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疗师也是CSCS,很久没在板上po文了,这篇文章可能会让有些人不能接受,在这边没有要引战,只是提供我个人的想法给大家参考。
https://imgur.com/c0f8CYT
“听说中风后可以练重训?”
“跑步会吃掉肌肉?但我觉得跑步让我身体变得更舒服”
最近不管在治疗师、教练圈,都在讨论相关的议题。也有朋友或学生问我的看法。先说结
论,我认为“各种专业、训练、治疗等,就是因为对他有需求、它的独特性,因此而存在
”,因此,没有哪种训练方式最好、也没有哪颗药可以治百病,“不同的阶段,需要的东
西不同;不同的疾病,有适合的药物及对应方式”,我认为现在缺少的,不是谁比谁厉害
,哪个方式最好,而是,“怎么让不同需求的人,找到最适合他的方式”
https://imgur.com/Ag9J2gM
1. 每个专业跟训练方式都是独一无二,没有谁能取代谁
“有氧训练好,还是大重量训练好?”
这就像是在问“骑机车好,还是开车好”,不同人、时间、经济考量、距离等都是考量范
围,因此,对于一位马拉松选手,有氧训练的比重较高,但不代表重量训练不重要,只是
花费较少的时间在上面,因为彼此都有独一无二的好处,透过有氧训练增加最大摄氧量、
肌肉的微血管密度等;透过大重量训练增进发力率、跑步经济性、减少运动伤害等。
2. 结合不同专业及方法,达成近乎完美的结果
“不管是脑中风后、糖尿病都可以做重训”
当病患状况是稳定、且具足够基本能力的,我认同。前提是负责重量训练的人,要能分辨
“有没有风险、状况是不是稳定”,或先经这方面的专家确认过。目前教导重量训练的多
为不同背景的教练、体育科班毕业,坦白说,当我看到教练在帮学生压脊椎,我都会怕怕
的。
“确立自己的能力界线,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例如开始带一位中风的阿伯重训,发现训练时他的膝盖没有办法伸到最直,怎么判断他是
‘柔软度不足’还是‘痉挛(spasticity)’;或者,一位糖尿病的年轻女性在做完最后
一组深蹲,觉得很累、嘴唇稍微发白,是因为‘训练强度足够’还是‘已经低血糖(
hypoglycemia)’,然后倒地了,要怎么处理。
https://imgur.com/hunRWqV
上述的例子,其实只要有经过医疗人员评估、给予建议,都可以让学生更安心地训练。神
经外科医师确定脑部没有再出血、物理治疗师确定动作控制能力足够、营养师确定饮食对
血糖的影响。
“不同专业、方法的结合,就像一手同花顺一样,每张牌都比Ace小,但只要花色对、顺
序对,还是能胜过四张Ace”
https://imgur.com/05d16YZ
3. 只要能改善“他”的问题,就是好的方法
刚从医院实习完,我曾觉得自己很厉害,不管是五十肩、脚踝扭伤、长期膝盖痛、腰痛,
我只要用一双手调整肌肉、关节等(又称徒手治疗),就可以处理好所有的问题。但很快
地,没能“毕业(出院)”的病患越来越多,尽管老师想教我其他治疗方式,我还是自以
为是地觉得自己的方法最好。
我们习惯用自己最厉害的武器,去做每件事情,但是有些盲点,就是要从别人的专业跟角
度才能看得到,“当别人手上拿着钥匙就可以打开门,我们不需要坚持拿槌子硬要把所敲
烂”
https://imgur.com/kUQHXUR
现在,当我有处理一段时间没好的病患、教了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的学生,我就转介给不同
人,不管是防护员、教练、骨科医师、疼痛科医师、其他物理治疗师、咨商心理师、营养
师、身心学专家。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如果信仰能让人度过生命的难关、缓解疼痛,为
什么不?
4. 结论
近期看到有这样的讨论,我其实觉得蛮好的。因为彼此都有对自己训练或治疗的信念,
也有可能是开创现今科学或研究还没有的新方法。只是在尝试新的方式,也要小心翼翼,
先考量跟排除掉想得到的风险。就像疫苗一样,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
需要很多实验来排除副作用跟风险。
目前不管是重训界、运动产业没有像疫情那么急迫,如果能“排除掉既知的风险”其实并
不困难,就是专业合作、充实自己的能力、保持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的观点,写这篇文
章也是希望提醒自己,如果哪天我也没做到上面我说的,请我的好朋友们打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