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108-1 张哲政 分析化学一

楼主: awei (寻梦人)   2020-08-08 23:51:46
※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8-1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张哲政(CCC)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化学系大二必修
δ 课程大概内容
I. Nature and Too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I. Analytical Measurement
III. Data Handling
第一次期中考 (Skoog Chapter 1 ~ 7)
IV. Stoichiometry & Equilibrium
V. Neutralization Titration
VI. Complexometric Analysis
VII. Introduction to Electrochemistry
VIII. 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
IX. Potentiometry
第二次期中考 (Skoog Chapter 8 ~ 21)
X. Electrolysis
期末考 (全范围,Skoog Chapter 1 ~ 23)
主题编号是老师自行编排的,并没有特别对应到哪一本书或是哪一章节。
事实上多数章节内容都有混用2本以上教科书,详见“上课用书”一项。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说实话这只是给爽用的,与其纠结几颗星,不如从内文来推敲这老师到底适不适合你。
客观评价 (学习导向) ★★★★☆
私心评价 (得分导向) ★★★
一句话,泪推 ★★★★★
大学必修最硬担当 ★★★★★
擅长考试的学生很吃香 ★★★★★
大学生一定要来体验一下“哲政之夜” ★★★★★
不要再上分析课了,拜托来点心灵鸡汤 ★★★★★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Skoog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9th Edition
Harris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8th Edition
系上帮学生订的书是Skoog,老师也只要求我们读这本 (课本真的要读,不然会GG)
但老师的投影片和讲义其实有一大部分取材自Harris
并佐以其它分析化学教材作为辅助,因为占比不多故不列举出。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100% 投影片,纯粹的演讲型课程,但上课时你的手会停不下来。
老师上课会使用自制的投影片授课,
并按照当前教学进度,发下“节录自投影片”的填空讲义,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每上完一个小段落、或是每一节下课前都会供学生发问,
每堂课一开始老师也会帮大家recap前一次教的内容,确保概念能够衔接。
偶尔也会分享一些启蒙的故事、或是谈谈自己的治学理念。
老师的投影片大概是我在大学生涯中看过最精致的,
整个动画的设计、版面的安排等都非常细致,不过有时也会觉得眼花撩乱
(最高纪录是子标题叠了6层,是在吃千层蛋糕腻XD)
老师会逐条讲解投影片、授课有条理,
但口述速度和投影片切换速度略快,不一定能让每个人听懂,
手抄笔记有时会跟不上,学生需要发问确保理解所有的观念。
老师鼓励同学上课动脑思考,所以偶尔也会故意在投影片上列出一些错误的解题方法,
解完后再送上一个大红叉,让大家醒醒脑。
有一些课程基本规定让这门课变得很不凉,最主要的一项就是
“严禁照相录影、也不会上传投影片和讲义,翘课者不得补领讲义,他人亦不可代领”
唯一记录课堂内容的方式便是“抄笔记”,这也是老师想要大家在这堂课学会的技能。
从精编投影片看得出来教授备课用心,而从课程的整体设计能够发现他对学生期许高、
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坚持,不过他也愿意与学生讨论并听取建议改进教学,
有任何问题举凡像是分析内容的、课程制度的、人生道理的,
都欢迎去找老师,他都很愿意花时间和大家讨论,
本鲁先前囤积了一堆问题拿去问他,他居然花了一个多小时全部回答出来,
真的让我泪流满面,这也是我在学期末愿意赌上一切把Skoog读完的原因之一QQ
也请特别注意到“填空讲义”只作辅助学习用,本身“绝非”准备考试的利器,
光靠上课填格子对应付段考没什么帮助,因为讲义经特别设计,排版紊乱、内容简略,
所以仍需自行将上课内容完整地整理成笔记。
由于实在太难读懂,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讲义反而是绊脚石,
