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
         本文为台大教育学程学会课程部于107-2学期进行课程访谈之部分成果,经受
         访者同意、访谈者整理后发布,希望能给予有志修习教育学程的同学修课上的
         参考。
      哪一学年度修课:107-1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社会系 薛承泰 老师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师资培育中心 教育专业课程 教育基础学
         旧制为四选二,新制为三选二
          (似乎另有社会系专班,当年度亦由薛老师开设)
      δ 课程大概内容
         (摘自CEIBA)
         教育社会学简介
         导读
         台湾社会变迁与教育发展:台湾人口大震荡第一章与第六章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教育社会学理论
         教育与人力资本
         教育与不均
         教育与社会流动
         教师的保障(退休制度)
                  +
         很多很多老师对人口及教育政策的看法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人口的部分 ★★★★
          其余课程内容 ★★
          整体 ★★★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无指定上课用书,老师会将PPT及参考阅读上传CEIBA。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多以投影片+讲述进行。
         老师气场很强,每次上课都像是在听一场很激昂的演讲。尤其是讲到他钻研的
         人口议题时,总会提起以前他在当社会局长时的各种丰功伟业,还有明察秋毫
         的眼光,顺便批评当时的官员没有先见之明。讲课常常夹带他对时事的看法,
         有时政党色彩很浓。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学期初未明确说明评分方式。后来在期末考及期末报告前,老师表示以往
         都是先订好标准,例如考试30%,报告40%,这次则视大家情形而定,如果报告
         情形比较好,就把报告分数比例提高,反之亦然。
             至于期中报告,则偏向小组向全班说明期末报告的方向及进度,老师会从
         中提醒应注意或改进的事项,没有特别说明占比。作业的部分,曾因为太多人
         没达到老师的水准,所以要求全班重写过。老师事后表示,他注重的是数据证
         明,太多人只是含糊的写过自己的感想。不过这点同样未事先说明,让人有点
         摸不著头绪。
             期末考范围是整学期,可以带小抄应试。我过了几堂课后,就几乎都在做
         自己的事,但把PPT看熟,大概抓到老师的重点,把年分数据背起来,还是考得
         不错。因为是讲述为主,老师讲课时也不太会管下面在做什么,算是偏凉的课。
         只有一次本人在赶作业,一直用笔电敲键盘被他当,其他时间都没有看过老师
         管学生。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总共出了两次作业,都集中在前半学期。作业形式为老师指定题目,针对
         问题做出说明或评论,篇幅以一面A4纸以内为原则〈不含参考资料〉。第一次
         比较九年国教及广设大学两次的教育改革,做出评论;第二次则任选三个国家
         ,从受教人口、教育经费占比等各项数据比较其教育现况。出作业时机都是在
         老师上课讲到某个点时,神来一笔,觉得很重要,所以请大家回去查资料撰写
         作业,刚开始有点抓不到老师的节奏,不过还好只写两次作业,没有造成太大
         的困扰。
             期中期末各有一次分组报告,两次报告的主轴理论上相同,要从教育社会
         学领域中,选出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期中时先确定方向,初步蒐集资料,报告
         完后老师给建议,再依据此建议进行期末完整报告。期末除了上台报告外,还
         要另外写书面。个人觉得报告方式没问题,不过由于教育社会学范畴不少,薛
         老师注重的层面比较偏传统划分,较少涵盖到教室内微观教社的部分。也因此
         ,我们当时本来想要做相关题目,就被老师直接打退。其他大部分组别,也因
         为学期刚开始,没有接触过太多相关议题,所以清一色选的是老师上课一再重
         复的人口、经济分配等议题。感觉课程范围有点侷限。
             此外另有一次期末考,范围为整学期内容。可带一张A4双面手写小抄应考
         ,老师表示,研究每人笔记的状况,就知道同学有没有抓到重点,所以交卷时
         要大家把小抄连同答案卷一同交回。题目是若干申论题,命题都跟上课一再强
         调的点重合,理论上不难。但老师一直强调“拿出证据来,长度不是重点,是
         看你有没有言之有物!”个人猜想他希望我们结合数据,说明社会现象其来有
         自。最后我的分数好像是85上下,算是高的。学期总成绩A。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基本上不点名,不过有因为老师连续几堂课全都在讲一样的东西,同学后
         来就不来上课了。看到人少,有点过几次名。
             再来是重点!理论上这堂课是教育基础课程,也没有先修规定,应该提供
         同学对所有教社理论比较概要的了解。不过老师上课时感觉比较像是大师开讲,
         针对他精熟的人口专题评论,其他很多主题,都是后来考教检的时候补起来的,
         所以不是很满意。另外,作业及报告规定,很多都不太清楚,或是交完作业才
         表示说,希望要像社会系研究一样提出具体证据,到各国网站查教育现况,把
         各种数据相加相乘相除等等…跌跌撞撞一学期才比较了解要怎么呈现,如果刚
         开始清楚表明他对我们的期望,或许就会增加我对这堂课的评价。要选这堂课
         的学弟妹,这方面可以多留意。
             撇除以上缺点的话,老师口条好,讲课很有个人风采,是未来当老师的话
         可以学习的。第一次上课,他就举了二十年前的例子:“当时教改广设高中大
         学,我就大胆预言会出问题。简单的人口计算,台湾的出生率一直在下降,整
         个国家却没有一个人发现这点!这是时空的错置,同学记好了。”有上过课的
         人应该会很有印象。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非常震撼,不过后面三节课发现都在
         讲差不多的东西时,又是另一种心情了…
             第一堂课老师先表示自己上课很“有特色?”有点忘记当初的用字,才进
         行加签,中途下课就有零星几个同学默默离去。不过基本上人没满就不会规范
         加签人数。
      Ψ 总结
         教程老师中,教育社会学专业的老师不多。平常会开教社的也只有符跟外系的
         薛老师,选择很少。对我来说,至少不算雷课,但是有些东西的确要自己去捉
         摸,另外其他与教社有关的内容要教检前自己补〈不过本来教检范围就超级大,
         很难念完,所以上不完也算正常〉。就是凑学分的一堂课,不会特别推荐大家
         去修,如果是还没进教程的朋友想尝试…就…还是先不要好了^^ 到现在还是觉
         得没有上到符的教社小遗憾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