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美援变通膨 美军吃喝中国埋单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3-07-13 05:18:37
※ 引述《ntnurod (rod)》之铭言:
: 豫中会战你引用的那条史料,并不能证明兵力充足。那是战前的计画,怕是没有跟据实际
: 情况做修正。再者,有袭攻武汉的企图也不代表兵力充足,可能是个围魏救赵的策略。实
: 际上三月的时候汤恩伯跟李宗仁就跟蒋中正说兵力不足了,汤李1944年3月22日电:
: (二)会战方针(2)...一战区方面李仙洲二十八集团三个师、八九军两个师。五战区方
: 面仅能使用五五军、三九军、五九军各两个师。大别山方面仅可抽出一七三师。参加主战
: 场之固守总计不过十二个师,兵力似感薄弱。(三)建议事项(1)为挹注优势兵力于
: 企图决战方面,前次转用江南方面部队应尽可能早为抽调江北,参加豫南作战,似应再抽
: 调一两军控置襄阳、南漳附近为宜。
: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56册,页524-525。)
: 这是一条直接证明汤、李认为兵力不足要求增援的史料。另外看豫中会战的战斗序列也可
: 以发现,八个集团军看似很多,可是其中大部分集团军只有一个军,更是有一堆新编、暂
: 编师。
两篇一起回。
关于河南会战﹕
1944年3月4日﹐军事委员会下发作战指导方案﹐称﹕
...
2﹒我军预计使用作战之总兵力为第一、第五战区现控置之机动兵团﹐共计26个师﹐
及枣阳、信阳、阜阳沿黄泛、邙山头附近原第一线守备兵力17个师﹐合计43个师。
3﹒集结机动兵团主力14个师﹐荫蔽于临汝、登封、禹县、襄城、宝丰、叶县地区﹐
并特派有力之一部确保北地区右翼支撑点之许昌﹐及左翼沁水连接嵩山东南麓密县、
登封之线﹐协同第一线部队﹐以侧击包围侵入嵩山南麓之敌而歼灭之﹐并乘机收复
邙山头。
4﹒使用机动兵力一部7个师于南地区﹐在遂平、泌阳、枣阳一带﹐先行持久抵抗﹔
并另以一部固守遂平要点及确保桐柏山地﹐击破由豫北南犯之敌﹐乘机收复信阳。
...
1944年3月14日﹐第一战区根据指导﹐下达作战指导计划﹐称﹕
...
3﹒同时汤恩伯、封裔忠兵团及第4集团军应以其控制部队于登、密北侧山地迄汜水间
构成守势地带﹐于襄城、叶县、临汝、登封、密县、禹县地区构成攻势地带。
如敌向我守势地带进犯时﹐守势地带之部队应坚强抵抗﹔攻势地带之部队应向左旋回﹐
侧击敌人。如敌主力向我攻势地带进犯时﹐攻势地带之部队应与敌即行决战﹔
守势地带之部队即转移攻势﹐向右旋回﹐侧击敌人。
这就是我说的“当时国军仍认为可以一部分兵力防御﹐另一部分兵力进攻”﹐
没有“兵力不足”的说法。
然后就有了ntnurod大你所引的汤恩伯3月22日回电抱怨兵力不足。
然后﹐第一战区和军事委员会研究后驳回了汤恩伯的说辞﹐并于3月31日再次下达命令。
然后我们来看看国军﹐在日军从北向南进攻之后﹐第一阶段日军突破河防及攻占许昌﹐
第一战区命令汤恩伯派出“29军全部及13军两师”击灭密县之敌﹐
汤恩伯就没有出动29军﹐临时派了一个暂16师配给13军去进攻。
等日军第二阶段集中向汤恩伯兵团发动攻击时﹐轮到河防部队10几个师坐视不动。
然后南部第五战区应配合策应第一战区作战﹐但不仅没有策应﹐
汤恩伯被围攻时﹐也不见李宗仁来救﹐反而﹐日军7个大队从信阳北上﹐
68军不战而退﹐使日军轻易到达确山﹐不止如此﹐北边日军南下﹐
仅55军29师在遂平略作抵抗就撤退﹐其他更是一路畅通。
几个大队就打通了平汉线南段﹐几入无人之境。
原先日军命令在安徽的65师团进攻牵制第五战区兵力﹐结果65师团从颖上走了30km﹐
还没牵制到﹐平汉线南段已经打通﹐然后65师团就没起作用撤回去了。
这要怪美国人吗﹖
好﹐日军在5月上旬击退汤恩伯军团了﹐现在中旬回过头攻击沿河一线的国军了﹐
新8军、暂4军、47军弃守南撤﹐洛阳孤立。于是日军又能集中兵力攻洛阳了。
第一战区完全就是兵力多于日军﹐却被日军各个击破﹐一口口吃掉﹐这也怪美国﹖