(你连哪格是要填的洞、哪格是单纯的空白都分不清楚,
有时标题会整个被挖掉,同时内文又充斥着很诡异的typo来误导你)
所以后来把它当成“老师额外送你的笔记”,在投影片图表较多的时候让你省点力气,
但它始终只是帮助抄笔记的一个媒介,不需要太依赖、更不必拘泥于讲义的填空。
依老师心思缜密的个性,我很难相信他亲手编制的讲义可以这么糟糕,
后来我想通了,这一定是老师精心设计的“试炼”,要我们学会自己辨别错误 (误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较高得分期中考 34%
较低得分期中考 24%
期末考 42%
加分用随堂考 调分用,对低分群效果显著
加分用课堂笔记 调分用,仅用于抢救不及格
算是“考试100%”类型的课程。
这堂课不管是段考、小考,每1分都需要努力耕耘才能获得,是非常扎实的课程。
因为段考分数没有很好拿,大多数同学还是相当依赖小考调分。
不过这一届老师时不时会有“福利大放送”的情况,所以我想难度已经不若以往了。
老师人很好的,他会努力用最后两个管道来让辛苦挣扎的同学低空飞过,
真的不行还会在期末结算时开线性公式抢救大家,所以不要轻言放弃这门课啊!!!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虽然没有作业,但老师会在每一个教学主题最后布置约10题问题,给大家练习。
由于熟悉这些题目对于准备期中考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强烈建议自己一题题做完,
不过对于期末考就没什么效果了,顶多就拿来复习观念用。
助教会把自己写的答案附上,但都错满多的,同学得互相核对纠错,或去问老师才行。
随堂考模式类似无机一,这学期考了5次,间隔不定,短至1周、长至1个多月。
通常会在刚上课或是下课前考,小考当天老师会带着牛皮纸袋,
要求大家移动座位,记得把计算机带在身上喔。
内容为上课内容、例题计算以及课本名词,好比把段考的5、6个小题抽出来考,
满分都差不多在10分左右,只给十几分钟作答,通常没办法写完,答题时动作得快些。
段考是这门课的重头戏,这堂课的考试制度有几点要注意的地方:
1. 考试时直接作答在题目卷上并收回不发还,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考古题。
2. 三次段考都不在原上课时间,而是另择平日18:30进行,俗称“哲政之夜”
确切时间会在开学时就全数公布,同学需将当晚的行程排开。
3. 考试日期也不会像一般“三次段考制”的课程那样等距 (如有机一、无机一)
这堂课三次段考前的时长间距比是3:2:1,
意味着第一次段考会在校订期中周举行,而第二和第三次只有隔两周、非常接近,
这么做是因为老师希望期末考不要新增太多内容,让我们好好复习以前的章节。
4. 听到这边,应该就知道这堂课的可怕之处了吧?
期末考是全范围 (comprehensive) 喔,真的硬爆!
 由于前两次期中的难度和期末相差甚远,所以下面分成两部分来讨论。
 
 期中考满分都在110以上,考试时间2至3个小时,老师视同学作答状况当场决定。
 写不完很正常,因为得分上限为100,所以要与时间赛跑、努力在时限内抢分。
 整份考卷约有10几个大题,除了题干会用Arial Narrow塞满之外,
 每个母题会有子题、下面还会有子子题和子子子题,
 还会一直要你比较某一子子题和另大题子子子题的异同处,
 所以题号会是用“1. C. II. b) iv)”这样来回答,
 作答空间常常不太够,同学要自己缩小字体喔,也因为题数很多,
 所以每个小题配分都是0.5、1%在算的,你常常会遇到
 “花了10分钟只写了5分,然后助教改的时候再扣你3.5分”这样的情况。
 期中考题型很多元,包括:
 1. 名词题:包含缩写全名、定义解释、比较异同,甚至是画图说明等等,有背有分。
 因为老师要求大家要自己读课本,所以有将近一半的单字都是上课没教的,
 回家时要把课本中所有难字背起来才能拿高分,
 答案多以老师上课口述或以课本内文说明的为准,自己乱掰会拿不到分。
 2. 配对题:名词题变种,上面列出50个英文单字,再给20题定义叙述,要你填入答案。
这个也是有看课本会很吃香,因为有一半的正确答案都不会出现上方的单字表,
你在考卷上找一个小时都找不到,唯一正解就是从自己的大脑把单字找出来,
我是觉得老师这样出真的很坏啦…
 3. 课本题:老师的独门暗器,专门给有读课本的人拿分。
 题目叙述会变成下面这样子
 “请用课本例题6-8的计算方式来求得样品浓度误差”、
 “请将课本图18-3所描述的三种载子传递方式列举出来”
 “请举出课本第17页的取药规范七种其四”
让没看课本的你超傻眼,但当你考完翻开课本,会发现这些题目其实很简单,
考完会有种想打老师的冲动(X
4. 计算申论题:试卷中最主要的题型,CP值很高,也是大家主要的分数来源。

“哲政之夜”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计算题和申论题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时常在算完一小题计算之后,就会在下一个子题继续追问你
“为什么套另种解法就不行?”、“这个答案有什么统计意义?”、
“这算出来的误差可能是在实验过程的哪种因素造成?”
