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
106-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吴米森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D-school和食养农创,属于基础能力课程、密集课程
(但千万不要把它当成短时间爽拿学分的手段,会死很惨)
δ 课程大概内容
在这学期结束的时候,你会和约两三个组员住在某个地方一个礼拜,
拍出一支有电影手法的约10分钟的影片,
我们这年和前一年是大溪老街(住宿费都不用自己出,蛮爽的)
这是唯一可以确认的内容。
周间的课会是老师主讲,
而在周末应该会有一些演讲(但听说107-2的周末会直接奔兰屿)
老师在106-2在台大开课是第二年,第四次,
但据可爱助教说法,没有一次是一模一样的。
有个特点是上课时间很特别,如下:
5/3(四)、5/4(五)、
5/7(一)、5/8(二)、5/9(三)、5/10(四)、5/11(五)的
【上午6:00-9:00】
各位观众,搭捷运都来不及上课啊!!!!!
而且大部分的时候是很难准时下课的,最好是不要有重要的早九比较好
以及5/5(六)、5/6(日)、5/12(六)【上午9:00-下午6:00】
不过这就不算什么了,是吧。
老师把时间订这么奇怪,不是老师自己很养身,
他自己很像小孩,很会迟到,然后匆匆赶进教室
一是为了筛出真正想要上课的学生,
二是希望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空间、时间带来的不同体验
(不过我们这年砍到只上了四天的早六)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从这里到月球转三圈再回来这么推荐
我在107-1也跑回去补修了老师的课
而且助教还帮我找到工作,是我的衣食父母QQ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Bloomer, Kent C. and Charles W. Moore (1977) Body, Memory, and Architecture.
中译本:叶庭芬译(1981)《人体,记忆与建筑》。台北市:尚林。
Dordwell, David/ Thompson, Kristin;
曾伟祯译,“电影艺术: 形式与风格”(第10版),台北:美商麦格罗希尔国际。
中文版即可,但是真的要念的。稍后详细说明。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各种形式。除了投影片讲课、一些肢体开发活动、突然的户外教学都有可能。
助教和大家联络的方式主要会是脸书社团
(但应该还会再修正。我在这年就错过课前作业的通知,
用一个礼拜把所有课前作业完成。
真的很累。)
然后如果对于老师有任何批评、质疑,就直接和老师提出吧!
我那时候在课程的第二个礼拜就直接问老师:
“老师,你真的懂台大学生吗?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
老师的回答是,当时他有在念城乡所的博士班,所以他自己就是台大学生。
(直接丢出代表老鸟的黄色学生证)
他说,他都是专门为台大学生设计课程的。
他认为他并不需要给我们很明确的指令,因为某种程度上非常限制我们。
我们可以把明确的指令做得非常好,但那又代表什么呢?创造力在哪里?
(应该是吧…等等的。)
(我讲得很抽象,但老师也会讲得很抽象,总之当时这样的抽象说服我了。)
或许和老师的对谈才会是最有收获的部分。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甜到飞上天。我的课前作业通通都是迟交的,而在离开大溪回到台北后,
我们这组的初剪完全不能看,老师也直接坦白的说这不是一部影片,
但最后还是A+
表面上的目标通通没有达到,但我和组员从课程开始到学期末,
都努力的交出最终完整的影片;这些付出是一定会被助教、老师观察到的。
也不用担心雷组员这件事情。其他组有人直接抛弃组员,自己完成影片。
(不过他比较是和其他人意见不合的状况,不是因为雷组员。)
我们这组是在课程结束后,协议放下不想付出的组员,
然后和别组被…放置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影片,其实最后的结果也蛮好的。
老师心很软,他不希望我们纠结在分数上面,所以分数或学分不是问题。
而班上人少,学生有多投入,其实非常明显。
努力去打开感官,享受那些没有体验过的,才是重点。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前期准备工作 30% 含阅读、观影心得、提问、微型创作发表
出席率、课堂表现及课后习作 30% 出席、Attendance Exercise
期末作业 40% 完成影片、Portflio及成果展实务操演
我来翻译一下。这年的课前作业是
A.阅读指定阅读并提出各5题以上的问题
B.看10部指定电影/短片,并写心得
C.创作一支短片(应该一分钟内)
第一堂课会全班一起讨论。但不要太期待自己随便提的问题都会被讨论,
时间真的很不足,作业但求自己有所感,不用压力太大,这部分不是重点。
课程间,老师喜欢突然安排作业,
而且通常是隔天要完成。所以这门课并不适合有其他要紧的课的同学。
虽然老师看起来很西方,但课堂表现也并不是要同学很勉强自己的踊跃发言,
每个人本来就都会被关注到。我自己就是比较内向的,但做自己就好。
期末作业之前,在从大溪(或者任何老师要我们去流浪的空间)回来后,
最后一堂课会让大家把初剪播放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期末作业就是最后要得出的影片;修课学生要给D-school成果展留时间,
然后可能会有老师准备的小惊喜,大概是这样。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这门课需要用心投入,不适合太多学分数的学生;
如果有太多外务,不能用心,就会觉得这门课又沉重又痛苦;这样蛮可惜的。
今年修课的大部分都是平常有在拍片的老手,但我们这组虽然只有我有经验,
最后并不会觉得谁的收获比较多、谁的比较少。
值得提及的是,不要太期待最后的成果有多么的完美。
这不是一门教怎么拍摄影片的技术课程,而是重视体验、突破经验,
去从真实世界撷取灵感的。
所以如果过去鲜少接触电影、影片剪辑,认为期末作业会有完美的音效、画面,
这样会是有些错误,也妨碍修课经验的。
前一年这门课有先修“田野工作坊”的条件,但老师这年忘记把门槛打开了
(才让我这种漏网之鱼选到课。)
此外,先修老师的“设计如何说故事”也蛮有帮助的。
我自己后来有把这两门课补起来,
都会对这门课所需要的田野调查、编辑整理故事的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D-school的课好像都是走选课系统外的管道,
因此最好在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消息。
以往老师会随机的选择学生
(报名选课的时候我们的作答其实不是重要考量)
但最近老师似乎开始有目标性的选择学生,例如107-1的课是以高年级优先。
老师虽然自己反战,但是课名取为战斗营。
他讲课有点糊,但外表还蛮帅气的,有兴趣可以google他的名字。
他整学期只会待在台湾要上课的这几个礼拜,家人住在魁北克。
老师对于日本、法国文化似乎蛮有心得,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和老师讨论看看。
Ψ 总结
这门课适合心胸开放、闲闲没事干的学生。
会有什么收获没有办法被保证,但可以尽力去摸索看看。
也不用太过担心雷组员,因为真的是事在人为,人际关系的事情自己解决吧。
(真的受不了就去找老师/助教谈谈吧,一定可以解决的。)
啊,顺带一提,
虽然有很大量的户外教学,但绝对不会是恋爱巴士,因为真的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