那么中国是不是就如推文说的﹐除了滇西部队﹐没有预备队呢﹖
第八战区胡宗南的前进指挥部(后改称副司令长官指挥部)就在旁边﹐
所部包括号称天下第一军的第1军、第3军、16军、17军、27军、36军、57军、
76军、80军、90军、新7军、骑3军等。
因为胡宗南跟陈诚有矛盾﹐胡宗南在河南会战开始前称病到华山休养﹐
直到6月﹐才就职出关迎战﹐此时日军已经在进攻长沙了。
这怪美国人吗﹖
当第一战区被攻的时候﹐阎锡山第二战区﹐以及第八战区其他如傅作义部﹐
有没有趁华北日军南下﹐攻击一下以牵制日军﹐缓解第一战区压力呢﹖
这又怪美国人了﹖
第一战区被围攻﹐旁边的二、五、八战区都在看﹐连第一战区自己内部﹐
也是一部看另一部﹐这怎么怪美国人﹖
陈诚主持的战败检讨会﹐第一个原因就是将帅不和、争权夺利、
保存实力、勾心斗角。这也怪美国吗﹖
由于当时中国可以破译部分日本电报﹐而且情报部门通过伪军工作出色﹐
从军令部长徐永昌的日记来看﹐1944年2月25日﹐国军就得到情报日军要攻击平汉线﹐
1944年4月6日﹐从上海得到情报﹐日军要打通“大东亚铁路线”﹐
1944年4月27日﹐又从越南得到据称最可靠情报。
但军事委员会依然认为﹐日军重点将在粤汉铁路﹐故而没有增兵平汉线。
那这么说来﹐国军很重视粤汉线﹖
到5月7日﹐国军不但知道日军要进攻长沙衡阳一线﹐连日军动用的兵力师团番号﹐
全部获悉。但国军依然没有从其他地方向第九战区增兵﹐
薛岳要求从三、四、六、七战区增兵﹐结果军委会要求用现有兵力去防守。
甚至﹐日军5月26日开始进攻﹐军事委员会直到6月10日才给了第九战区一个作战计划﹐
说要在长沙与敌决战﹐此时日军都快到长沙了。薛岳的主力都在两翼﹐长沙仅1万人。
一早得到情报﹐结果平汉路受攻击时坐视﹐说重点要在粤汉路﹐
等到粤汉路受攻击﹐又坐视﹐这算什么情况﹖
而这种原因就在于国军又勾心斗角了﹐老蒋、徐永昌说要集中兵力守住长沙﹐
白崇禧说要放弃长沙集中兵力保桂林。结果两边都没集中兵力。
(本来这时要集中兵力到衡阳还来得及﹐长沙确实来不及﹐直接退桂林也没必要)
薛岳也不是就一心报国﹐长沙失守﹐老蒋要他向西撤保住湘江以西﹐
结果薛岳不答应﹐撤到湘江以东说要保住湘东南﹐徐永昌在日记中就说﹐
薛伯陵不欲至铁道以西﹐其心叵测﹐盖一旦有事﹐渠颇有划疆自保之意。
这些又导致象62军军长黄涛(抗战后1945年率部从左营登陆﹐接收台湾南部﹐
在台湾应该名气比较大一点点。XD)说的﹐他收到军委会、战区司令部、
集团军司令部三种不同的命令﹐无所适从。(最终他谁都不理﹐听“中正手启”的)
长沙失守﹐刘斐(共谍﹐XD)就说日军一定会过衡阳攻桂林﹐
白崇禧也一直持这种观点﹐认为现在要集中兵力守桂林﹐守衡阳来不及。
但徐永昌跟老蒋反对﹐认为日军不会打到广西﹐所以要在衡阳决战。
当然﹐仓促应战﹐兵力不足﹐又败了。
然后白崇禧继续说﹐保桂林﹐但老蒋又不同意﹐8月8日衡阳失守﹐
白崇禧认为要后撤衡阳周围的兵力到桂林整备﹐老蒋却下令衡阳周围的国军反攻衡阳﹐
兵力白白消耗。直到9月1日﹐才下令转移兵力﹐并命第九战区抽调兵力到广西。
这断不能说国军兵力有不足(不足还能在衡阳失守后﹐主动对衡阳反攻半个多月﹖)
但就跟河南会战一样﹐国军就是兵力分散配置﹐没有集中﹐然后被日军一点点吃掉。
这里丢一个师﹐那里丢一个军﹐累积下来﹐就几十万大军都败了。
东条英机在长衡会战开始那天﹐向天皇上奏作战情报时说到﹐
敌方虽估计(事实是已确知)我将发动进攻﹐因而似图加强各个阵地﹐
但其原有兵力分散各方﹐未能认真采取对策。对于我方的进攻﹐
尚未看到敌人从其他方面集中兵力的情况。
但国军就是不先抽调兵力﹐不是没有兵力可抽调﹐而是在明知日军要进攻的情况下﹐
依然等到日军进攻一段时间后﹐才突然醒过来﹐从其他战区抽调兵力。
结果就是兵力在路上跑﹐一个个轮流被击败。
这些都能怪美国人让国军少了2个军﹖
能怪是美国人害得国军输了豫湘桂﹖真是神仙来都难救啊。XD
结论就是﹕可以埋怨美国帮忙不够多、不够及时、不够爽快、不够好心。
但不能埋怨说﹐是美国害我输了豫湘桂﹐更不能说﹐如果不反攻缅北﹐我就不会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