必须通读分析化学、有完整的理解背后的意涵,才有可能拿到全部分数。
不过这学期老师有把期中难度降低,很多题目 (约六成) 直接拿习题或上课例题充当,
所以大家得分状况普遍不错。
顺带一提,会用到的计算公式表会在开学第一节课公布,考试时也会附在试卷末页,
但要特别注意“公式等号左边的符号会全部挖掉”,
同学要自己记得公式中各符号意义、使用条件和时机,以及等号左边的模样。
5. 影片作文题:本试卷难度最高、CP值最低的题型,给不想继续写的同学打发时间用。
老师认为“全人教育”不分学门、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他鼓励同学把课堂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他会出一大题15分左右的作文题,题干会有一大段时事文章,
并在考试期间花个10分钟拉下投影幕播放新闻,有种在考学测作文的既视感。
开放式作答,但必须使用分析化学的手法,
通常要把论点写完整,我想至少需要300至500个字 (characters),
所以相当耗时,一般不建议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除非你在前面算累了想休息一下,欢迎来这边抒发个人想法。
这种题目是素养题型,无从准备、考古题也没什么效果,这边可以稍微泄个题:
第一次是考“台中便当店传出集体中毒 (2019.05) ”
要自己想办法采样找出便当污染来源、并借由品管来改善品质;
第二次则是考“美国德州化工厂爆炸 (2019.11) ”
从季风方向推测污染范围,采样土壤颗粒来检验毒害程度,并猜出造成爆炸的化合物。
期末考的部份,满分高达150,考试时间超过3个小时,题目形式大致同期中,
不过整体难度有提升,课本题、例题习题、名词题这种好拿分的题型几乎全数删掉,
多数题目都是原创的,范围也都横跨多个章节,同时题干长度、子数数目大解放,
有些大题甚至要花上近1小时才能作答完成。
作答的策略同期中,选你自己擅长的题型、努力在时限内把总得分冲向100即可,
不要尝试答完所有题目。
期末考的题型如下:
1. 计算申论题:占了将近100分,试卷中最主要的题型,是期中考的强化版。
期末考的题目绝大多数都是跨章节整合题型,
子题与子题间虽然独立、但同子题下的子子题彼此却是环环相扣,
有一个卡住后面就会回答不出来,所以复习前两次考试内容是很重要的,举例像是
“探讨浓度差电池的三种系统误差来源和随机误差来源”
“说明activity对于错化反应电位滴定的影响”
由此可知单纯只念某一章没什么得分效果。虽然大多数计算申论题都要用到旧观念,
但个人有发现有少部分其实只是单纯的电化学,这种题目相对简单一些,
所以复习之余,还是专心跟新进度喔。
2. 课堂活用题:大概占了30几分,送分题第1型,内容千奇百怪,感觉很偏门的题目 (?
