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
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
105 学年度第二学期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由以下三位教授合开
机械系 詹魁元 教授
城乡所 张圣琳 教授
公卫学院 张心洁 教授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Dschool 课程,全校学生皆可修习
δ 课程大概内容
这堂课主要专注设计“共融”的游乐场,让身障儿童、一班的孩子都可以在
这个游乐场/公园中一起玩乐。
课程实际内容包含演讲活动、社会观察工作坊、模型实作等。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喜欢动手做:★★★★ + 0.5
想在这堂课中实际接触身障儿童:★★
对建筑模型有兴趣:★★★★★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无,不过有两三次作业要求阅读国外的共荣游乐场Guide等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基本上只有前三堂课有实际上课,第一堂课邀请了前立法委员杨玉欣以及
周倩如女士演讲(两位都是轮椅使用者)
第二堂课则是到台北号称最成功的共融公园:荣星公园进行社会观察工作坊
,主要就是简单的介绍了设计思考的流程(这堂课在一间饭店里面上,超酷)
,接下来则是在公园中以一些简单的方法如绑手绑脚、遮眼睛等方式体验身
障人士在公园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后则是实际访查该公园的共融游具。
第三堂课是公卫学院的张心洁老师上一些有关身心障碍孩童的认同等等理论
(不过这部分因为太久了忘记实际内容)
而除了以上三堂课外,几乎都是在进行发想以及原型、模型制作,除第一次
点子需以简单的材料制作为 1:1 模型外,其他几次都以 1:10 的尺寸制作,
另外因为老师的要求需要以正式的方式制作模型(像建筑系那样),因此期中
助教有特别开工作坊上如何制作模型,前后总共约做了三次~四次的模型,
每次的模型制作完后也必须在课堂上发表更新以及修改。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不详,不过除了模型、口头发表外,前几次的作业包含演讲、工作坊的心得
以及国外共融法案、Guide 以及台湾的几个法规阅读。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基本上学期初就会分组进行之后的模型以及发表制作,因此学期的修课人数
较少(7人),因此总共只分为两组,大约从学期第五周开始进行模型制作以及
课堂发表,课堂发表的部分除了老师跟助教会听之外,也常常会邀请外宾来
听,包含几位有身心障碍孩童的家长、他系教授、政府官员等等。
另外解释一下模型的部分,因为Dschool有跟台北市政府合作有关共融公园的
部分,因此这学期的课程是假设在圆山的花博公园有一块2000平方公尺的公园
预定地来进行发想的,也因此会有政府官员来听发表。制作的部分原本前一两
次是用比较阳春的方法制作(纸板、保丽龙)去制作,但教授认为这样不够专业
,因此后来要求使用如建筑系的方式来制作(素色、简洁、etc),我们这组都
是模型版来制作,另外一组则是使用密集板制作。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基本上这堂课不需要任何基础,然而因需要大量实作,因此如果有手作经验
的人应该会比较得心应手(也比较累的意思),像我们大部分东西都是使用雷
射切割制作,要不是班上有三位机械系的同学真的是没办法呢。
另外每堂课助教都会看谁没来,但如果有事可以直接跟助教请假就好。
Ψ 总结
由于这堂课只开到第三年的关系,我认为还没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规划以及上
课内容,包含模型的部分其实到了期中才突然要求要有他的正式度等等,且
这堂课在这学期是没有任何的实际的田野调查、身障者访谈的部分,原因老
师是说真的太难找到愿意合作、配合的身障儿童家庭,且愿意配合的其实过
去也已经接受过许多访谈到有点疲倦了,因此除了几次的发表有实际接触家
长们以及第一堂课的演讲外是没有实际接触目标的受众的,有点可惜。
不过我认为这堂课学到的模型制作技巧(真的模型的那种)其实蛮有趣的,虽
然发表前做到很想杀人但实在不错,另外很难得的是这堂课与政府的合作关
系,因此也算是有机会留下一些有用的足迹吧!相信这堂课在未来应该是会
更有系统且完整,对实作、建筑模型制作有兴趣的同学不仿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