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学年度修课:
107-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李玲玲(大部分,课程授课教师)、赵荣台(其中两次上课)
δ 课程大概内容
以下复制自CEIBA
第一周:课程介绍
第二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主流化
第三周:生物多样性的现况、趋势及威胁
第四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内容与发展
第五周:基因多样性与生物安全议定书
第六周:海洋、海岸及内陆水域生物多样性
第七周:期中考周放假
第八周:生物多样性主题方案与跨领域问题+<作业一讨论>
第九周:农业生物多样性
第十周: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迁
十一周:生态系多样性与生态系做法
十二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作业二口头报告>
十三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口头与书面报告>
十四周:生物多样性永续利用
十五周:生物多样性惠益均享与名古屋议定书
十六周:我国生物多样性策略与行动计画
十七周:如何发挥专业贡献生物多样性+<作业三口头报告>
十八周:如何发挥专业贡献生物多样性+ <口头与书面报告)>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想认真上课得到相关知识者:5★
只交作业且有出席但讨论课时才上课者:5★
不想考试想发挥创意交报告者:5★
凉度:5★
甜度:5★(个人主观)
总结:5★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无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老师会按著投影片顺序讲课,口条虽好但语气有些平淡,有可能会听到打瞌睡。
报告的讨论课的话就是让我们先分组向小组内成员报告后再投票选最好的人上台报告。
课堂上常有些小活动,例如有一次是让我们种生物多样性种子之类的。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平时25%
三次报告各25%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平时成绩个人觉得要每次都达到才会拿满:
1.上课后不久助教会发张小纸,可能叫我们写该周课的心得之类的,或是回答题目,个人觉得可能是作为出缺席一个重要依据,因为几乎每堂课都有发。
2.报告的小组间讨论一定要出席,否则当小组员知道没人来就等于老师跟助教那边知道。
3.上课有发言有加分,助教有登记,但不确定加分程度为何。
报告三次,都限定在两面A4以内。第一次是跨领域问题,第二次是主流化,第三次是科系专业与主流化。然后会在要交的那天上课先跟小组间报告后,再由小组间投票选一个最好的上台代表报告,然后大家再从上台的里面投票出最好的,好像这个也有加分。
原PO上课全部都有到有交小纸,有时有听课有时没有,有听课有时候会问些问题,作业也都准时交,但没上台报告过,最后A+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出席的部分上面好像有讲到了,老师个性感觉满好的,只有最后一次上台报告时好像因为期末考周大家都忙自己的事没人问问题,有点小懊恼,但后来也不了了之。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三类加签,一样没满,200个名额好像只有不到100个人选。
中途站感觉老师好像也不太在意,不过没交到小纸应该就没那次的出席分数。
Ψ 总结
其实看之前的心得文怕怕的,要考试还会考很细之类的,但自己一学期上下来反而觉得还好。虽然有时有听课有时没听课,但感觉如果有认真听课应该收获不少。最后,依照这学期的经验,推荐这门课给想让认真学生物多样性的人,与想赚学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