举三个为例。
其一是先前提到的“影片作文题”,当个分析小侦探来解决新闻时事;
其二是要回想起开学第一堂课,并默写出四个syllabus上的“课程目标”;
其三则是要我们当出题者 (一日哲政体验) ,凭空“自问自答”一题分析化学问题,
题型需兼具计算和申论两类,且范围要横跨期中前、后两时间点,
题目数字可自己设计、但不得援引试卷题目 (辛苦助教了哈哈
3. 人文教育题:大概占了10分,送分题第2型,作答即将迈入第4个小时,
已经升华到心灵层面的境界了。
考试后期会播放Auld Lang Syne (苏格兰文,中译友谊万岁),要我们写出歌词的涵义,
不过当下播的不是英文,所以你也听不懂,那要如何作答呢?
原来老师在过年前有寄一封信,除了把这首歌的youtube连结给我们之外,
也有说明歌词的含意,认真读完那封信就会回答。
此外也会要你简单介绍老师曾在课堂上端出的两碗鸡汤,并且谈谈你的感想和启发。
本题型得分独立计算,不受“考试得分上限100”之限制,
可见老师还是希望能在他的课堂上落实全人教育。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从各篇文章的“策略”应该不难看出,我在修一门课时会尝试去寻找“捷径”,
看有什么管道可以让我花费最少的力气去得分,说实话这样的学习态度真的是不太好
(乖宝宝不要学),但这的确是自己得以免于被重担压垮的方法。
然而整学期下来,我在这堂课始终都找不到破解方法,
从课程制度、试题设计等各方面来看,这堂课不存在所谓的“捷径”,
即便你拿到了考古题,你也会发现各届题目内容的相似度根本趋近于零。
老师为了公平,设下多重防呆机制,确保同学得的每一分都是自己耕耘出来的,
所以唯勤 (回头?) 是岸,唯一的策略就是乖乖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学习分析化学。
由于课程模式,学生的学期成绩会和课程要求的达成率呈高度相关,
而根据教授说辞,我有大致整理出三个课堂要求:
1. 认真听讲,尽可能吸收并理解教授传递的每一个知识
2. 培养抄录和整理笔记的习惯
3. 自主进行课后学习,包括课本阅读和习题演练
首先,对于爱翘课的学生,会因为错过很多得分机会,包括小考、讲义等内容,
而有很高的机率直接被送下去,再者,对于听讲能力不够的学生,
前两点可能会互相冲突、顾此失彼,需要使用对策方能应付。
打个比方来说,在教室中你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埋头狂抄猛抄,
笔记精美到可以直接拿去卖,但当你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可能说不出个所以然
(符合课堂要求2);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看到有些学生上课一直托腮,
到下课都没把铅笔盒、笔记本拿出来,但意外地他却可以回答许多问题
(符合课堂要求1)。
老师想将学生训练成两者兼具的人,他认为“听讲抄录”是全人教育重要的终身技能,
所以讲义投影片不上传,正是要迫使同学达成2,
毕竟再聪明的人,到了期末考前一天也不太可能记得学期初教的公式;
而短时间内在投影片中塞入大量的资讯,并援引非常多课本外的知识,
是要同学能够达成1,会这么说是因为在“顾著抄笔记而漏听的内容”中,
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课后根本无从找起的,在课堂上是你弄懂的唯一机会。
至于第3点,我想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只会带比较重要 (或是比较难) 的知识,
所以把琐碎、过于基本的内容丢给学生,要自己回家读课本或练习题,
不得不说,每周都要读50页课本外加练10、20题的计算题,其实也占用非常多的时间。
务必注意,上课听讲和课后学习是两回事,认真上课并不代表可以轻松过关,
从期中题型可以看见,读课本会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在分数上也占不少的比重。
虽然立意良善,但我想对于一般程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上课全神贯注还是有可能两边顾不好,有时课后也没有充裕时间完成老师的所有要求,
概念的不理解再加上缺乏练习,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没能在期末考中存活下来。
