能松脱困惑前的执著,创意工作者最常做这样的训练,
他们常常需要进入思索创意的压力之中,同时平衡这份压力,所以创意工作者也需要高度
专注的能力,好让自己回到当下,也需要一些放松(倾听自己)的能量,这股想要得到答
案的压力既能被平衡,又能适时的在生活中的空隙中偷跑进来,只是创意工作者拿来设计
,身心修持的人则可以拿来思索生命的问题,事实上他也不是思索,而是一股困惑想知道
的原始趋力,而不是用智能(intellect)把这股压力给解除,如果这个方法己经用的很
习惯,会发觉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突然领会”。
这种追寻不是一种外在追寻,它需要长时间与困惑的压力为伍,同时又能专注于当下且保
持平衡,当内在真相常常出现,会使我们的观点角度扩大,更能够与事物产生连结,从平
凡的事物中看到不平凡,这就是一种连结。
Rollo May在心理咨商的艺术将健康的人格分为四个要素,“个体性”“社会性”“自由
性”与“宗教性”,“宗教性”是我认为最好实现的,“宗教性”与宗教无关,而是一个
人有没有宗教情操——你会不会爱山河大地,会不会感谢一切万物,当你每天到公园散散
心,会不会跟花草树木打招呼,你会不会摸摸树木,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恩赐
,这是最立即的连结,也是亲近自己的一种方式。
追寻意义感最终就是做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亲近最真实的自己,要做到这件事,便是接受
每一份经验,即便偶发的无意义感,因为人不可能拒绝某一份内在经验的同时,还能够“
做自己”,因为每一份经验都是由内在升起的,既然是内在升起的,就是是自己的一部份。
会追寻意义感的人多少会为自己带来某种程度的混乱,在生命早期就能接触这件事是好事
,当你有了孩子,你会抓着孩子当作浮木以回避无意义感,当你步入中老年,你没有足够
的力量直视这份无意义感,人生本来就有“路线”上的分岐,依据这些分岐使我们有“状
态”与“结构”上的差异,因为课题的不同,所追求的结构与状态也应该不同,新时代重
视“状态”,传统则很重视“结构”,但是我们应该把“路线”也加进来考虑,状态只能
是高高低低的,除非你有个稳定的结构,从状态走入结构除了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大概没
有第二条路了。
※ 如果你有研究占星或人类图,内在真相对应到人类图的61闸,占星则是魔羯的压力原
型,你可以参考参考,不过参考参考就好,不要勉强,最后还是得回归自己的本质。
作者: te912   2017-09-23 20:55:00
好文 感谢分享
作者: ya0380 (Aser/Asher)   2017-09-23 20:56:00
能感觉无意义其实很幸福了
作者: Cideo (密码锁)   2017-09-23 21:43:00
推 对于绝对的真相,意义与否的相对性将自动消融,仅剩纯然地安在
作者: singleflying (馅饼)   2017-09-23 22:18:00
推 追寻意义本身就是意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