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anstancer (映星水镜)》之铭言:
我想讲讲我的经验,这部分杰德在书里面只有稍微提到,书里面的角色,印像中是叫
布蕾特,我要谈的是关于布蕾特在湖边跟自己争论那一段。或者说,我要谈的跟家庭
有关。
我出生的家庭是一场混乱,母亲有躁郁症,父亲则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处在这个系统
中的我,一方面不知道怎么面对母亲,却又一方面要担起父亲的责任来面对母亲,换
句话说,我一方面在心理上被母亲抛弃,另一方面又被迫成长成能处理一个四五岁的
孩子根本不能处理的问题的人。
这样的成长经验告诉我几件事:羞愧、我被遗弃、我不值得。
羞愧感分成两种,一种是针对事的,“啊我做错这件事了,我下次应该要改进”,另
一种则是针对人的,“我做错这件事了,我真是没救了”。我的成长学到的是后者,
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一个声音在背后告诉我:“不可以犯错,犯错会被处罚”“
你看看你又做错了,你不应该这样子”“不对啦,你应该要怎样怎样”。
这种根本上的羞愧带给我的,是我的完美主义,以及伴随而来的,我因为想让每件事
都顺我的意(这是完美主义的根源),所产生的控制一切的冲动,而这样的控制是不
由自主的。
完美主义让我衍伸出了强烈的控制欲,而被遗弃则跟小时候没办法与父母建立连结有
关,我缺乏了基本上的关系连结,这让我的根源处在一种空虚的状态,于是进而衍伸
出了一种想法:“我不值得”,比如“我不值得变好”。
我一直带着我母亲的批评和我父亲的软弱活着,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些信念才会消失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活着,每一天晚上睡觉前,我都希望自己能一觉不起,我消
失了还比活着好。
这样子的生活,一直到我认清一件事以后才开始有了改变:我没有那么好。
这个“我没有那么好”的意思,是指我终于知道我其实有权利放弃控制一切,换句话
说,我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而且也知道自己的确不可能解答所有问题,这样子的转
变,是从我知道有一个人愿意无条件接纳我为止。
附带一提,当我以完美主义/控制狂的身分活着时,我认为每个人与我接触都是有目的
的,我没办法与人建立任何单纯的关系,而当我跟这些我觉得“他们活得都很正常,
只有我不正常”的人相处时,我同时也觉得我自己很没用,“为什么你不能活得像他
们一样正常?”。
我能够从固化的模式中离开,是从被接纳开始。
看杰德的书,我其实有点好奇为什么里面提的一些概念这么难被接受,比如说裘琳察
觉到“每个人事实上都是孤独的”,或者后面所提的“死亡是徒劳无功的”,这些概
念对我来说好像有启发性,但是触碰不到我的问题。
事实上,那只代表了我那时候需要的不是杰德‧麦肯纳的三部曲,而是另一种疗育。
我没有经历过所谓的灵魂暗夜,或者说,我出生之后的每一天都是灵魂暗夜,一般人
或许还能把开悟或神当成信仰来依靠,但我连一个依靠都没有。
透过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杰德的是一种方法,而且他给了一个示范,但是这个方法
不是一体适用。我能理智上知道杰德的方法是什么、在讲什么、想做什么,但是实际
上我不认为有什么路是不可逆的,也没有所谓的痛苦的探索,探索反而是越来越轻松
的一段过程。
因此,杰德的灵性自体解析并不是一个适用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