所以根据前人的经验,我推断“组团”是一个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个“团”可以是读书会、可以是情报商,也可以是互助会,
大方向就是藉众人之力,合力完成老师的高标准要求。
前述有提到3点课程目标,而多数同学都可以被归类成“某一属性较强”的学生,
那就按其属性分配相关的工作,当然三种属性都强的学生能在这门课自立自强,
就没有组团的理由,不过这种人算是极少数。组团的细则、模式端看成员们的意愿,
就不细讲了,这边概略地举出几个用途:
1. “笔记组”和“理解组”就是良好的互补对象,前者提供后者精美的笔记,
后者就担任咨询顾问给前者问到饱,这比较像是情报商
2. 所有成员一起写题目 (包括讲义entertainment、习题HW、和课本example),
一起对答案、问问题,顺便帮助教纠错,偏向互助会的性质
3. 分配某一周或某一章的课本进度,让大家轮流负责制作简要的单字表、
并勾选重要的图表要大家背,大幅缩短课后准备时间,就像读书会一样。
必须说,组团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千万不能因为背后有团队撑腰就开始怠慢,
毕竟团队只不过是一个教学平台,该会的、该念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少,
仍然要靠自己努力来争取分数。
加上团体行动势必要进行磨合,如何在倦怠时互相砥砺也是一门课题,
而且这种团体非常依赖成员彼此间的信赖和责任感,
混分仔的出现很有可能迅速拖垮整个团队,成员的强烈动机是维持团队运行的动力源。
在一个地狱难度的副本中,也是需要各职业的玩家合作无间,
才有机会推倒最终boss,两者道理是一样的。
总结来说,准备项目包含:
听讲、抄笔记 50% → 刷题目 30% → 读课本、背单字图表 20%
上述比例代表重要程度,是我从考试题目大致推算出来的概略结果。
记得按部就班复习,除了能避免在段考前堆积太多章节读不完,
也能藉小考的良好表现而获得较多的调分机会。
Ψ 总结
这边撷取某一次的课堂共笔和课本笔记,成员已同意转载,有兴趣的可以参考,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出来的结果。
课堂共笔
;课本笔记

过去在板上关於哲政老师的评价文,我想已多到不可计数了,同学的论战也相当精彩。
我很好奇这么一堂“硬课”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所以早在开学前有针对这堂课的评价文进行一些分析,并听取了建议,
在学期中组团让成员彼此能够互相协助,也尝试用“老师备课”的角度去制作共笔,
学期结束后还写了一篇超长的评价文 (应该不会被End吧哈哈) 来回顾这堂课的一切,
才发现我真的在这堂课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
这应该也是我在大学必修课中最投入的一门吧。
不得不说,这堂课的确超硬,硬到我觉得值5学分,这是大学生涯修过最费时的一门课。
(BTW,文中私心评价的星数,其实对应到个人的轻松/心累程度)
我一直觉得老师是站在台湾教育制度顶点上的人,整个课程设计的完整度极高,
老师本身实力也超强,但过于热衷于考试的教学模式似乎也引来一些反弹。
(举例像是天哥就觉得没必要这样)
考试当下容易紧张、不擅长抓考点的同学修这门课会比较辛苦一点。
老师这种难度的课在本系教就算了,拿去外系教我是觉得根本overwhelming,
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据说下学年有个系的分析丁会被哲政教到,你各位务必撑住啊!
作者: SkyStreaM (天河)   2020-08-09 00:22:00
推CCC 虽然下学期不是他
作者: FTICR (FT-ICR)   2020-08-09 00:55:00
非常中肯! 以前上他的课大家也是哇哇叫 不满,他说他在美国教课也是这样。但是国外每学期课程数远少于台湾啊......
作者: KH21 (nihonium)   2020-08-09 04:31:00
难忘的回忆,很有启发性的课
作者: mayolane (mayolaneisyagami)   2020-08-10 12:02:00
上课上得不错可是考试在整人
作者: samuel8746 (圆圆)   2020-08-10 17:20:00
抄笔记前要先找到挖好的洞,抄完时就到下一part了
作者: wayne121212 (拂晓时分的湛蓝)   2020-08-12 01:50:00
撇除掉考试的部分就是好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