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ionysus (因信称义)》之铭言:
: 除了单纯的引用错误,郝先生有些引用错误之处搭配其书中论述,似乎也对
: 于中共之战略思维有所理解不足之处,例如,郝先生提及中共对国府军采取“阻
: 援打点”策略,但原文应是“围点打援”,而在此点上郝先生似乎不只是单纯引
: 用错误,甚至可能误解了中共的运动战战略思维而以为其重点在“打点”,实则
: 粟裕的“围点打援”的核心概念应在于“打援”而非“围点”,也就是透过围点
: 吸引其他国府部队救援,从而打乱国府大军对中共解放区的攻势部署作战计画,
: 并使中共野战军得以摆脱国府大军的尾追聚歼并进而相机夺取战场主动,在此郝
: 先生似乎受限于国府正规军参谋作战训练的较僵化思维,依然过于侧重对城市与
: 交通据点的点与线的争夺而对于中共的运动战灵活战略思维有所理解不足。
共军阻援打点和围点打援的战术都有运用﹐也各有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例如内战初期大同集宁战役﹐就是失败的围点打援﹔南麻、临朐战役﹐
是失败的阻援打点。共军的基本战略战术还是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啦。
: 再者,郝先生虽甘冒大不讳而著书讨论国共内战时国府中枢军政决策不当之
: 处,但似乎仍有些许“为尊者讳”的情况,例如,郝先生在书中提及国府中最重
: 要的中共地下党人乃桂系白崇禧所推荐的刘斐并以此为蒋中正来台后软禁白崇禧
: 开脱,但实则刘斐乃由真正关键的中共地下党人郭汝槐所举发以自保,而郭汝槐
: 乃是黄埔五期的天子门生爱将,蒋中正直到在大陆时期最后一战的川西决战时才
: 因其在宜宾阵前起义而惊觉,似有识人不明以及对部属的个人感召力与领袖魅力
: 不足之处。
错﹐郭、刘互咬只是一般性的攻讦﹐主事者也没当真。
: ,认为国府大军进攻中共自抗战时起便长期经营的苏北山东老区无法获得支援乃
: 因中共长期经营与控制群众,但却无法解释为何内战中期才建立的大别山一带二
: 十多个中共县级政府仍然能够在中野刘邓大军转战他地后仍然因为推动土地改革
: 等措施争取群众支持而能够继续维持住,更无法解释抗战时国共在华北等沦陷区
错﹐大别山地区﹐由于桂系的长期经营﹐以及中共推行了一些左的政策﹐
中共地方政权和军队﹐在和国军的反复争夺中﹐生存得极为艰辛.
: 敌后根据地时相摩擦,但结果往往是推动土地改革的中共游击队赶走了由地主军
: 绅势力组织的国府游击队,而“未能掌握战争的社会面”的轻描淡写,却避开了
抗战时中共停止了土地革命﹐只是搞减租减息。
: 一些极尴尬的事实,像是国府大军攻入苏北和山东的中共老区时,便不顾蒋中正
: 要求承认中共自抗战时期以降历年土改分田后土地所有权现状的手谕,组织了“
: 地主还乡团”,这些抗战时逃亡大西南的地主土地往往早已被中共和当地民众土
: 改分配了,他们还乡时不但依恃国府军队和自组民兵团夺回土地,为了报复土改
错。有财力跑到大西南的﹐一般不会参加还乡团﹔中共在抗战时也没有
搞土改。搞还乡团的﹐是抗战胜利后﹐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重行土地
革命﹐尤其是新解放区(抗战胜利后中共抢桃子﹐把地盘扩大了一倍)﹐
大批失地地主逃入相邻的国统区﹐才有残酷的反攻倒算。
: 伯利亚腹背受敌,希望中国分散日本力量而使其无法分身进攻苏联,由于中共经
: 国府自清党后多年军事剿共而力量薄弱,苏联于是成为珍珠港事变前唯一愿意提
: 供国府军事援助的国家,无视于蒋中正原本根据其对日本军方思维的理解而期待
珍珠港前﹐美国提供的贷款﹐虽然不能直接用来买军火﹐但也可买卡车
等军用物资﹔加上英国的外汇贷款﹐金额不如苏联﹐但也不是“只有苏联”